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心内膜炎的危害

57624次浏览

心内膜炎发展到后期时,可能会导致全身感染,进而出现失眠多梦、浑身无力、燥热的情况,且是治疗后也不可逆的。之后,还会进一步破坏心内结构,且容易引起心律失常或者心脏骤停。而少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血管堵塞和身体各项器官栓塞等现象发生。

当病原微生物侵入到心内膜时,就可能因炎症感染而引起心内膜炎。而该疾病的高发人群包括高龄老人、长期静脉穿刺吸毒者,或者经常通过注射及透析治疗的患者。当病情发展到后期,还会向心瓣膜、腱索等部位累积,从而出现一系列并发症。那心内膜炎的危害有哪些?
  1、全身感染
  当发生心内膜炎后,如果患者前期没有及时控制住病情,到了后期后,感染就会从心脏顺着血液系统蔓延到全身,最终就可能引发全身感染。而全身感染后,患者会出现浑身无力、经常燥热以及失眠的症状,且就算通过药物和手术治疗都是无法彻底根除的,会给患者今后生活带来严重影响。所以为了避免疾病发展到不可逆期,早期就需要及时进行治疗。
  2、心内结构损坏
  患上心内膜炎后,因炎症不断刺激,可能会导致患者心内结构发生改变,且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例如感染累及到瓣膜的时候,就会有瓣膜狭窄、瓣膜关闭不全的情况出现。而严重时,还可能会引起心律失常甚至是心脏骤停。
  3、血管堵塞
  在病情发展阶段,患者体内的生物组织会出现不稳定性,这样繁殖的病菌会出现掉落的情况。如果病菌掉落过大,则容易造成血管堵塞。而堵塞后的血管如果不及时清理,则可能导致局部缺血和坏死,还极有可能会引发脑梗或者肾梗。
  4、栓塞现象
  除了心力衰竭,约有15%-35%的患者,可能会出现栓塞的情况。而早期栓塞大多起病急骤,且风险极高,可能会在全身各处动脉都发生栓塞,但是主要集中于脑部、肾部和肺部。如果发生脑栓塞,会出现明显偏瘫的症状。肾栓塞,则有血尿、腰部疼痛和菌尿的情况。

相关推荐

心内膜炎有哪些症状
心内膜炎早期和晚期症状会有所不同,当心内膜炎还处在发病早期时,常会有发烧、疲乏无力、盗汗、关节疼痛、皮肤苍白等不适症状;如果治疗不及时,导致病情进一步加重,进入晚期时,会有心力衰竭、心音低钝、奔马律等症状。
心内膜炎是怎么得的
心内膜炎的发病可能是由于病原体侵入血液所致,也有可能是心内膜本身就存在着异常,心内膜异常会导致微生物在瓣膜上寄居和繁殖,从而引发疾病。如果身体素质比较差,很容易受到细菌微生物的感染,进而引发心内膜炎,其他疾病也有可能继发心内膜炎。
得了心内膜炎怎么治
如果患有心内膜炎,可以应用一些非手术的方式来进行治疗,最为常见的就是抗生素治疗,抗生素治疗的目的是为了控制感染,防止病情加重,同时还需要进行其他的一些治疗,比如说营养支持和维持电解质平衡。对于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来说,及时进行手术治疗是很有必要的。
心内膜炎要做哪些检查进行确诊
临床上如果要对心内膜炎进行确诊,首先要做血培养检查,其次是要做超声心动图检查,对于一些比较特殊并且病情比较复杂的患者,可能还需要做一下免疫学培养,这些检查措施以及项目都非常的有必要。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主要包括抗生素的应用和外科手术治疗两方面。感染性心内膜炎是指由细菌、真菌、病毒、立克次体、衣原体、支原体等,直接感染心脏瓣膜,形成病内膜,或者临近了大动脉内膜,并伴有赘生物的形成的炎症性反应,感染心内膜炎的治疗。抗生素的应用治疗心内膜是最重要的措施。选择抗生素要根据致病菌培养结果,或者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疗程要足够长,力求治愈。一般为4~6周,对临床高度怀疑本病,还需要培养访问阴性者,可凭经验按照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选用大剂量青霉素、氨基糖甙类药物治疗2周,同时做血培养和血清学检查,除外真菌支原体、立克次体引起的感染,若无效,改用其他杀菌药,如万古霉素和头孢菌素。感染心内膜炎复发时应再治疗,治疗过程适当延长。以下种情况也考虑手术治疗:一、瓣膜穿孔破裂、腱索断裂、发生难治性心力衰竭。二、人工瓣膜置换术后感染内科治疗不能控制。三、并发细菌性动脉破裂,或者四支大动脉栓塞。四、先天性心脏病发生感染性内膜炎,经系统治疗仍不能控制时,手术应该加强支持治疗和抗生素控制下尽早进行。
语音时长 01:32

2020-02-13

49967次收听

心内膜炎并发症有哪些
心内膜炎治疗不及时,常会出现一些并发症,比较常见的并发症有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肺栓塞、脑栓塞等栓塞现象,心肌脓肿,菌性动脉瘤;还有些患者会出现精神神经异常等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