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糖尿病足坏疽是怎么造成的

51616次浏览

糖尿病足坏疽的原因主要分为非病理性和病理性,非病理性原因主要包括穿鞋不当、异物扎伤、剪指甲不当等,所以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特别注意,避免足部受到外伤。病理性原因包括受到感染和长期高血糖,所以建议患者在患上糖尿病后,要特别注意个人卫生,还应该控制血糖。

糖尿病足坏疽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情况,大多数糖尿病患者都会患上这类疾病,该疾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足部溃烂、水肿,病情严重时还可能导致整个足部坏死,不及时治疗,甚至会危害患者的身体。但很多人对糖尿病足坏疽并不了解,那么糖尿病足坏疽是怎么造成的呢?
  一、糖尿病足坏疽的非病理性原因
  1.穿鞋不当

  如果长期穿比较小或者窄的鞋子,就会导致足趾受到挤压,久而久之,受到挤压的脚趾就会形成鸡眼或老茧,甚至还会出现足骨质变形和畸形的情况。有的患者在穿着比较小的鞋子后,就会出现磨脚的情况,如果出现了破皮,就会导致细菌趁虚而入,而一些保健鞋的鞋底瓷片会是足部皮肤受到损伤,这样就会使糖尿病的患者出现足底大面积溃疡,这也被称为糖尿病足坏疽。
  2.异物扎伤
  糖尿病患者在穿鞋时,如果没有注意检查鞋内,就可能会受到异物的扎伤,例如瓜子壳、图钉或其他尖锐的物品等,如果扎伤皮肤会导致脚底发炎,从而形成糖尿病足坏疽。
  3.剪趾甲不当
  有一部分糖尿病患者习惯将脚趾甲剪得很短,那样很容易剪破指甲旁边的皮肤,导致细菌侵入,从而使患者患上糖尿病足坏疽。除此之外,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避免一些外界因素,尽量不要电疗或烤火,否则很容易因为无感觉而引起烧伤。
  二、糖尿病足坏疽的病理性原因
  1.受到感染

  患上糖尿病足坏疽最常见的原因是受到感染,主要是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导致皮肤软组织破坏,那样会使外源细菌侵入皮肤组织,患者会出现水肿的症状。除此之外,还会导致抗生素运输受到阻碍,从而降低细菌清除效率,使局部软组织受到感染,形成糖尿病足坏疽。
  2.长期高血糖状态
  如果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的状态,就会使血液粘稠度增加,很容易引起血管炎症,还会形成血栓,导致器官营养不良,如果长期处于这种状态,很容易使器官坏死。血管闭塞也是比较严重的一种情况,会导致患者出现溃烂、水肿的症状,最终形成糖尿病足坏疽。

相关推荐

糖尿病足有哪些治疗方法
糖尿病足的治疗方法有什么呢?糖尿病足会严重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如果患上了这种病一定要及时治疗,大部分的患者对于糖尿病足的治疗方法并不了解,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糖尿病足的治疗方法有什么。
吃什么食物可以缓解糖尿病足
吃什么食物可以缓解糖尿病足呢?食物的力量是非常大的,但是很多人却忽视了对于饮食上的合理安排,在这里建议大家可以通过饮食缓解疾病,让患者尽早的摆脱这种疾病的困扰,那么吃什么食物可以缓解糖尿病足呢?
中医治疗糖尿病足有什么方法
中医治疗糖尿病足的方法是怎样的呢?这是一个很多糖尿病足患者都不了解的问题,患上了糖尿病足这个病会给患者带来很多痛苦,为了尽早治好这个病,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医治疗糖尿病足的方法。
糖尿病足有哪些症状表现
糖尿病足有哪些症状表现?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并发症。一旦得了糖尿病,糖尿病并发症就会接踵而来,而糖尿病足便是其中一种,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糖尿病足有哪些症状表现?
糖尿病足哪些表现会误诊
糖尿病足是一种非常可怕的疾病,这种疾病对患者的伤害是非常大的,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患者的家庭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影响,而且这种疾病的症状还比较容易误诊,下面我们就来了解糖尿病足哪些表现会误诊?
糖尿病足的症状
糖尿病足不同时期的症状表现不同。一般根据Wagner分级,不同等级表现不一。0级、指的是有发生溃疡高度危险因素的足,目前无溃疡。1级、足皮肤表面溃疡,临床上无感染。突出表现为神经性溃疡。这种溃疡好发生于足突出部位即压力承受点,如足跟部、足或趾底部,溃疡被胼胝包围。表面溃疡,临床上无感染。2级、较深的、穿透性溃疡,常合并软组织感染,但无骨髓炎或深部脓肿,溃疡部位可存在一些特殊的细菌,如厌氧菌、产气菌。较深的溃疡,常合并软组织炎,无脓肿或骨的感染。3级、深部溃疡,常影响到骨组织,并有深部脓肿或骨髓炎。4级、局部坏疽。特征为缺血性溃疡,局部的或足特殊部位的坏疽。通常合并神经病变。没有严重疼痛的坏疽即提示有神经病变。坏死组织的表面可有感染。5级、全足坏疽。
语音时长 01:30

