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为什么针灸后越来越痛

发布时间:2019-12-1361593次浏览

针灸后越来越痛大多数是因为针灸处的肌肤受到病菌感染所致,可能是由于针灸后立刻洗澡或者是没有休息针灸处的清洁、消毒而引发的。同时,若是医生扎穴位不准确,导致扎到血管、肌腱等部位,以及针灸过程操作不当,比如下手过重,或者是在留针时外力碰撞到针,这都会引发人体产生越来越痛的感觉。

针灸是通过刺激人体穴位来达到缓解病情的目的,主要针对于头痛、消化不良以及风湿性关节疼痛等病症,但是只能起到缓解作用,并不能达到根治的效果。由于针灸是扎入穴位中,对人体带来的危害作用较小,但是仍会出现针灸后越来越痛的情况,那么,为什么针灸后越来越痛呢?
  一、针灸处感染
  若是在针灸后没有保证针灸处的清洁度,或者是针灸后直接洗澡,这都会导致出现越来越疼的情况,虽然针灸所采用针具所扎的针孔较小,但是仍会引发病毒的感染。因此若在针灸前未能严格消毒针具、针灸处的肌肤,或者是针灸后接触到水,这都会让人体产生疼痛感,需要及时去医院采取消毒措施,严重者还要服用青霉素、头孢菌素等抗生素药物。
  二、穴位扎的不准确
  这主要是因为医生不专业的原因所造成的,因为穴位周围会存在血管以及其他细胞、组织,若是没有找准与病症有关的穴位,轻则出现针灸后越来越痛的情况,严重者甚至还会导致人体出现出血的后果,这是因为扎到血管所致。同时,若是扎到骨骼、肌腱也会造成针灸后越来越痛的情况,因此针灸一定要去专业的医院。
  三、操作性问题
  这主要指的是针灸的手法较重,或者是留针时受到外力的碰撞,从而导致针灸后出现肿胀的情况,产生疼痛感。因为针灸是通过刺激穴位达到治疗的目的,若是操作不当,严重者甚至还会出现血肿、肿块较大的情况,一般需要4天左右才能完全消除,倘若是持续性疼痛,一定要去医院检查,以免危及到人体健康。

相关推荐

00:56
曲骨三针的正确扎法
曲骨三针的第一穴定位在中极穴,第二、三穴位分别在中极穴左右两侧一寸处,正确扎法如下,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操作下进行。操作步骤:第一步:医师取用毫针,第一针从中极穴进针,向曲骨穴的方向平刺。第二步:第二、三针从中极穴左右两侧一寸处刺入,角度为向内轻微的倾斜15到30°角,向内、向下平刺。第三步:留针40到50分钟,此期间阴茎常处于勃起状态,然后取针。在曲骨三针的操作过程中,若患者有放电样感觉,一般效果较好。取针后常有前列腺液流出,能起到培元补虚、健脾益肾、导赤通淋等作用。
针灸后肿了是怎么回事
针灸后出现了局部的肿胀或者血肿,主要是因为皮下的小血管被碰破了。人体皮下有很多的小血管,是肉眼从表皮上看不到的,因此在针灸的时候有可能碰破它,碰破了之后就会出现皮下的出血。局部就会有肿胀、有血肿,甚至有淤青,那么出现这些情况并不是什么大的问题,大家不要担心。出现了血肿之后,一般一周左右就可以慢慢吸收了。如果一周之后还没有吸收,可以选择热敷的方式来帮助它吸收消肿。针灸肿的位置一般有可能会出现在头面部、颈部,出现在四肢,这都是皮下小血管比较多的地方。大的血管我们可以看到,扎针的时候会尽量避开它,而小的血管看不到,就有可能碰破出现水肿,这是正常的表现,大家完全不用担心。
语音时长 01:25

