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缺乏病的危害
碘缺乏病可导致甲状腺肿大、智力发育迟滞、孕妇流产等危害。碘缺乏病主要由环境缺碘引起,表现为甲状腺功能减退、地方性克汀病等,需通过补碘干预。

1、甲状腺肿大
长期碘摄入不足会导致甲状腺代偿性增生,形成颈部可见的肿块。患者可能出现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等症状。轻度肿大可通过食用加碘盐改善,严重者需遵医嘱使用左甲状腺素钠片、甲状腺片等药物。
2、智力损伤
胎儿期和儿童期缺碘会造成不可逆的脑发育障碍,表现为认知功能低下、学习能力差。地方性克汀病患儿常伴有聋哑、运动障碍等神经系统症状。预防需在孕前及孕期保证碘营养,儿童应定期检测尿碘水平。
3、生育风险
孕妇缺碘会增加早产、死胎和先天畸形的概率。妊娠期甲状腺激素不足可能影响胎儿神经管发育,导致呆小症。建议孕前3个月开始每日补充150微克碘剂,哺乳期增至200微克。
4、代谢紊乱
成人缺碘会引起疲乏、怕冷、便秘等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状,严重时出现粘液性水肿。需通过甲状腺功能检查确诊,可遵医嘱使用碘化钾片、复方碘口服溶液等药物纠正。
5、地方性流行
土壤缺碘地区易出现群体性发病,我国曾有大面积地方性甲状腺肿流行区。通过全民食盐加碘政策,目前多数地区已消除碘缺乏病,但山区、偏远地区仍需持续监测。
预防碘缺乏病应长期食用加碘盐,海带、紫菜等富碘食物每周摄入2-3次。孕妇、哺乳期妇女及青少年需重点监测碘营养状况。避免过量补碘引发甲状腺功能亢进,成人每日碘摄入量不宜超过600微克。出现颈部肿块、不明原因乏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内分泌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