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手术的适应症有哪些
骨质疏松手术的适应症主要有严重椎体压缩骨折伴神经压迫、髋部骨折保守治疗无效、多发性脆性骨折影响功能、骨坏死合并关节塌陷、药物无法控制的顽固性疼痛等。手术需严格评估患者骨密度、全身状况及手术风险。

严重椎体压缩骨折伴神经压迫是骨质疏松手术的首要适应症。当椎体塌陷超过50%并伴随下肢麻木或大小便功能障碍时,需行椎体成形术或减压融合术。这类患者通常存在持续腰背痛,平卧无法缓解,影像学显示椎管狭窄。临床常用骨水泥灌注联合钉棒系统固定,术后需长期服用阿仑膦酸钠片、碳酸钙D3片等抗骨质疏松药物。
髋部骨折保守治疗无效患者需考虑人工关节置换。股骨颈或转子间骨折后3个月仍未愈合,伴有明显短缩畸形和行走障碍时,半髋或全髋置换能恢复运动功能。这类手术要求患者心肺功能可耐受麻醉,术前需注射唑来膦酸注射液改善骨质量。术后康复期要避免跌倒,建议使用髋关节保护器。
多发性脆性骨折影响日常生活功能时需手术干预。肋骨、骨盆等多处骨折导致呼吸困难或坐立困难,可选择髓内钉固定或外固定支架。这类患者往往存在严重维生素D缺乏,术前应补充骨化三醇胶丸。术后需进行肌肉力量训练,防止废用性骨质疏松加重。
骨坏死合并关节面塌陷是晚期骨质疏松的手术指征。股骨头或膝关节软骨下骨大面积坏死时,需行病灶清除加植骨术。术中常采用同种异体骨移植,配合特立帕肽注射液促进骨愈合。术后6个月内需限制负重,定期复查X线观察植骨融合情况。
药物无法控制的顽固性疼痛可考虑姑息性手术。对于弥漫性骨痛患者,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能快速止痛。手术通过球囊扩张恢复椎体高度,骨水泥灌注稳定骨折端。术后仍需坚持使用雷洛昔芬片等药物,配合脉冲电磁场治疗改善骨代谢。
骨质疏松患者术后应保持每日1000-1200毫克钙摄入,优先选择低脂牛奶、豆腐等食物。适度进行抗阻力训练如弹力带运动,避免跳跃、扭转等高风险动作。定期监测骨密度变化,术后1年内每3个月复查血钙磷水平。注意居家防跌倒措施,浴室安装扶手,穿防滑鞋,夜间保持照明。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停用抗骨松药物。
相关推荐
01:54
02:03
02:15
02:36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骨质疏松是如何引起的
- 2 骨质疏松有哪些特点?
- 3 骨质疏松是怎样造成的
- 4 什么是骨质疏松
- 5 骨质疏松怎么引起的?
- 6 骨质疏松是怎样形成的
- 7 骨质疏松是怎么引起
- 8 骨质疏松是由什么引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