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高考学生吃什么补脑提高记忆力缓解疲劳

59538次浏览

高考学生在备考期间可以多吃南瓜、鸡蛋、花生。这些食物中含有P-胡萝卜素、优质蛋白、卵磷脂及脑磷脂等营养成分,不仅具有补脑提神的作用,还可以提高人体的记忆力,缓解疲劳,有利于考生备考。

高考学生在考前面临着高强度的学习,所以很容易出现用脑过度,记忆力也会明显的减退,感觉过度的疲劳。需要及时缓解,否则会影响到考试发挥。对于这类高考学生而言,在饮食上可以多吃以下几种食物。
  1、南瓜
  南瓜中不仅含有人体所需的大量维生素a,同时含有一种特殊的成分P-胡萝卜素,具有醒神提脑的作用,可以改善神经衰弱等症状。
  2、鸡蛋
  鸡蛋是常见的优质蛋白类食物,同时卵磷脂含量也比较高,是维持人体以及大脑细胞运作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蛋白质有利于制造细胞和神经传递,而卵磷脂具有补脑、增强记忆力、缓解疲劳等作用。
  3、花生
  花生其主要的营养成分为卵磷脂、脑磷脂。这些物质是神经系统所必须的,既能够缓解大脑功能衰退还能够抑制血小板凝聚,经常食用可以改善记忆力、缓解衰老等作用。

相关推荐

老是感觉全身乏力是怎么回事
老是感觉全身乏力可能由睡眠不足、营养不良、贫血、甲状腺功能减退、抑郁症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作息、改善饮食、药物治疗、心理干预等方式缓解。1、睡眠不足长期熬夜或睡眠质量差会导致身体恢复不足,引发疲劳感。表现为晨起困倦、日...
身体疲劳感按摩管用吗
身体疲劳感通过按摩通常能缓解,但需结合疲劳原因和个体差异判断效果。
慢性疲劳综合征是怎么回事
慢性疲劳综合征可能由病毒感染、免疫系统异常、内分泌失调、心理因素、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慢性疲劳综合征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中医调理等方式治疗。
常喝这茶明目养神抗衰老
菊花茶、绿茶、决明子茶、桑叶茶、枸杞茶等茶饮有助于明目养神和延缓衰老。适量饮用这些茶饮可补充抗氧化物质,改善眼部疲劳,但需结合个人体质选择。
被忽视的小症状
被忽视的小症状可能包括皮肤干燥、口腔溃疡、短暂头晕、偶发耳鸣、手指麻木等。这些症状通常由生理性因素或轻微疾病引起,但长期忽视可能提示潜在健康问题。
02:49
为什么总觉得很累
总觉得很累,是身体的能量代谢低下出现的一种感受。一、体力劳动或脑力劳动过度,没有得到充分的休息,就会感觉特别累。二、缺氧。尤其是在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情况下,因为上呼吸道相对狭窄,身体出现缺氧的过程,会感觉身体很累的情况。三、贫血、有胃病、慢性胃炎、身体铁吸收不良或有慢性失血的情况,如痔疮或月经量大,身体处于慢性失血的情况,末梢神经失去血液的濡养,也会感觉到特别的累。四、甲状腺功能低下使能量代谢偏低,也会出现特别累的情况。
宝宝退热贴一般要贴几个小时
当小宝宝发热以后,外用退热贴是一个比较常用,也相对来说比较好用的物理疗法。退热贴的原理是迅速的、起到局部退热的作用,通过化合反应带走一些热量,起到退热的作用。宝宝退热贴,实际上在临床应用的时候,一般4-6个小时,就要给孩子更换一下。如果贴的时间特别长,很多时候,退热的效果就不太明显了。所以,对于退热贴的使用,大家要注意,一般4-6个小时需要进行更换。另外,退热贴也有有效期,在使用的时候一定要先看,是否还在有效期范围之内。如果超了有效期的范围,这时候就不建议家长再给孩子使用。还有就是,对于宝宝在用退热贴的时候,要注意一个小窍门。为了起到更好的退热作用,退热贴不是常温使用的。一般来说,如果宝宝有发热,可以预先把退热贴放在冰箱的冷藏区,稍微给它进行降温,进行冷藏。当宝宝发烧温度上来需要使用的时候,再把它贴到孩子的额头、腹股沟、腋窝等位置。贴到这些地方,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使退热贴的作用发挥的比较快,而且效果也会更加持久一些。家长在使用的时候,不妨试一试这个小窍门。
语音时长 02:18

