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病毒性肝炎的表现

56976次浏览

病毒性肝炎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黄疸、肝区疼痛等症状。病毒性肝炎可分为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完善肝功能、肝炎病毒标志物等检查,明确诊断后积极治疗。

1、乏力

乏力是病毒性肝炎的常见症状,患者常感到全身无力、精神不振。乏力可能与病毒侵袭肝脏导致肝功能受损有关,肝脏代谢功能下降会影响能量供应。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睡眠。饮食上可适量摄入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如鸡蛋、牛奶等,有助于改善乏力症状。

2、食欲减退

病毒性肝炎患者常出现食欲减退,甚至厌油腻食物。这与肝脏分泌胆汁减少影响消化功能有关。患者可采取少食多餐的方式,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粥、面条等。若症状持续不缓解,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多酶片、胰酶肠溶胶囊等助消化药物。

3、恶心呕吐

恶心呕吐是病毒性肝炎的消化道症状之一,主要由肝功能异常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引起。患者应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保持口腔清洁。症状严重时可遵医嘱使用甲氧氯普胺片、多潘立酮片等止吐药物。同时要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防止脱水。

4、黄疸

黄疸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是病毒性肝炎的典型症状。由于肝细胞受损导致胆红素代谢障碍,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所致。黄疸患者需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避免使用损害肝脏的药物。在医生指导下可服用茵栀黄颗粒、熊去氧胆酸胶囊等药物辅助退黄。

5、肝区疼痛

肝区疼痛多表现为右上腹隐痛或胀痛,与肝脏炎症导致肝包膜牵拉有关。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可采取左侧卧位减轻疼痛。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止痛药物,但需注意这些药物可能加重肝脏负担,应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

病毒性肝炎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饮酒和食用高脂肪食物。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定期复查肝功能,遵医嘱规范用药。出现症状加重或新发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与他人共用牙刷、剃须刀等个人物品,防止病毒传播。接种肝炎疫苗是预防病毒性肝炎的有效措施。

相关推荐

转氨酶高是什么原因
转氨酶高可能由病毒性肝炎、脂肪肝、药物性肝损伤、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原因引起。转氨酶升高通常提示肝细胞受损,需结合其他检查明确病因。1、病毒性肝炎乙型肝炎病毒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转氨酶升高的常见原因。病毒复制会导...
02:56
病毒性肝炎能治好吗
病毒性肝炎类型不同,预后也不一样。病毒性肝炎分为甲、乙、丙、丁、戊5种类型。其中甲型和戊型病毒肝炎,往往是经粪口途径传播的传染病,发生时往往是急性病毒性肝炎表现,此时及早发现,尽快进行抗病毒治疗,大部分患者可以痊愈。甲肝通常以休息、补充营养为主,完全能治愈。乙肝没有十分有效的药物,需长期治疗。丙肝可以被治愈。丁肝目前无特殊药物。戊肝的治疗方法同乙肝。抗病毒是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一种重要的治疗方式,可以选择使用干扰素,也可以选择与利巴韦林联合应用,也可以选择使用拉米夫定。另外需保肝、护肝治疗。
什么原因会导致眼白发黄应如何调理
眼白发黄需要根据具体的原因进行调理或治疗。第一,可能是睑裂斑所导致,这和结膜长期暴露在阳光、风沙的环境中有关,属于眼球结膜的变性性疾病,往往发生于长期接受紫外线照射的户外运动及户外劳作者比较常见,这种情况往往不需要特殊的治疗,也没有很好的治疗办法,在日常生活中,外出时尽量避免紫外线照射,可以起到预防的作用,也可以通过配戴太阳镜的方法达到预防的目的。第二,可能与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血脂等有关,这种情况往往见于中老年人群,主要是由于这种慢病状态下球结膜的脂质沉着造成,此时最主要的还是应该积极使用药物控制血压和血脂,减少脂质沉积的发生。第三,白眼球部位发生明显黄染可能反映了肝胆系统的病变,此时胆红素的代谢途径异常。发生在肝脏的病变如急性黄疸型肝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期、胆道梗阻性疾病,如胆囊癌、胆石症、胆道蛔虫等,都会造成胆红素代谢异常,血中胆红素浓度升高,导致皮肤和巩膜黄染。这时需要针对肝胆系统的疾病进行相应处理,才能减轻黄疸的症状,建议去肝胆外科等科室就诊,积极治疗。第四,其他病变造成的黄疸,如胰腺病变如胰头癌等等,也可能影响胆红素的代谢,从而引起巩膜黄染,胰头癌患者最典型的体征就是黄疸症状,急性胰腺炎伴发肝脏功能异常也可能引起黄疸;溶血性的疾病也可能会引起溶血性的黄疸,此时是由于血液中的红细胞被大量破坏,血中胆红素浓度升高。针对不同的病变,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原发病解除之后,黄疸也就是所谓眼白发黄的症状才能得到纠正。
语音时长 02:33

