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脑动脉瘤
脑动脉瘤是指脑动脉血管壁局部异常膨出形成的囊状结构,属于脑血管病理性改变。主要有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高血压损伤血管壁、动脉粥样硬化、创伤性血管损伤、感染性血管炎等原因引起。
1、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
部分患者存在血管中膜肌层先天性缺损或弹性纤维减少,导致血管壁薄弱区域在血流冲击下逐渐膨出。这种情况可能与遗传因素相关,常见于多囊肾、马凡综合征等结缔组织疾病患者。典型表现为突发剧烈头痛伴颈项强直,可通过脑血管造影确诊。治疗需根据动脉瘤大小选择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或开颅夹闭术。
2、高血压损伤血管壁
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会使血管内皮持续承受异常高压,导致血管壁胶原纤维断裂。常见于基底动脉、大脑中动脉分叉处等血流动力学应力集中部位。患者可能出现搏动性头痛、眼睑下垂等症状。确诊后需严格控制血压,可使用硝苯地平控释片等降压药物,必要时行血流导向装置植入术。
3、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内膜脂质沉积引发慢性炎症反应,导致血管壁结构破坏。好发于颈内动脉海绵窦段、椎动脉起始部等部位。典型症状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视野缺损等。治疗需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降脂,同时考虑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日常需戒烟限酒并控制血糖血脂。
4、创伤性血管损伤
颅脑外伤或医源性操作可能导致血管壁全层撕裂,形成假性动脉瘤。常见于颅底骨折累及颈内动脉时,表现为延迟性鼻出血或脑神经麻痹。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诊断金标准,治疗多采用覆膜支架隔绝术。急性期需绝对卧床避免血压波动。
5、感染性血管炎
细菌性心内膜炎、真菌感染等可引起血管壁炎性破坏,常见于大脑中动脉远端分支。患者多伴有发热、血象升高等全身感染征象。需先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控制感染,待炎症消退后再评估是否需要介入治疗。免疫抑制患者需特别注意预防机会性感染。
脑动脉瘤患者日常需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用力排便、剧烈咳嗽等可能引起血压骤升的行为。饮食宜低盐低脂,规律监测血压。未破裂动脉瘤应每6-12个月复查脑血管影像,已接受手术治疗者需遵医嘱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出现新发头痛、呕吐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建议40岁以上高危人群定期进行脑血管筛查。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科普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