2021-06-25

113734次收听

02:02
针灸埋线后的注意事项
针灸埋线,一般应用在减肥,或塑形的前提下。许多患者脾胃功能较差,又无更多时间进行针刺治疗,会选择埋线的方式,将可吸收的缝合线用套管针,放入人体的穴位中,尤其是以腹部的穴位为主。埋线后要注意埋线的局部,在24小时内不可沾水。同时,埋线后为维持效果,也要增加体育锻炼。对于埋线的局部,也可用手指或手掌进行点揉。针灸埋线后,有的人局部会出现疼痛感,或有一些小的硬结、鼓包,这些都是正常现象,出现以上情况,大家无需担心,且埋线一般在7-10天即可吸收。
02:36
坐骨神经痛针灸能治愈吗
坐骨神经疼痛的主要因素,像腰椎间盘突出症或梨状肌综合征,这些都可能会引起类似的症状。因此要进行相应的诊断,采取一些相应的治疗的方法,针灸是中医在治疗坐骨神经痛方面的疗效非常不错。坐骨神经痛,如果病情不是特别重,可以通过针灸的调理,有时候可以采取针灸和药物相互配合的一种治疗方法。往往患者经过针灸治疗适当的休息,病人的坐骨神经疼痛能够比较好的缓解,如果病情稍重,还可以适当地配合西药,消炎镇痛药进行综合治疗,大部分病人的症状能够得到较好的缓解。
针灸治疗过敏性鼻炎疼不疼
针灸治疗过敏性鼻炎,也是经常使用的方法,一般在针刺鼻炎的时候,针刺鼻部的穴位,我用鼻三针轻刺浅刺,另外可以配上颌骨、龋齿这些穴位,针刺以后能够宣通经络,通调气血,一般用毫针,浅刺疼痛是很少的,最多有一点点微痛而已,疼痛感很少,加上现在针具发展的比较好,越微细的针疼痛感就越小,另外通过专门的在穴位上,轻轻柔柔,然后掐一下,在痕迹上面有一些血点它是不痛的,所以这种疼痛感,随着针刺技术的发展,基本上疼痛很少,如果用灸法基本上更加不痛。只用艾条灸,用灸法,就是一种温热的传感,像过敏性鼻炎,鼻子不通畅,鼻塞,鼻子不舒服,用针或灸就能调节鼻部的气血,疏通鼻气,像鼻三针,另外配上头顶的穴位,鼻子跟肺相关,另外也跟脾胃相关,所以肺经、脾胃经的穴位也是选取一些,然后通过针灸进行经络的疏导调节,使鼻部的气机宣通,通过肺经的穴位,像肢体上的一些穴位,其实这些穴位,基本上肉都比较丰厚,如果是皮肤比较浅,就会选择斜刺,浅刺一般的痛感是很小,但是针灸多多少少还是有一点点疼痛,但是影响不大,它的调节效果还是非常好的。
语音时长 02:14