2021-12-30

70016次收听

病毒性肝炎是怎么传播的
甲肝和戊肝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乙肝、丙肝及丁肝可通过血液进行传播。乙肝和丙肝还可通过性接触方式传播,也可通过母婴传播。
病毒性肝炎的危害有哪些
病毒性肝炎严重时,常会引发肝硬化、肝性脑病、门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自发性腹膜炎、肝癌等严重并发症,有高致命风险。病毒性肝炎还有传染性和遗传倾向。
02:33
病毒性肝炎分几类
病毒性肝炎主要分为五类,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和戊型肝炎这五类。在临床上还有一部分不能被定义为病毒性肝炎,但是也和病毒感染直接相关。比如常见呼吸道病毒,病人初期表现为咳嗽、发烧,但过一周左右的时间,病人逐渐出现乏力、恶心、纳差、消化道等症状,检查发现肝功能出现异常,血清转氨酶的升高,导致出现肝功能损害的问题,这叫嗜肝病毒感染,但是不能被命名为病毒性肝炎。在临床上的定义是病毒性肝炎未分型,还有一些像消化道的病毒感染,比如病人表现的是腹泻的症状,然后出现了肝功能损伤,所以这种一些消化道病毒感染也有可能会引起肝功能损伤的问题,但是这些不能被定义为病毒性肝炎。
谷丙转氨酶正常值
谷丙转氨酶的正常值一般是0到40U/L之间。谷丙转氨酶超过正常值的40个单位可认为出现肝功能异常的情况。一般把转氨酶在40到120之间为轻度升高;120到400之间为中度升高;大于400时为重度升高。谷丙转氨酶是能够反应肝细胞损伤的一种重要的指标。当肝细胞发生炎症、坏死、中毒等情况,出现肝功能的损害,转氨酶便会释放到血液里,使血清转氨酶升高。但是谷丙转氨酶是一个比较灵敏的指标,健康人每天不同时间段测量,结果可能都不一样,熬夜、运动、吃油炸食物、饮酒、感冒都有可能造成谷丙转氨酶轻度升高。这样的情况通过休息、调节饮食一般就就可以恢复。但是如果这个指标大幅度升高或者持续偏高,首先要注意有没有饮食作息不规律,或者是否使用了药物,要注意排除心肌炎、肺结核、胆道疾病、肝硬化等疾病。如果不能准确判断是否有肝炎或者其他疾病的情况,要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
语音时长 01:33

2020-03-17

58307次收听

谷丙转氨酶偏高怎么降
对于大量运动、熬夜、饮酒、吃油炸食品或者过多肉类等原因导致的谷丙转氨酶短时间异常升高的情况,只要注意作息和饮食。不熬夜、不饮酒、饮食清淡,谷丙转氨酶可以很快降为正常。而对于感冒、心肌炎,肺结核,或者使用药物导致的谷丙转氨酶升高,除了及时治疗,另外由营养不良,饮食结构不合理造成的固谷丙转氨酶升高,这时多吃一些高蛋白的食物调整饮食,谷丙转氨酶很快就会恢复正常。针对患有肝脏疾病的情况。各类肝炎、酒精脂肪肝等无法短时间内治愈,服用常规的保肝降酶的药物进行降酶治疗,并根据转氨酶升高的原因来判断是哪方面的问题,对症下药。例如治疗乙肝引起的转氨酶升高,降酶同时必须进行抗病毒以及免疫调整治疗,标本兼治才能达到最终的治疗目的。
语音时长 01:31

2020-03-17

56938次收听

谷丙转氨酶偏高的原因及危害
谷丙转氨酶偏高的8大原因:1、如果在谷丙转氨酶检查前剧烈运动、熬夜、休息不好、过度劳累等,以及在谷丙转氨酶检查前饮酒,吃过于油腻的食物,或者检查前没有保持空腹4—8个小时,这些生理性原因都会引起谷丙转氨酶升高。2、乙肝、丙肝等病毒性肝炎,在病情发作时会造成肝脏受损,引起谷丙转氨酶升高。3、肝硬化与肝癌活动时,也会导致谷丙转氨酶升高。4、服用了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也会导致肝脏损伤,引起谷丙转氨酶升高。5、酒精肝、脂肪肝等其它肝脏疾病也都会引起谷丙转氨酶升高。6、胆道疾病胆囊炎、胆石症急性发作时,常有发热、腹痛、恶心、呕吐、黄疸、血胆红素及谷丙转氨酶升高。7、心脏疾病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炎、心力衰竭时,也会出现谷丙转氨酶升高的情况。8、其他某些感染性疾病,如肺炎、伤寒、结核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都有谷丙转氨酶升高的现象。谷丙转氨酶偏高的危害1、病毒引起的谷丙转氨酶升高可以使患者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肝区不舒服和肝区疼痛,如果不及时治疗,会有可能向肝硬化和肝癌发展。2、药物或中毒引起的谷丙转氨酶升高这种情况对人体的危害只是短暂的,如果治疗及时的话,对人体的影响不大。3、酒精引起的谷丙转氨酶升高如果不禁酒,会给肝脏造成很大的负担,会引起酒精肝,严重的话也会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4、其他身体器官异常引起的谷丙转氨酶升高会出现胆结石、胆囊炎、心肌梗塞和心肌炎等症状的发生。转氨酶偏高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肝功能开始出现问题,这个时候大家一定要重视起来,做好诊断措施,以免因为疏忽而导致的伤害。转氨酶就是人体肝脏健康的晴雨表,一旦转氨酶偏高,大家要做好相应的降酶保肝措施。
语音时长 01:50

