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护理

63171次浏览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护理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保持良好的情绪,另外还要注意入口的食物,在平时护理时还需要保持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千万不要用眼过度,否则很容易导致视网膜受到伤害,要注意不要长时间看电视。

糖尿病对身体的影响程度很大,如果不及时有效的控制,很容易引起一些其他的疾病,很多的糖尿病患者视力都会受到影响,这是特别严重的事情。这个疾病会导致视网膜病变,所以很多患者都想要知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护理。
  出现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后,想要有效的护理。那么一定要保持一个相对愉悦的心情,不要过于激动,不要有太大的情绪波动,比如生气等,否则很容易导致视网膜病变的情况更加的严重,有一个好的情绪对病情的护理和恢复有很大的好处。所以在平时一定要注意学会合理的疏导情绪,这样才能够让情绪更加的稳定,从而避免视网膜病变受到影响。
  在护理视网膜病变的时候还需要注意饮食,要知道不良的饮食对身体的影响程度是特别大的,不良的饮食很容易导致上火或者其他的情况出现,所以在护理期间一定要严格注意入口的食物,最好不要吃一些过于辛辣刺激的食物,过于油腻的食物也要尽量的少吃,饮食尽量的以清淡营养为主,这样才可以有效的避免视网膜病变的更加严重,在平时可以多喝一些水,容易消化的粥类可以适当多食用。
  在护理视网膜病变期间一定要注意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可以吸烟和酗酒,吸烟和酗酒对身体健康都有影响,而且吸烟很容易导致血管痉挛,血液循环不畅,从而对视网膜造成影响。另外在平时还需要注意清洁和护理视网膜,可以抽出空闲的时间做眼保健操,不要过度的用眼,长时间用眼后应该闭眼休息一段时间,然后眺望远方。在平时一定要注意劳逸结合,不要过于劳累,而且不要长时间看电视等。

相关推荐

02:00
糖尿病引起的眼病如何治疗
糖尿病眼病是一种长期积累高血糖介导的进行性眼病,因高血糖导致全身各个组织器官的微血管发生病变,造成视网膜病变及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视力下降,早期可无典型症状,随着病情发展视力逐渐下降,严重可致盲。糖尿病眼病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适合的药物。同时要控制血糖,可以预防和延缓糖尿病眼病的发生及进展。因为血糖的波动和低血糖会加重眼底改变。此外,还要坚持合理膳食,限盐、控烟、限酒等健康的生活方式。患者还要适量运动,糖尿病眼病患者不适合从事高强度或者剧烈的运动、负氧运动、例如举重、潜水、头低于腰的运动。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如何诊断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因高血糖而引起的微血管异常而导致的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的一个重要的并发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造成工作年龄人群视力损害的首要原因,它对工作的影响巨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表现为视力的下降、视物模糊、视物变形、眼前暗影飘动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首先通过散瞳眼底检查可以发现眼底的出血、渗出、新生血管等病变,通过眼底相检查,就可以发现视网膜的病变,OCT检查可以发现黄斑区功能、黄斑水肿等病变,荧光造影检查可以明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分期指导治疗。对于糖尿病患者应该定期地进行眼科检查,不要等视力下降以后才就诊。对于无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可以每年进行眼底检查。如果出现视网膜病变以后,可以每三个月到半年进行眼底检查,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语音时长 01:23

2020-04-03

58290次收听

02:14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方法
通过散瞳眼底检查、眼底相检查、OCT检查、荧光造影检查可以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因高血糖而引起的微血管异常而导致的视网膜病变,临床表现为视力下降、视物模糊、视物变形、眼前暗影飘动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首先通过散瞳眼底检查可以发现眼底的出血、渗出、新生血管等病变,通过眼底相检查就可以发现视网膜的病变,OCT检查可以发现黄斑区功能、黄斑水肿等病变,荧光造影检查可以明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分期指导治疗。糖尿病患者应定期进行眼科检查,对于无视网膜病变患者,每年进行眼底检查。出现视网膜病变以后,每三个月到半年进行眼底检查,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02:39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治疗的副作用
视网膜激光治疗有可能会导致视野有缩小,敏感度有下降,疼痛,视网膜水肿、黄斑水肿,视神经的血供差。目前在激光治疗的同时再加上抗VEGF药物,很多的副作用其实还是可以减轻的。激光治疗可以延缓患者视力下降,并且可以预防新生血管青光眼,这些副作用相对视网膜病变最终引起的失明来说比较轻微。
03:16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治疗的副作用
激光打得过度,有可能导致视网膜穿孔、视网膜出血,甚至有可能引起视网膜收缩、牵引,而导致视网膜的撕裂等。激光治疗成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指南的一个共同推崇的治疗措施。简单讲,激光就是一个“火”,把视网膜进行烧灼,烧灼以后,视网膜功能受损,但是这种功能受损有利于对眼底的保护。打了激光以后,视野受到影响,视野缩小。激光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的治疗,疗效是肯定的。对于激光的并发症,有些是可以预防或者避免的,有些就是伴随着这种激光治疗的本身而产生的。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方法
糖尿病在眼部最常见的并发症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主要两期,分别为增殖期和非增殖期。对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非增殖期早期出现微血管瘤,硬性渗出时可给予保守治疗,积极控制血糖,低盐低脂糖尿病饮食,定期复查眼底,而对于出现软性渗出和出血斑时,可给予眼底视网膜激光治疗。对于增殖期,视网膜病变较非增殖期加重,增殖期的早期可给予激光治疗,对于并发新生血管的情况,可先给予玻璃体腔内注药后,而后根据患者情况给予视网膜激光治疗,如果并发有严重的玻璃体积血和视网膜脱离的情况,建议患者立即行眼底手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疾病的治疗需根据患者的眼底情况,选择不同治疗方案。
语音时长 01:44

