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脑血栓与脑栓塞怎么区别

55815次浏览

脑血栓与脑栓塞可通过发病机制、病因及临床表现进行区别。脑血栓主要由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局部闭塞,脑栓塞则因心脏或大血管脱落的栓子阻塞远端脑血管引起。两者在治疗和预后上存在差异。

1、发病机制

脑血栓是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后血小板聚集形成原位血栓,逐渐阻塞血管腔。脑栓塞的栓子来源于心脏附壁血栓、心房颤动形成的左心房血栓或颈动脉斑块脱落,随血流迁移至脑动脉造成突发阻塞。前者进展相对缓慢,后者起病急骤。

2、病因差异

脑血栓常见于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导致的动脉硬化患者。脑栓塞多与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心肌梗死室壁瘤相关,少数由脂肪栓塞、空气栓塞等非心源性因素引起。两者基础疾病谱存在明显区别。

3、临床表现

脑血栓症状多在安静状态下逐渐出现,呈阶梯式加重,常见于颈内动脉系统供血区。脑栓塞起病数秒达高峰,突发偏瘫、失语,易累及大脑中动脉区域,可伴癫痫发作。后者更易发生出血性梗死。

4、影像学特征

CT或MRI显示脑血栓梗死灶与受累动脉供血区一致,多呈楔形。脑栓塞病灶常为多发性,可见血管高密度征,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显示不同时期梗死灶。超声心动图对发现心源性栓子有重要价值。

5、治疗原则

脑血栓急性期可静脉溶栓,恢复期需抗血小板治疗。脑栓塞需根据栓子来源选择抗凝或抗血小板治疗,心源性栓塞需长期华法林或新型口服抗凝药。两者均需控制血压、血脂等危险因素。

脑血栓与脑栓塞患者均需低盐低脂饮食,每日监测血压血糖。康复期进行肢体功能训练与语言康复,心房颤动患者须严格遵医嘱抗凝。定期神经科随访复查头颅影像学,警惕再发卒中风险。保持规律作息,避免情绪激动与过度劳累。

相关推荐

脑血栓是如何形成的
绝大多数的脑血栓都是由于脑部血管本身发生了病变,或者是呈现出了动脉粥样硬化而导致,如果具体要分析是如何形成的那么可以从基本病因以及诱发因素还有疾病相关危险因素出发,对其形成做进一步的了解。
脑血栓出现后遗症怎么办
很多脑血栓患者由于治疗不及时或者治疗的方法不正确而导致很多后遗症出现,脑血栓出现后遗症就应该积极处理,可以采用家庭治疗法,根据医生建议进行治疗性锻炼,还可以采用脑通疏络凝栓治疗,都能达到不错的效果。
脑血栓的早期治疗方法有哪些
脑血栓处在急性发作期时,可以及时应用脱水剂、增加血容量的药物、溶栓的药物、抗凝的药物等进行治疗;还可以选择高压氧疗法,降低脑血栓的病残率。当脑血栓处在恢复期,可以应用抗血小板凝聚的药物,并加上理疗等,促进病情尽快恢复。
脑血栓治疗方法有哪些
患者在出现脑血栓以后,可以选择介入治疗、手术治疗以及药物治疗等方法来对疾病进行诊治。通过介入治疗的方法能够直接疏通血管当中的血栓,具有较好的效果。而一些比较严重的患者,则需要通过手术的方法直接对其进行诊治。
脑血栓能吃什么食物
脑血栓患者可以适量吃深海鱼、燕麦、西蓝花、黑木耳、蓝莓等食物,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建议在医生指导下结合药物治疗,并保持饮食均衡。一、食物1、深海鱼深海鱼如三文鱼、沙丁鱼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能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
溶栓最好的药是什么
目前溶栓最常用的药物是阿替普酶,它是一种血溶栓的药物,主要是用于急性的血管闭塞的治疗,例如急性脑梗死、急性心梗、深静脉血栓等等一些血管闭塞性的疾病,来予以进行开通的治疗,主要用于脑梗死的时候,要求在脑梗死发生症状出现4.5个小时以内应用阿替普酶药物。阿替普酶这个药物目前主要有两个规格,临床上比较常用的是50毫克一支的剂量。通常这样的一个剂量,要根据病人体重来选择具体每个人的用量,要求在4.5个小时之内进行静脉开通,并且应用药物,根据病人体重来计算,每公斤体重使用0.9毫克。如果一个人的体重是60公斤,总体它的药物剂量大约就是50毫克,也就是一支的剂量。阿替普酶作为一个静脉溶栓的药物,还是有一些不良的反应。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就是出血,在应用阿替普酶的时候,首先应当注意对于病人的选择,是非常注意的,一定要在时间窗之内应用,阿替普酶来尽量避免出血的副作用。在应用阿替普酶的时候,要注意密切观测病人有无出血这样的反应。我们说溶栓就是溶解血管里面的一些血栓,血管里面的血栓的形成是因为纤维蛋白原原因造成的症状。在体内打入溶解纤维蛋白原的药物,就可以起到溶解血栓的目的。溶解血栓的过程当中可能就会导致有出血的风险,所以在溶栓治疗的过程当中,要特别的对于出血予以监测。目前应用溶栓药物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局部的溶栓,也就是动脉溶栓的方法。另外一种就是静脉溶栓的方法。两种溶栓的方法各有利弊,动脉溶栓应用的剂量小,它是有创的需要导管进入的治疗方法;而静脉溶栓它的使用比较方便,但是药物应用的剂量比较大,出现的风险也会比较大。
语音时长 02:38

