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心内膜炎并发症有哪些

发布时间:2019-11-2952611次浏览

心内膜炎治疗不及时,常会出现一些并发症,比较常见的并发症有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肺栓塞、脑栓塞等栓塞现象,心肌脓肿,菌性动脉瘤;还有些患者会出现精神神经异常等表现。

当病原体入侵血液系统,并侵袭心内膜的时候,就会出现心内膜炎。这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积极治疗,否则会诱发一些并发症,许多患者就是因为并发症出现而导致死亡的,那么,心内膜炎并发症有哪些呢?
  1、充血性心力衰竭
  这种疾病是心内膜炎最常见的并发症,一般在心内膜炎患病早期不会出现,但是随着病情的加重,瓣膜被破坏或者穿孔后,这种并发症就会出现。这种疾病的致死率非常高,也是心内膜炎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2、心律失常
  患有心内膜炎时,病菌会感染、侵袭心肌,导致心律失常。大多数患者会出现室性早搏,也有少数患者会出现房颤,严重时也会有致命的威胁。
  3、栓塞现象
  栓塞现象也是心内膜炎常见的并发症,比如肺栓塞、脑栓塞等。如果患者在发病初期就出现栓塞,一般起病比较急,疾病的风险特别高,不但会让患者得到脏器功能失常,还可能会威胁到生命安全。
  4、心肌脓肿
  如果是金葡萄球菌和肠球菌感染引起心内膜炎,患者常常会出现心肌脓肿的并发症。此时患者常有呼吸急促、身体浮肿等症状,尤其是在过于劳累或者进行重体力劳动后症状加重。
  5、菌性动脉瘤
  心内膜炎治疗不及时,病情进一步加重时,可能会出现菌性动脉瘤的并发症。这种动脉瘤常会出现在主动脉窦上,也有些患者会在脑动脉、肺动脉、冠状动脉处出现,动脉瘤破裂出血时有生命危险。
  6、精神神经异常
  当出现心内膜炎的时候,患者的精神神经方面也会出现异常表现。比如患者会有头晕、头痛、失眠、恶心、精神错乱等中毒症状,严重时会引起偏瘫、截瘫、失语、共济失调等症状。

相关推荐

急性心内膜炎症状有哪些
急性心内膜炎可分为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和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可引起发热、进行性贫血、全身疼痛、栓塞等症状。具体分析如下:
心内膜炎有哪些症状
心内膜炎早期和晚期症状会有所不同,当心内膜炎还处在发病早期时,常会有发烧、疲乏无力、盗汗、关节疼痛、皮肤苍白等不适症状;如果治疗不及时,导致病情进一步加重,进入晚期时,会有心力衰竭、心音低钝、奔马律等症状。
心内膜炎发烧怎么办
心内膜炎伴随着发烧症状时,首先要积极控制心内膜炎,可以应用抗生素抗感染,缓解病情;必要时也可以选择手术治疗,控制心内膜炎,促使体温下降。如果体温超过38.5度,可以服用退烧药;没有超过38.5度时,可采取物理降温,并注意多喝水。
心内膜炎是什么
心内膜炎是一种对心内膜造成损害的炎症性疾病,患者主要会出现感染症状,心脏症状,一定要做好全面检查,然后使用对症方法治疗,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治疗作用,一般可以使用抗生素治疗法以及手术治疗法。
心内膜炎如何诊断
对于诊断一个患者是否患有心内膜炎的方式有很多,在刚开始的时候可能选择的是常规检查,常规检查能够有效地了解患者出现了一些什么样的症状,紧接着可以去做心脏彩超,这些能够更好地判断疾病的发展情况,最后就是看患者的表现症状。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主要包括抗生素的应用和外科手术治疗两方面。感染性心内膜炎是指由细菌、真菌、病毒、立克次体、衣原体、支原体等,直接感染心脏瓣膜,形成病内膜,或者临近了大动脉内膜,并伴有赘生物的形成的炎症性反应,感染心内膜炎的治疗。抗生素的应用治疗心内膜是最重要的措施。选择抗生素要根据致病菌培养结果,或者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疗程要足够长,力求治愈。一般为4~6周,对临床高度怀疑本病,还需要培养访问阴性者,可凭经验按照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选用大剂量青霉素、氨基糖甙类药物治疗2周,同时做血培养和血清学检查,除外真菌支原体、立克次体引起的感染,若无效,改用其他杀菌药,如万古霉素和头孢菌素。感染心内膜炎复发时应再治疗,治疗过程适当延长。以下种情况也考虑手术治疗:一、瓣膜穿孔破裂、腱索断裂、发生难治性心力衰竭。二、人工瓣膜置换术后感染内科治疗不能控制。三、并发细菌性动脉破裂,或者四支大动脉栓塞。四、先天性心脏病发生感染性内膜炎,经系统治疗仍不能控制时,手术应该加强支持治疗和抗生素控制下尽早进行。
语音时长 01:32

2020-02-13

49967次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