2020-02-13

58074次收听

如何预防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本病预防的关键在于指导患者积极控制血糖、血脂、血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指糖尿病导致的视网膜微血管损害所引起的一系列典型病变,是眼科常见病,也是严重影响视力的一类疾病。该病根据严重程度可分为6期,早期可无明显自觉症状,随病情进展患者可逐渐出现视物模糊、飞蚊症、视野中间有阴影或空白区域、视力也逐渐下降,严重者可失明。目前针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主要有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抗VEGF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糖尿病患者早期应进行详细眼底检查,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遵循有效的随访计划,达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糖尿病患者要增强眼底常规检查及每年随访的意识。
语音时长 01:37

2020-02-10

58380次收听

糖尿病白内障怎么治疗
因为糖尿病会导致血管系统出现问题,从而引起眼底血营养供应不足从而出现白内障。糖尿病白内障会因为血糖的变化而变化,如果不进行治疗可能会导致失明。糖尿病白内障治疗要控制血糖,可以进行药物缓解,必要时进行手术治疗。
糖尿病白内障可以手术吗
糖尿病白内障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如果是血糖控制比较好的患者,可以适当的进行白内障的手术治疗,但是如果糖尿病本身的并发症较多,控制不好的最好不要手术,以免增加手术的风险。
什么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性视网膜疾病是最常见的视网膜血管疾病,是血糖升高造成的眼底血管性疾病,多见于50以上的人群是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早期患者多没有明显的自觉症状,病变发展到后期时逐渐出现视力下降以及眼底相关情况的改变,对于此类患者,每年查眼底血管造影是很有必要的,随时做到疾病早发现早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疾病根据其发展阶段和严重程度分为非增殖型和增殖型,早期非增殖型,可给予保守及激光治疗,而对于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必要时需要形成抗vegf及玻璃体切除或视网膜复位术。
语音时长 01:53

2020-01-07

59705次收听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哪些症状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人眼部的严重的并发症,早期可有眼底出血微血管瘤,慢慢发展为硬性渗出,软性渗出,在此阶段可以行控制血糖缓解病情的进展,随着病情的进展必要时可行激光,如患者血糖控制不佳,病情继续进展,患者可出现眼底新生血管以及玻璃体积血,此时患者可有眼前黑影遮挡感如积血量较小的话。患者只可发现眼前有点片状黑影飘动,如积血量增大,患者可出片状的黑影遮挡以及局部视野受损,如病情继续进展,患者可出现纤维增殖膜及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此时患者视力急剧下降,伴有眼前固定黑影遮挡,患者眼底出现新生血管,玻璃体积血后,易出现新生血管型青光眼,此时患者出现眼压增高,眼胀眼疼的感觉。
语音时长 01:49

2020-01-07

57694次收听

什么是糖尿病眼病
糖尿病眼病是一种主要的致盲性疾病,大多数糖尿病患者都可以通过标准化治疗进行诊断,糖尿病眼疾包括眼底血管瘤,眼底出血,泪囊炎,青光眼,白内障,玻璃体混浊,视神经萎缩。此外,糖尿病患者眼部疾病的发生率显着高于非糖尿病患者。
如何预防糖尿病眼底病变
患者要预防糖尿病眼底病变,首先要做的事情就严格控制血糖,这一点至关重要,是预防糖尿病的根本;其次要控制好血压以及血脂,否则的话,无疑是雪上加霜;再者,要注意定期检查,早检查早治疗;最后,还要培养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
得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如何治疗
视网膜病变算是由糖尿病引发的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而又因为该疾病会导致人们出现失明的情况,所以必须要及早的治疗。目前治疗视网膜病变的方法有很多,最为常见的就是中医疗法和西医西药疗法了,如果病人所出现的症状非常严重的话,那么可以考虑采用玻璃体切割术来达到根治的效果。
01:57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会致盲吗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严重损害视功能的一种疾病,其中黄斑水肿、白内障是严重损害中心视力的一种并发症。如果不防治,不及早控制基础血糖和血脂水平,或是不及早的检查,到了增生期,就会形成致盲性的眼病。因此提倡早发现,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