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什么是脑动脉瘤

52741次浏览

脑动脉瘤是指脑动脉血管壁局部异常膨出形成的囊状结构,属于脑血管病理性改变。主要有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高血压损伤血管壁、动脉粥样硬化、创伤性血管损伤、感染性血管炎等原因引起。

1、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

部分患者存在血管中膜肌层先天性缺损或弹性纤维减少,导致血管壁薄弱区域在血流冲击下逐渐膨出。这种情况可能与遗传因素相关,常见于多囊肾、马凡综合征等结缔组织疾病患者。典型表现为突发剧烈头痛伴颈项强直,可通过脑血管造影确诊。治疗需根据动脉瘤大小选择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或开颅夹闭术。

2、高血压损伤血管壁

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会使血管内皮持续承受异常高压,导致血管壁胶原纤维断裂。常见于基底动脉、大脑中动脉分叉处等血流动力学应力集中部位。患者可能出现搏动性头痛、眼睑下垂等症状。确诊后需严格控制血压,可使用硝苯地平控释片等降压药物,必要时行血流导向装置植入术。

3、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内膜脂质沉积引发慢性炎症反应,导致血管壁结构破坏。好发于颈内动脉海绵窦段、椎动脉起始部等部位。典型症状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视野缺损等。治疗需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降脂,同时考虑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日常需戒烟限酒并控制血糖血脂。

4、创伤性血管损伤

颅脑外伤或医源性操作可能导致血管壁全层撕裂,形成假性动脉瘤。常见于颅底骨折累及颈内动脉时,表现为延迟性鼻出血或脑神经麻痹。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诊断金标准,治疗多采用覆膜支架隔绝术。急性期需绝对卧床避免血压波动。

5、感染性血管炎

细菌性心内膜炎、真菌感染等可引起血管壁炎性破坏,常见于大脑中动脉远端分支。患者多伴有发热、血象升高等全身感染征象。需先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控制感染,待炎症消退后再评估是否需要介入治疗。免疫抑制患者需特别注意预防机会性感染。

脑动脉瘤患者日常需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用力排便、剧烈咳嗽等可能引起血压骤升的行为。饮食宜低盐低脂,规律监测血压。未破裂动脉瘤应每6-12个月复查脑血管影像,已接受手术治疗者需遵医嘱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出现新发头痛、呕吐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建议40岁以上高危人群定期进行脑血管筛查。

相关推荐

脑动脉瘤如何治疗
脑动脉瘤可通过血管内介入治疗、开颅夹闭手术、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定期随访观察等方式治疗。脑动脉瘤可能与先天血管发育异常、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外伤、感染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突发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视力模糊、意识障碍等症状。
脑动脉瘤是癌吗
脑动脉瘤不是癌。脑动脉瘤是脑血管壁局部异常膨出形成的囊状突起,与癌症的细胞恶性增殖有本质区别。
脖子发硬?警惕脑动脉瘤
脖子发硬可能是脑动脉瘤的早期表现之一,需警惕伴随头痛、视力模糊等症状。脑动脉瘤主要由血管壁先天性缺陷、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因素引起,破裂风险较高时可能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急症表现。
脑动脉瘤介入手术后能活多久
脑动脉瘤介入手术后患者的生存时间通常较长,具体与手术效果、术后护理、基础疾病控制等因素有关。多数患者术后可长期存活,部分患者可能因并发症影响生存质量。
脑动脉瘤是脑卒中吗
脑动脉瘤与脑卒中并没有实质性差别,脑动脉瘤与脑卒中是在脑动脉上的一种疾病,这两种并没有实质性差别,在潜伏期不会有任何症状,脑动脉瘤是在动脉血管处引起肿大的情况,而脑卒中是脑动脉瘤破裂后的情况。
02:45
脑动脉瘤遗传吗
脑动脉瘤不是遗传病,目前并没有明确的遗传学依据,但是脑动脉瘤会发生家族性聚集的现象。有时候在临床上会遇到一个家族中多个近亲成员同时罹患脑动脉瘤的情况。如果患者本身是脑动脉瘤破裂出血,他的近亲属也应该进行体格检查。一旦发现家族另一成员患有动脉瘤,医生应该认真分析患者所有资料,制定最恰当的治疗方案。建议所有患者都治疗,因为家族相关动脉瘤即使很小,出血的几率也很高,医生可采取低风险、高成功率的方法治疗。脑动脉瘤一般在家庭中是单发,在家族中出现聚集现象是偶然现象。
03:29
未破裂的脑动脉瘤也必须手术吗
未破裂的脑动脉瘤不一定必须手术。对于直径小于五毫米、形态规则的动脉瘤,主张保守观察。以下情况主张手术干预:第一种情况是直径大于五毫米;第二种情况是颅内动脉瘤形态不规则;第三种情况是颅内动脉瘤进行性增大;第四种情况是出现颅神经麻痹的症状,比如单侧眼睑下垂、眼球活动障碍;第五种情况是对于直径小于五毫米的颅内动脉瘤,如果发生在前交通、后交通或是后循环,或者患者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史、家族史,或因为其他疾病需要服用抗凝或者抗血小板药物,需要积极干预;第六种情况是评估手术治疗的获益和风险。
02:41
脑动脉瘤如何选择治疗方法
脑动脉瘤的手术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开颅夹闭术,一种是介入栓塞术。这两种手术方式有各自的适应症。开颅夹闭术更适合于大脑中动脉分叉部的动脉瘤、后交通动脉瘤等动脉瘤,开颅容易暴露。介入栓塞术更适合颅底部的眼动脉段动脉瘤或者后循环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比开颅治疗最大的优势在于它更适合这些部位的动脉瘤。随着介入手术的介入材料和技术进展,现在绝大部分动脉瘤都适合介入治疗。并且因为介入治疗不需要开颅,痛苦小、创伤小、恢复也快,现在越来越多的患者倾向于选择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方式。
03:06
脑动脉瘤术后注意事项
脑动脉瘤术后注意事项有控制基础疾病、长期系统用药、定期复查和保持良好生活习惯。一、基础疾病的控制,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是心脑血管病的高危因素。二、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后,针对支架长期、系统的用药。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或者波立维。三、定期复查。四、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
脑动脉瘤介入手术成功率
脑动脉瘤介入手术成功率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手术适应症来判断。脑动脉瘤的治愈率、手术成功率或者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都是患者非常关心的问题。但是所谓的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或是死亡率、致残率,都是从病人群体统计得来的数字。针对患者个体而言,患者个体无论是成功率还是失败率,都只是成功率或是失败率的分子。无论手术成功或是手术失败,对于患者个体而言,都是百分之百的几率。所以临床大夫更关注从以下角度来评估患者的手术风险:一、患者病情。二、患者手术适应症。三、要权衡手术获益和手术风险。临床上更关注这些方面。从统计数字上而言,脑动脉瘤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大概在5%到10%。主要引起致残致死性的并发症有两种,一种是术中脑动脉瘤破裂引起脑出血,概率在3%到5%以内。另一种是术中或术后脑血栓形成造成的脑缺血、脑梗塞的症状,发生率在5%以内。意味着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而言,90%到95%以上的患者通过手术可以获益。但是一旦患者发生脑出血或者脑缺血,都非常棘手,后期恢复上可能也非常缓慢。
语音时长 02:29

