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语音答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方法

发布时间:2020-02-1358074次收听

语音内容:

糖尿病在眼部最常见的并发症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主要两期,分别为增殖期和非增殖期。对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非增殖期早期出现微血管瘤,硬性渗出时可给予保守治疗,积极控制血糖,低盐低脂糖尿病饮食,定期复查眼底,而对于出现软性渗出和出血斑时,可给予眼底视网膜激光治疗。

对于增殖期,视网膜病变较非增殖期加重,增殖期的早期可给予激光治疗,对于并发新生血管的情况,可先给予玻璃体腔内注药后,而后根据患者情况给予视网膜激光治疗,如果并发有严重的玻璃体积血和视网膜脱离的情况,建议患者立即行眼底手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疾病的治疗需根据患者的眼底情况,选择不同治疗方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相关推荐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如何诊断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因高血糖而引起的微血管异常而导致的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的一个重要的并发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造成工作年龄人群视力损害的首要原因,它对工作的影响巨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表现为视力的下降、视物模糊、视物变形、眼前暗影飘动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首先通过散瞳眼底检查可以发现眼底的出血、渗出、新生血管等病变,通过眼底相检查,就可以发现视网膜的病变,OCT检查可以发现黄斑区功能、黄斑水肿等病变,荧光造影检查可以明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分期指导治疗。对于糖尿病患者应该定期地进行眼科检查,不要等视力下降以后才就诊。对于无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可以每年进行眼底检查。如果出现视网膜病变以后,可以每三个月到半年进行眼底检查,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语音时长 01:23

2020-04-03

58290次收听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哪些高危因素
糖尿病视网膜病的高危因素包括糖尿病病程、血糖控制水平、病情严重程度以及时高血压和高血脂。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血脂和血压,病变是可防可控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高血糖状态而导致微血管异常在眼底的并发症。我国是世界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约有9200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造成工作年龄人群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害,可以造成视功能的不可逆的损伤。临床发现,糖尿病病程、血糖控制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糖尿病病程在10年以上的患者,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很高。且血糖波动较大的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也较快,同时高血压和高血脂也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
语音时长 01:20

2020-04-03

49049次收听

02:14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方法
通过散瞳眼底检查、眼底相检查、OCT检查、荧光造影检查可以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因高血糖而引起的微血管异常而导致的视网膜病变,临床表现为视力下降、视物模糊、视物变形、眼前暗影飘动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首先通过散瞳眼底检查可以发现眼底的出血、渗出、新生血管等病变,通过眼底相检查就可以发现视网膜的病变,OCT检查可以发现黄斑区功能、黄斑水肿等病变,荧光造影检查可以明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分期指导治疗。糖尿病患者应定期进行眼科检查,对于无视网膜病变患者,每年进行眼底检查。出现视网膜病变以后,每三个月到半年进行眼底检查,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02:23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护理措施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护理主要是针对原发病糖尿病,因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严重程度与糖尿病的病程和血糖控制情况密切相关,所以要加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血糖监控,积极治疗血糖,使血糖水平达标,注意饮食以及运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部分患者可以出现玻璃体的积血,对于新发生的玻璃体出血要注意体位,如半坐位、半卧位。对于玻切手术后的患者,也要注意体位,如俯卧位,注药以后的仰卧位,还要根据视网膜裂孔位置来采取具体的体位。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还可以采取耳穴治疗等中医治疗。注意定期随访。
03:00
如何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首先要控制血糖、血压,定期进行体检,如果有早期症状需要服用药物调理,进行糖尿病,眼底病变检查监测。一、在早期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如果实在控制不到正常范围,也要把血糖控制得要平稳一些,血糖平稳对视网膜的血管刺激就比较少,所以发生视网膜病变的几率也会逐渐减小。二、将全血压、血脂控制在合理范围,定期进行体检。三、不要忽视一些全身的症状,比如便秘、乏力、睡眠欠佳,这些症状也要早期通过药物进行调理。四、患者要进行糖尿病眼底病的检查和监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的逐渐发展的一种并发症,一旦诊断为糖尿病,建议患者进行眼科的详细检查。如果早期发现眼底有病变,可以在早期进行药物干预。
02:4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如何用药
患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以使用一些控制血糖和改善微循环的药物或者是中药,如果进行手术还需要使用活血明目和止血祛瘀的药物。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首先继续基础治疗,一定要控制糖尿病,药物控制糖尿病有很多种,常用的有胰岛素、降糖药等。在治疗基础病的同时,要针对治疗视网膜病变进行治疗,早期眼底有少量出血点和微血管瘤时,采用改善微循环的药物,目前有羟苯磺酸钙(多贝斯)、胰激肽原酶等。中药里的芪明颗粒、血栓通、三七粉等,也有早期改善微循环的作用。中期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需进行激光治疗。后期患者首先要进行手术,并采用止血祛瘀、和血明目的药物进行治疗。
02:4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预防措施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特别强调预防为主。一旦患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起来比较棘手,甚至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很多患者都可能失明。因此一旦患有糖尿病,就要积极地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这是关键的一点。还有就是要预防糖尿病的并发症。要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的病变,就要积极地预防糖尿病,积极地控制血糖,积极地治疗糖尿病。还有就是要定期到医院进行眼底的检查。一旦发现人体出现了视网膜病变,医生就会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实时地干预和治疗。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手术方法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可分为增殖期和非增殖期,因疾病所处的阶段不同所采取的治疗也不同,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非增殖期早期可给予控制血糖,低盐低脂糖尿病饮食,定期复查眼底,而对于非增殖期的三期,可根据患者病情给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对于增殖期,早期根据视网膜病变程度考虑给予单纯视网膜激光,伴有新生血管形成时可先给予玻璃体腔内注药,而后给予眼底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伴有玻璃体积血时,如果积血量较少,给予保守治疗,如果大面积的玻璃体积血。对于手术方式选择看疾病情况,对于单纯性的大面积玻璃体积血实行玻璃体切除术,必要时需要填充硅油,如果玻璃体积血伴有视网膜脱离时,需行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联合视网膜脱离复位术。
语音时长 01:25