2021-07-09

111912次收听

脑血栓饮食注意事项
得了脑血栓形成的病人急性期需要及时静脉输液治疗延缓病情发展,这阶段需要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包括牛羊肉,海鲜,生猛,辛辣,重口味等食物,以免刺激到胃肠道影响口服药的应用以及影响急性期输液及口服药物的药物作用。尤其注意一些口服药需要在饭前或饭后半小时以后才能服用,中药西药需要分割开时间应用。针对食物也需要尽量和口服药物分开服用。恢复期饮食方面则需要低盐低脂饮食来避免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的进一步加重。多吃新鲜的蔬菜与水果,补充优质蛋白质,适当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防止血糖偏高,甚至出现糖尿病状况以及胰岛素抵抗等高代谢问题。避免尤此造成的肥胖因素造成血液黏滞度增高,进而使得脑血栓形成复发加重的风险增加。
语音时长 01:35

2020-03-17

57104次收听

什么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是切除增厚的颈动脉内膜粥样硬化斑块、预防由于斑块脱落引起脑卒中的一种方法。已被证明是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有效方法。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是将关注脑血管病的重点前移,预防脑梗塞的疏通式手术。手术是在患者已出现短暂性脑缺血、脑血栓等临床症状之后。缺血性脑中风常表现为突然发作的麻木,感觉异常,上肢或下肢无力,面肌麻痹和单眼突发视力丧失。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主要用于治疗颈内动脉狭窄,临床表现为脑供血不足,常见于中老年患者,颈部B超、CT检查可发现颈内动脉斑块形成,如狭窄超过70%或出现明显临床表现者,建议进行手术治疗,常用治疗方法为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颈内动脉支架成形术,两者各有优缺点。其中动脉内膜剥脱术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治疗彻底、再堵率低。
语音时长 02:05

2020-01-09

53565次收听

脑血栓预防方法
脑血栓预防主要是要预防和控制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最常见危险因素就是高血压,所以建议30岁以上就要每年至少测量一次血压,如果发现血压高,建议积极进行家庭的自身血压监测。如果要是发现有血压升高的患者,首先在血压正常的高值就超过120/80以上的患者,现在的血压还属于正常范围之内,但是将来可能会出现高血压,所以首先要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就是低盐、低糖、低脂饮食,然后加强运动,同时每年要监测血压,然后让血压尽量的维持在140/90以下,如果要是说有高血压的患者,也是通过生活方式,包括降压药物的使用,把血压控制在140/90以下。如果患者同时合并了糖尿病、肾病,如说蛋白尿的患者,要把血压进一步降低到130/80以下,严格的血压控制得更加低一点,对于老年人年龄超过65岁以上,根据情况把血压要控制在150/90以下,如果这类患者能够耐受,血压最好是控制在140/90以下,对于高龄的老年患者,血压维持在150/90以下就是可以的。对于脑血管病的高危人群,一定要定期的监测、血液学的检查,首先就是要监测血糖,必要时还可以做糖化血红蛋白或者糖耐量检查,来识别早期的糖尿病或者糖尿病前期的状态,要改善生活方式,低盐、低糖、低脂饮食、适当的运动。
语音时长 01:53

