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如何预防碘缺乏病

51831次浏览

预防碘缺乏病可通过食用加碘盐、增加富碘食物摄入、避免高碘与低碘饮食极端化、孕期加强碘营养监测、定期筛查尿碘水平等方式实现。碘缺乏病主要由环境缺碘导致,可能引发甲状腺肿大、智力发育迟缓等问题。

1、食用加碘盐

加碘盐是预防碘缺乏病的核心措施,每克加碘盐含碘量约为20-50微克,可满足成人每日碘需求。选择加碘盐时需注意包装完整性,避免高温潮湿环境储存导致碘挥发。烹饪时应在菜肴出锅前加盐,减少高温对碘的破坏。长期规律使用加碘盐可使人群碘营养水平维持在适宜范围。

2、增加富碘食物

海带、紫菜、贝类等海产品含碘量较高,每周摄入2-3次有助于补充碘元素。鸡蛋牛奶等动物性食品也含一定量碘。内陆地区居民可通过干制海产品补充碘营养,但需控制摄入量避免碘过量。儿童青少年可适当增加富碘食物比例,促进生长发育期的甲状腺功能。

3、避免饮食极端化

长期大量食用卷心菜、木薯等致甲状腺肿物质的食物可能干扰碘吸收。同时需避免盲目补碘导致碘过量,每日碘摄入量不宜超过600微克。特殊人群如甲亢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碘摄入,甲状腺疾病患者需定期检测尿碘及甲状腺功能。

4、孕期碘监测

孕妇每日碘需求增至250微克,缺碘可能导致胎儿脑发育受损。建议孕前3个月开始服用含碘维生素,定期检测尿碘水平。哺乳期妇女需维持较高碘摄入,确保乳汁中碘含量充足。医疗机构应对高危孕妇开展甲状腺功能筛查,必要时给予碘剂补充。

5、定期尿碘筛查

儿童、育龄妇女等重点人群应每1-2年检测尿碘浓度,尿碘中位数保持在100-300微克/升为理想范围。学校或社区可组织集体筛查,发现碘缺乏个体及时干预。地方病防控机构需定期监测地区碘营养状况,动态调整食盐加碘浓度标准。

预防碘缺乏病需建立持续性防控体系,包括推广科学补碘知识、完善碘盐供应链、加强高危人群监测等。普通人群通过日常膳食即可满足碘需求,无须额外补充碘制剂。出现甲状腺肿大、易疲劳等疑似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检查甲状腺功能。山区、偏远地区居民更需注意碘营养状况,避免因地理环境导致碘摄入不足。

相关推荐

怎样预防碘缺乏病
碘缺乏病会给人造成很严重的身体伤害,预防碘缺乏病最好的方法就是长期的食用碘盐,现在基本上所有的家庭用的食用盐都是含有碘的盐,碘盐不但价格便宜而且使用非常的方便,只要每天能长期的使用碘盐,那么就能有效的预防身体缺碘的症状。
碘缺乏病怎么办
碘缺乏病是很多地区的人特有的一种疾病。一旦出现这种疾病,要及时的进行治疗,首先要增加碘元素的摄入,多吃一些富含碘元素的食物。其次还要进行药物治疗,根据具体的病情的情况,服用一些补充碘元素的药物,并且调整甲状腺水平。
碘缺乏病的症状
碘缺乏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疾病的早期一般没有明显的不适感,但是随着病情的发展,会逐渐的出现甲状腺肿或者是结节等问题。病情到了晚期,如果没有及时的控制,还会出现呼吸困难,声音嘶哑等症状,甚至导致肿瘤的出现。
游离甲状腺低
游离甲状腺低一方面是由于碘缺乏所致,如果人体内碘元素不足,很容易引起该种症状发生。另一方面则可能和饮食因素有关,长期有不良的饮食习惯,尤其是过多摄入卷心菜等食物,会影响到甲状腺激素正常合成,游离甲状腺低则较为明显。此外,先天性障碍也是常见诱因,该种情况多见于人体内某些酶类缺乏。
什么是碘缺乏病
碘缺乏病是指自然环境缺碘而对人机体摄入不足引起的机体损伤,是会导致智力或发育迟缓的一种疾病。如果碘元素摄入不足,就会造成身体碘营养状况不良,发生碘缺乏病。而人体碘的摄入主要来源于水和食物,机体缺碘与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