2020-03-16

58076次收听

糖尿病足病脚趾头发黑是怎么回事
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周围神经病变,以及下肢动脉硬化闭塞,通俗的讲就是,腿上或者脚上某一根血管堵掉了,这个足趾如果没有血供了,它就会发生坏死,发黑就是因为缺血,没有血液供应,肌肉和皮肤萎缩、坏死造成的枯树枝一样的黑色坏死组织,医学上称坏疽,常发生于脚趾,可向脚掌蔓延,分为干性坏疽和湿性坏疽。1、感性坏疽。发黑是干性的、没有味道,没有脓性分泌物;2、湿性坏疽。脚部发黑、溃烂、有臭味的、湿性的,为细菌反复感染造成的,里面有脓,脓会向近端播散,会造成脚底的感染,甚至造成小腿的感染,甚至会造成下肢大范围截肢,像这样的病人,需要积极去正规医院专科治疗,避免进一步发展成脓毒血症、休克等危及生命。
语音时长 01:26

2020-01-14

55266次收听

糖尿病足不能吃什么
糖尿病患者在饮食上,需要控制热量,合理的膳食,对特别油腻,甜腻的食物,我们是不主张食用的。糖尿病足患者,一样要需要控制热量,合理的饮食,维持较好的血糖水平,少吃油腻,避免加重血管的负担。当糖尿病足合并足部溃疡感染的时候,在饮食上需要注意避免一些辛辣,上火的食物,比如辣椒,火锅,羊肉,狗肉等。糖尿病足在饮食上的禁忌,其实跟普通糖尿病患者没有太大的区别。多食用清淡,高蛋白的食物,比如蔬菜,粗纤维,鱼肉,鸡蛋等,这样对感染的恢复,以及溃疡的愈合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语音时长 01:32

2019-12-10

52880次收听

糖尿病足溃烂怎么办
糖尿病足,基本的治疗主要是在于控制好血糖,积极的控制血糖,通过口服降糖药或者是如果溃疡严重有感染的情况下,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改善全身的代谢紊乱,积极控制血脂血压。因为就在营养上,要加强营养,改善营养不良,或者是低蛋白血症。另外溃疡的局部处理,如果有感染,局部要换药,清创,如果有坏死,这些需要清创,清除坏死组织,留新鲜的组织。另外就是适当的纱布,适当的敷料,在不同阶段用不同的辅料进行处理。另外就是要支持营养,消炎治疗,改善全身的不平衡的因素。改善全身,代谢紊乱,积极的给组织培养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改善循环,改善血供。
语音时长 01:33

2019-12-09

62055次收听

01:29
哪些人易得糖尿病足
糖尿病患者如果治疗不及或忽视血糖的控制,长期这样就容易发生糖尿病足,早期时,病人没有任何症状,但是当血糖很高时,他会累及到全身的重要脏器以至末梢的小动脉和静脉,当远端的血管静脉动脉神经受影响时,就容易出现糖尿病足。
01:18
糖尿病足怎么预防
糖尿病足的预防关键是控制,控制好血糖、血压、血脂,要经常活动,下肢局部感染,避免下肢按揉,注意要戒烟,烟本身对下肢动脉的内膜,对静脉内膜都有损伤,因此戒烟极为重要,对于预防糖尿病足是很大的重要因素。
01:48
糖尿病足一定要截肢吗
糖尿病足不一定要截肢。有效的控制血糖,控制感染,这种情况下就不会截肢。反之,如果血糖控制不好,下肢感染加重,局部形成溃疡,病人会出现截肢的可能。经过控制感染,控制血糖,病人可能保存肢体,可以避免截肢。
糖尿病足患者日常注意事项有哪些
糖尿病足一定要注意血糖的控制,每天定期检查血糖的变化。一旦发生足部溃疡要坚持换药,积极治疗。平时泡脚时要严格控制水温,可在家人检查后泡洗,避免烫伤。穿鞋、出行时更要注意对创面的保护,避免边治疗变损伤的情况。
语音时长 02:25

2018-06-13

54259次收听

03:49
糖尿病足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糖尿病足的病人,一定要选用舒适合脚的鞋子,避免挤脚的情况发生。平时自己可以使用药物泡脚,水温需保持在37度以下,以免烫伤。走路时要选择干净平坦的道路,避免因受到外伤而发生感染。注意生活细节,保护好足部,才能避免疾病的发生。
01:49
什么是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一种并发症,主要是糖尿病患者因神经病变和不同程度的血管病变而引起的足部的感染、溃疡或深部组织的坏死。同时,糖尿病足的发病率较高,且存在一定的致残风险,所以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做好对糖尿病足的预防措施,防止糖尿病足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