2019-01-25

53900次收听

脑动脉瘤术后注意什么
脑动脉瘤术后需要注意控制基础疾病、规范用药、定期复查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一、基础疾病的控制,特别是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这三高是心脑血管病的高危因素。二、坚持服药,脑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之后,可能需要进行支架辅助治疗,术后要针对支架长期、系统的用药,主要是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或者波立维,其中波立维一般要求服用一到三个月,而阿司匹林可能需要终生服用。三、定期复查。脑内动脉瘤手术之后,要求术后三个月、半年、一到二年、三到四年,复查四次。复查的手段主要是CTA(CT机所做的脑血管造影)、MRA(核磁共振机所做的脑血管造影)等无创性的脑血管检查手段。建议其中至少要有一次DSA,即脑血管造影的复查手段。四、保持良好生活习惯,戒烟戒酒。
语音时长 01:51

2019-01-25

55189次收听

脑动脉瘤术后后遗症有什么
脑动脉瘤术后有不清醒,活动障碍等后遗症。术后,要注意患者的清醒状态,会一直属于植物状态生存,呼吸状态和心跳的情况也都要注意。可能会有四肢的活动障碍等。脑干肿瘤术后护理非常复杂,随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危险,值得警惕注意。脑干是人的生命中枢,人是否清醒,是否有呼吸、心跳,都与脑干有关,四肢的活动等也与脑干有关。人体所有的神经功能都要经过中枢。
语音时长 02:41

2019-01-25

58489次收听

脑动脉瘤手术方法有哪些
脑动脉瘤手术方法有微创介入手术、开刀夹闭等。脑动脉瘤手术夹闭是治疗脑动脉瘤一个主要的方法,尤其在早些时候,微创介入手术还不成熟的时候,主要是开刀夹闭。随着材料的改进、技术的进步,微创技术逐渐应用的越来越广,逐渐被大家接受,应用的越来越广,有超过开刀夹闭动脉瘤的趋势。随着介入材料的改进以及技术的进步和熟练,原来很多不能够进行介入干预的动脉瘤,现在也变得容易起来,比如支架辅助性弹簧圈栓塞、密网支架、血管的导流装置都使得复杂难做的动脉瘤的栓塞操作变得容易起来。
语音时长 01:20

2018-09-07

59142次收听

脑动脉瘤有什么症状
如果没有破裂,但是动脉瘤逐渐扩张,会引起神经受压迫,比如动眼神经受压迫,无论前交通动脉瘤、后交通动脉瘤,都可以出现压迫动眼神经造成眼睑上抬无力、瞳孔散大,但人是清楚的。如果动脉瘤大到一定程度,忍耐动脉波动的时候破裂、出血可能会造成突发头疼、瞬间昏迷、恶心呕吐后昏迷等症状。所以要注意,一旦眼睛出现上抬无力、瞳孔散大,人是清楚的,没有外伤史,要考患虑动脉瘤的可能性。或者出现突发的头痛、恶心呕吐,这时ct或者磁共振显示颅内有出血,尤其是蛛网膜下腔出血,要去做颅内血管检查,比如磁共振、血管成像或者是ct血管成像。
语音时长 01:32

2018-06-03

53009次收听

01:52
脑动脉瘤的保守治疗
一旦发现有动脉瘤,不主张进行保守治疗。因为容易发生再破裂,可能会造成病人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生命。病人发生致残跟死亡的几率会有很大提高。应积极在短时间内,紧急采取有效治疗方法。最佳治疗方法根据病人自身特点和动脉瘤形态、部位决定最佳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