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蛔虫怎么治疗
胆道蛔虫可通过驱虫治疗、解痉止痛、抗感染治疗、内镜取虫、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胆道蛔虫通常由肠道蛔虫上行感染引起,表现为突发剑突下钻顶样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1、驱虫治疗
驱虫治疗是胆道蛔虫的基础治疗方式,常用药物包括阿苯达唑片、甲苯咪唑咀嚼片、左旋咪唑片等。这些药物能麻痹虫体使其随胆汁排出,用药期间可能出现轻微头晕或胃肠不适。驱虫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完成,避免自行调整剂量。
2、解痉止痛
解痉止痛用于缓解胆道痉挛引起的剧烈疼痛,常用山莨菪碱注射液、间苯三酚注射液等药物。疼痛发作时可采取屈膝侧卧位减轻症状,同时需禁食减少胆汁分泌。解痉药物可能引起口干、视物模糊等副作用,青光眼患者禁用。
3、抗感染治疗
抗感染治疗针对合并细菌感染的情况,常用头孢曲松钠注射液、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等抗生素。胆道蛔虫易引发胆管炎,表现为发热、黄疸等症状。抗生素使用需足疗程,避免耐药性产生,用药期间禁止饮酒。
4、内镜取虫
内镜取虫适用于虫体部分嵌顿在胆总管的情况,通过ERCP技术取出活虫并放置鼻胆管引流。该方式能避免开腹手术创伤,术后需监测淀粉酶预防胰腺炎。内镜治疗前需禁食8小时,术后24小时内进流质饮食。
5、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用于合并胆管结石、肝脓肿等严重并发症时,常见术式包括胆总管探查术、肝部分切除术。手术可彻底清除虫体及坏死组织,但存在麻醉风险。术后需保持T管引流通畅,观察胆汁性状和量,2周后经T管造影确认无残留再拔管。
胆道蛔虫患者治疗期间应保持清淡饮食,避免油腻食物刺激胆汁分泌。恢复期可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如蒸蛋羹、嫩豆腐等促进组织修复,每日饮水不少于1500毫升稀释胆汁。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蔬菜水果彻底洗净,防止蛔虫再次感染。若出现持续腹痛、皮肤巩膜黄染需立即复诊。
相关推荐
02:44
02:44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为什么有胆道蛔虫病啊
- 2 什么是胆道蛔虫病
- 3 胆道蛔虫病的症状
- 4 胆道蛔虫病的原因
- 5 胆道蛔虫病腹痛的特点有哪些
- 6 胆道蛔虫病是什么
- 7 胆道蛔虫病怎样预防
- 8 胆道蛔虫病腹痛的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