2020-03-17

66345次收听

病毒性肝炎的症状传染有哪些
患有病毒性肝炎时,常会伴随着食欲减退、黄疸、肝区疼痛等不适症状。病毒性肝炎分为甲肝、乙肝、丙肝、丁肝、戊肝五种类型,不同肝炎疾病的传染途径不同,甲肝、戊肝通过粪口传播,其他三类肝炎会通过母婴、血液、性接触等方式传染。
病毒性肝炎可以治好吗
病毒性肝炎可能治好。病毒性肝炎是法定的乙类传染病,包括甲、乙、丙、丁、戊这五种。这五种当中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是消化道传播的急性肝炎,不会慢性化,称之为自限性,疾病一般一个来月左右就能够痊愈。所以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是没有慢性的,是能够治愈。但是比较头疼的是慢性乙肝和慢性丙肝,这两种既然是能够慢性化,那治愈就相对比较难。病毒性肝炎预后:甲型和戊型肝炎具有自限性,一个月左右可以痊愈;乙型和丙型肝炎能够慢性化,治愈相对有难度。丙型肝炎又比乙型肝炎要好治,因为丙型肝炎是RNA病毒的感染。以前可以通过打一年的干扰素控制丙肝病毒复制,争取丙肝治愈,有60%的人或者70%的人能过通过干扰素治愈。但是现在这几年丙肝治疗有了非常大的进展,国际国内都发明了口服的抗病毒药,通过12周甚至是8周的口服药治疗,就能够让95%的丙肝病人达到治愈。但是最难的是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方案一个是干扰素类,一个是核苷或者核苷酸类似物。这两大类大部分病人能够实现病情的控制,就是控制不发展,病毒不复制了,肝功正常了,病情不进展了,但真正要达到临床治愈还是只能在少数人当中能够得到。
语音时长 01:49

2020-03-10

52890次收听

ada正常值
ada(腺苷脱氨酶)正常值多用于肝胆疾病的诊断参考。
02:39
病毒性肝炎的症状
病毒性肝炎是法定的乙类传染病,包括甲乙丙丁戊五种类型,不同类型的病毒性肝炎临床症状也不一样。常伴消化道症状,乏力,恶心厌油、吃不下饭,甚至会出现小便黄如浓茶色,也有的伴有眼睛黄、脸的皮肤发黄等。1、甲肝和戊肝多半表现为急性发病,出现急性黄疸型肝炎的表现。2、乙肝和丙肝更多见的是慢性发病形式,临床表现比较隐秘,患者的转氨酶升高幅度不是特别高,症状相对比较轻。临床上慢性乙肝丙肝可能没有任何不适症状;部分病人会出现轻微的乏力,容易感到累,或者吃完饭不消化,上腹胀堵感等,也有一些病人小便偏黄。由于乙肝丙肝的症状不典型,往往容易被忽略。
02:47
病毒性肝炎怎么治疗
病毒性肝炎属于法定乙类传染病,包括甲乙丙丁戊五种类型。在治疗方面主要有保肝药物抗炎治疗、抗病毒治疗:1、甲肝和戊肝这两种类型的病毒性肝炎是通过消化道传播的,属于自限性疾病,在急性发作期建议卧床休息,清淡饮食,住院输一些保肝药物抗炎治疗,一般经过三到四周的治疗肝功能恢复正常。2、对于慢性乙肝和丙肝,要进行抗病毒治疗。因为疾病的根源是病毒的持续复制,抗病毒治疗可以控制病情进展到肝硬化阶段,同时使用保肝降酶的药物抗炎,促进肝功能恢复。目前丙型肝炎经8周、12周的抗病毒治疗可达到临床痊愈,慢性乙肝的抗病毒治疗只有极少数患者可以达到临床治愈。
03:45
病毒性肝炎能治愈吗
甲型肝炎的治愈通常以休息补充营养为主,可以完全治愈。乙型肝炎没有十分有效的药物,绝大多数的慢性乙肝病人需要长期治疗。丙型肝炎可以被治愈,近五年来使用口服药物,99%以上的病人都能治愈。丁型肝炎目前也没有特殊药。戊型肝炎的治疗方法同乙型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