2020-04-22

53992次收听

03:10
艾灸治妇科病吗
艾灸可以治疗妇科病。但妇科病概念宽泛,妇科病从中医来讲,艾灸治疗效果比较好的妇科病包括月经不调、痛经、闭经、更年期综合征及一些带下疾病,不孕、子宫脱垂等。西医包括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腺肌症、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早衰、卵巢囊肿、盆腔炎等。艾灸具有温经散寒、补益气血,健脾生血、红血或补肾填精的作用。针灸能补益气血,使气血充足,改善月经量少等症状。艾灸有健脾作用。脾主生血、统血、造血,生血机能旺盛,能改善因为血少导致的妇科病症,治疗崩漏、月经量大,经血量大止不住等情况。
中医针灸治疗头晕耳鸣的效果如何
中医针灸治疗头晕耳鸣的效果,要因人而异,因为病情程度都会有所差别。所以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一般来说针灸的部位主要在取穴,耳针,穴位注射等部位,要积极的配合医生治疗,在治疗时也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控制好饮食,做好预防工作。
针灸治疗肩周炎
针灸治疗肩周炎疗效是肯定的,通常肩周炎又叫五十肩,主要是患者到了50岁,容易犯的一种肩关节疼痛及肩关节功能障碍为主的一种疾病。针灸治疗肩周炎,通常选的穴位以局部穴位为主,同时配合远端取穴,比如运动针疗法,运动针疗法就是针远端穴位,让活动患部,一边运动一边治疗,在运动的过程中来缓解疼痛。
内热可以针灸吗
很多人都认为针灸是用来疏通经络,确实是有时候针灸可以止痛,可以疏通经络,但实际上针灸也可以泻火。泻火的穴位一般都是中医所说的荥穴,井荥输经合的荥穴,它能够起到泻火的作用。比如说还有一些督脉的一些穴位也可以泻火,像大椎穴,低头的时候摸到的特别凸起的骨头节下面就是大椎穴。大椎穴在肺部感染发烧的时候,用它来点刺放血,效果特别的好。此外还有像合谷穴,合谷穴是在大拇哥和食指之间的交叉部位,也称之为虎口,这个穴位对头面部的一些火热,鼻炎、咽炎、牙齿肿痛等等也有很好的泻火作用,此外还有泻肝火的太冲穴,泻胃火的厉兑穴在足背,太冲穴在足大趾和足次趾之间的缝隙,厉兑穴在足二趾和足三趾之间的赤白肉际的缝隙,前者可以泻肝火,后者可以泻胃火,肝火当然就是指经常暴躁易怒这种的状态,按揉一下太冲穴,有的病人还会觉得比较有压痛的感觉。胃火是经常病人会觉得口臭、牙龈出血、便秘等等,按压一下厉兑穴也有一定的泻胃火的作用。
语音时长 01:40

2019-09-27

61857次收听

艾灸的作用
艾灸是目前来说比较传统的一个中医养生方式,而它的作用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多的,比如疏通经络,比如活血化瘀等,而日常除了这些作用以外,它还可以缓解体内的压力、祛除黑眼圈等。
艾蒿的禁忌
艾蒿的功效很多,受到人们的喜爱,不过使用艾蒿是有一些禁忌的。艾蒿不能够长期使用,容易引发头痛、头晕的现象。艾蒿要注意频率,一周两三次泡脚即可。而且还要注意使用人群,过敏者、血燥者都要禁用。另外面部、受伤化脓部位都不能使用。
02:25
近视眼治疗
近视眼已经是目前青少年发病中的常见病,近视眼的临床特点是:近距离视物清晰,远距离视物模糊。对于近视眼的治疗,其保健灸治疗方法常采用以十天为一个治疗周期。第一天艾灸中脘、足三里穴;第二天艾灸期门、太冲穴;第三天艾灸肝俞、章门穴;第四天艾灸命门、曲泉以及筋缩穴;第五天艾灸瞳子髎、丘墟穴;第六天艾灸足临泣、光明穴;第七天艾灸巨髎、合谷穴;第八天艾灸颈四椎旁以及中渚穴;第九天艾灸风池、上星、印堂穴;第十天艾灸肾俞、照海穴;以上穴循环灸至愈,每日加灸神阙穴30分钟。
拔火罐的好处和坏处
拔火罐的好处一般有增强免疫力、美容养颜、减肥瘦身、缓解疼痛、促进血液循环等;坏处通常有晕罐、恶心和乏力、灼伤皮肤、加重病情、着凉感冒等。建议遵医嘱拔火罐,若身体出现不适,建议及时就医,以免影响身体健康。具体分析如下:
刺络放血疗法有什么优势和缺点
刺络放血的好处在于可快速清除邪气,对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但它不好的地方就是会对皮肤造成一些损伤,留下小斑;其次,它会损伤人的正气,所以有实症的患者更适用于刺络放血,虚症的患者不太合适。
语音时长 01:31

2018-09-30

54400次收听

虚胖是什么
肥胖人群体积较大且身体较健壮、强壮。而虚胖人群虽然体积较大也比较胖,但是肌肉非常松软、体力耐受性较差,当虚胖人群走一段路后、上楼梯提一点重物便会气喘吁吁,反弹几率也大多是出在虚胖的比例之中,因此我们要将肥胖与虚胖进行区别对待。
语音时长 01:56

2018-09-29

55748次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