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出血性休克
出血性休克是指因大量失血导致有效循环血容量急剧减少,引发组织灌注不足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危急病理状态。常见原因包括外伤性出血、消化道出血、产后出血、手术并发症等,典型表现为面色苍白、脉搏细速、血压下降、尿量减少及意识障碍。
出血性休克的核心机制是循环血量不足。当急性失血量超过总血容量的15%-20%时,机体通过交感神经兴奋代偿性收缩外周血管,表现为皮肤湿冷、心率增快。失血量超过30%时,重要器官灌注不足导致功能障碍,可能出现烦躁不安或反应迟钝。失血量超过40%将引发不可逆性休克,伴随酸中毒、凝血功能障碍甚至多器官衰竭。
外伤是出血性休克的典型诱因,如肝脾破裂、大血管损伤等可造成短时间内大量失血。非创伤性因素中,消化性溃疡出血、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宫外孕破裂等急症同样危险。部分患者存在基础疾病如血友病、肝硬化等,轻微出血即可诱发休克。老年人及儿童因代偿能力较弱,病情进展更为迅速。
临床处理需遵循控制出血、恢复血容量、支持器官功能三大原则。立即加压包扎外出血部位,内出血需紧急手术止血。快速建立静脉通道补充晶体液和胶体液,必要时输注红细胞悬液。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注射液可用于维持血压,同时需纠正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监测中心静脉压、尿量等指标评估复苏效果。
预防出血性休克需重视原发病管理。高危人群应定期筛查凝血功能,避免使用抗凝药物。外伤后及时清创缝合,消化道出血患者需规范治疗溃疡。日常生活中注意安全防护,出现呕血、便血或异常阴道出血时立即就医。休克早期识别和干预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延误治疗可能导致死亡。
相关推荐
03:08
03:00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什么是失血性休克
- 2 失血性休克怎么处理
- 3 如何处理失血性休克?
- 4 失血性休克如何抢救
- 5 产后失血性休克是怎么引起的?
- 6 失血性休克是哪个缺氧
- 7 失血性休克如任何抢救
- 8 失血性休克怎么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