2019-12-20

63738次收听

02:43
脑血栓如何检查
脑血栓实际上就是一种缺血性脑血管病,也就是脑梗死。对于脑血栓的检查,首选的就是头颅CT的平扫,可以准确的除外绝大多数的颅内出血,而且可以鉴别一些非血管性的病变,比如脑肿瘤。对于疑似脑血栓的患者,首选的也是头颅CT。另外还有常规的核磁,可以识别急性的小的梗死灶,对于后循环的缺血头颅核磁也比CT更有优势。而且头颅核磁没有辐射,也不需要打造影剂。另外还可以完善常规的血液学的检查,能帮助看患者是否存在同时合并血脂升高、血糖升高或者尿酸升高,或者其他的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可以更好的判断脑血栓的合并的危险因素,帮助患者更好的有针对性的进行治疗。
02:45
脑血栓的预防方法
脑血栓就是缺血性脑血管病,预防方法主要是预防和控制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最常见的就是高血压,建议30岁以上的人要每年至少测量一次血压,如果发现血压高,建议积极的进行家庭的自我的血压监测。所以,脑血栓的预防就是要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就是低盐、低糖、低脂饮食,加强运动,同时每年要监测血压,让血压尽量的维持在140/90以下。如果患者同时合并了糖尿病,同时合并了肾病,比如蛋白尿的患者,要把血压进一步降低到130/80以下,严格的吧血压控制的更低一点。对于老年人年龄超过65岁以上,要根据情况把血压要控制在150/90以下。另外对于一些脑血管病的高危人群,一定要定期的监测、血液学的检查。
什么是脑血栓形成的原因
脑血栓形成最主要的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其次是血液成分异常、血管本身存在问题、本身患有免疫系统性疾病、动脉夹层、家族遗传体质等。1、脑血栓形成最主要的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也有很多,例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高尿酸血症,还有现在比较关注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都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2、除了动脉粥样硬化,血液成分异常,如常见的血小板计数增多或者真性红细胞增多,还有凝血机制异常,如血液高凝状态、蛋白C、蛋白S的异常等,都可诱发脑血栓。3、血管本身的原因,血管壁的原因包括常见的肌纤维发育不良、烟雾病。4、一些免疫系统性疾病可以引起血管壁发生血管炎,也是造成脑血栓的病因。5、年轻人有动脉夹层也会导致脑血栓。6、遗传因素,例如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CADASIL等,都可以引起脑血栓。
语音时长 01:53

2018-09-29

55633次收听

01:29
脑血栓的症状有哪些
脑血栓的症状有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有肢体无力,会拿着一个东西拿不住,突然掉下。部分患者会出现身体半边包括脸会突然麻木。还有的患者说话不清楚,流口水。对一些“三高”的老年人,会突然出现特别厉害的头晕。出现以上这些症状可能是脑血栓。脑血栓发病很急,老年人是高发人群,不但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严重直接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
01:29
脑血栓的症状表现是什么
脑血栓,是脑梗死最常见的类型。脑动脉主干,或者是皮质支动脉粥样硬化能够导致血管增厚、管腔狭窄闭塞,以及血栓的形成,可以引起脑局部的血流减少,或者是供血中断,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软化坏死,从而可以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的相关症状。患有脑血栓的病人,所出现的症状表现,主要是取决于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对于病情程度较轻的脑血栓患者来讲,可能会出现头晕、头疼、耳鸣以及恶心呕吐的症状,甚至可以出现喝水呛咳的症状;对于病情程度比较严重的脑血栓患者,可以出现肢体的偏瘫、上肢活动障碍、下肢活动障碍,以及肌力减退的症状,患者还可以出现语言不利,或者是失语的状态。甚至有的脑血栓患者,还可以出现意识障碍、昏迷、大小便失禁等情况。
01:22
脑血栓后遗症中医治疗效果好吗
脑血栓后遗症,中医治疗效果不错。患有脑血栓的病人,在经过相应的治疗以后,会出现后遗症,比如半身不遂、语言不利以及口眼歪斜等。通常情况下,这些脑血栓后遗症出现的几率,会比较高。对于脑血栓后遗症的治疗,一般来说,采用中医药的治疗方法,可以取得很好的疗效,特别是对于出现时间比较长的脑血栓后遗症来说,可以采用针灸、按摩的方法,进行脑血栓后遗症的治疗。也可以采用中成药进行药物治疗,可以使用天丹通络、三七通舒,还有培元通脑等药物,能够不断地改善脑血栓患者后遗症的症状,甚至有部分患者,也可以使用汤药,进行治疗。另外,脑血栓后遗症的患者,要适量地参加一些室外活动。在平时饮食上要注意,不食用油腻的食物,应该以清淡的饮食为主,还要注意多吃蔬菜和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