2020-02-13

51322次收听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危害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危害还是比较大的,往往会出现视网膜的出血和渗出,严重的还会出现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如果脱离范围比较大,累及到黄斑,还有可能会导致视力严重下降,甚至会出现失明,所以平时一定要注意把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以内,一定要密切监测一下眼底的情况。如果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往往需要尽快的用一下活血化瘀的药物,同时还需要进行激光治疗。我们知道激光治疗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也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封闭无灌注区,而且可以减少新生血管的产生,能够明显的缓解病情的发展。当然如果出现牵拉性的视网膜脱离,必须要尽快的手术。尽快的使视网膜复位,避免出现视网膜的萎缩变性。平时一定要尽最大可能的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害降到最低。
语音时长 01:54

2020-02-10

59664次收听

糖尿病白内障怎么治疗
因为糖尿病会导致血管系统出现问题,从而引起眼底血营养供应不足从而出现白内障。糖尿病白内障会因为血糖的变化而变化,如果不进行治疗可能会导致失明。糖尿病白内障治疗要控制血糖,可以进行药物缓解,必要时进行手术治疗。
糖尿病白内障可以手术吗
糖尿病白内障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如果是血糖控制比较好的患者,可以适当的进行白内障的手术治疗,但是如果糖尿病本身的并发症较多,控制不好的最好不要手术,以免增加手术的风险。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怎么引起的
糖尿病性视网膜疾病,毋庸置疑,它是因血糖过高造成的眼底视网膜血管疾病。糖尿病是全身性疾病,现已成为我国的高发性疾病,糖尿病患者不光有血糖升高的症状,同时血糖升高还会伴有全身性疾病、血管神经、周边皮肤等相关各个脏器的疾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疾病就是由于血糖过高造成了眼底血管病变,已成为糖尿病患者的主要致盲原因之一,所以对于糖尿病患者在控制血糖的同时,还要注意提防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半年至一年复查一次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眼底血管情况,如患者已经出现眼底血管情况,建议患者每三个月到半年复查一次眼底排除是否存在眼底视网膜疾病进展的可能,糖尿病的治疗刻不容缓,其并发症的治疗也是要认真对待的。
语音时长 01:46

2020-01-07

59018次收听

糖尿病眼底病的症状有哪些
糖尿病是属于一种全身性的系统疾病。这也就能够导致它在一定程度上对身体所有器官的一种统治性及影响性。在出现糖尿病眼底病的时候就会出现一些症状,在早期的时候是视力下降视物不清,那么在中晚期的时候就会出现一定的视网膜脱落或者是新生性青光眼的这种情况出现。
什么是糖尿病眼病
糖尿病眼病是一种主要的致盲性疾病,大多数糖尿病患者都可以通过标准化治疗进行诊断,糖尿病眼疾包括眼底血管瘤,眼底出血,泪囊炎,青光眼,白内障,玻璃体混浊,视神经萎缩。此外,糖尿病患者眼部疾病的发生率显着高于非糖尿病患者。
如何预防糖尿病眼底病变
患者要预防糖尿病眼底病变,首先要做的事情就严格控制血糖,这一点至关重要,是预防糖尿病的根本;其次要控制好血压以及血脂,否则的话,无疑是雪上加霜;再者,要注意定期检查,早检查早治疗;最后,还要培养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