2021-07-09

103457次收听

每天乏力没精神想睡觉咋办
这种慢性疲劳的感觉,首先要明确有没有心理上的因素,也就是最近的生活比较紧张,压力大、有焦虑的情绪存在,所以导致了这一段时间的没精神,如果有这种情况的话,一定要进行自我的心理调整。白天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保持良好的睡眠方式,睡眠时间和睡眠习惯,这样的话可以及时的补充体力。如果除外了以上的因素,就需要考虑有没有其他的问题,比如血压的波动也可以导致乏力,血糖的过高或者过低可以引起没有精神,甚至其他的一些相应的疾病。困乏感是神经系统一个不特异的临床症状,那么这种状况需要鉴别的因素非常多,你要关注自己身体上的一些变化,比如有没有平时饮食的挑食情况,或者大便发黑这种缺血的情况,有没有平时的头疼、恶心,有没有胃肠道的一些问题。不论是神经系统的疾病或者消化系统的疾病,甚至是心脏的疾病,那心脏心肌的缺血,不单单是可以引起心绞痛的症状,心慌等等,它也可以出现乏力的症状。尤其是心衰的患者,早期可以出现困倦乏力,还有一部分肾脏病的患者也是出现这种类似的困倦感,所以这种疲劳困倦感它可以是生理性的,也就是说精神性相关的,没有其他的器质性改变,但是也可以出现在其他任何一个系统的疾病当中。所以当出现之后要进行自我的调节,必要的时候一定要进行相应的检查来进行鉴别。
语音时长 02:16

2021-07-09

71377次收听

02:55
浑身乏力没劲是什么病
疲乏是非特异性的症状,所以很难通过这个来说它一定是什么病。出现疲乏的原因:第一、心理上的因素。第二、器质性的疾病。第三、血压过高或者过低。第四、血糖增高或者是低血糖。第五、全身各个器官重要的疾病。第六、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在伴随其他症状。第七、缺血的症状,引起了贫血。第八、肾功能不全的病人,慢性肾衰竭的病人也会出现乏力、没劲等。所以对于疲乏的鉴别诊断是非常多的,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02:55
每天乏力没精神想睡觉怎么办
这种慢性疲劳的感觉,首先要明确有没有心理上的因素,如果有这种情况的话,一定要进行自我的心理调整。白天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保持良好的睡眠方式,睡眠时间和睡眠习惯,这样的话可以及时的补充体力。如果除外了以上的因素,就需要考虑有没有其他的问题,比如血压的波动也可以导致乏力,血糖的过高或者过低可以引起没有精神,甚至其他的一些相应的疾病。困乏感是神经系统一个不特异的临床症状,那么这种状况需要鉴别的因素非常多。所以当出现之后要进行自我的调节,必要的时候一定要进行相应的检查来进行鉴别。
02:48
每天都觉得很累很困是怎么回事
这类症状的病因有精神心理上的,器质性的因素,比如电解质的紊乱,乏力在神经系统上,表现为肢体的无力,仅为乏力鉴别有没有发热、内在的炎症,其他各个器官系统的疾病、消化系统的疾病、贫血。出现乏力之后,首先要进行自我的调整,看它持续的时间,经过调整后症状有没有消失,如果没有消失,一定要就诊来进行相应的检查。
喝酒犯困是为什么
喝酒后出现犯困的症状主要是由于酒精会对大脑皮层活动起到抑制性的作用,这能够起到麻醉的效果,到血液中的酒精浓度越高,麻醉的效果就会越明显,人体就会呈现出深度睡眠的状态。其次,乙醇还会影响糖代谢,抑制糖原异生,使得肝糖原明显的下降,导致低血糖,这也会使得患者出现嗜睡、犯困的临床表现,所以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尽量的避免饮酒过量,长期酗酒会对大脑造成一定的损害,如果在饮酒后可以通过多饮水促进体内酒精的排泄。
语音时长 01:07

2021-05-21

92913次收听

老年人犯困是什么原因
老年人犯困的原因有很多,首先要考虑与休息不好有关,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加,患者的睡眠时间会相对的缩短,容易出现入睡困难,容易早醒,失眠多梦的情况,这就会导致白天精神倦怠容易犯困的现象。其次,老年人往往具有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这些疾病会导致血液粘稠,导致血液流速减慢,脑细胞处于慢性的缺氧过程,也会引起犯困,精神倦怠的临床症状,另外,还需要考虑患者是否有脑供血不足,贫血,甲状腺功能减退,抑郁症等疾病因素,这些疾病往往也会造成患者出现犯困的现象。
语音时长 01:07

2021-05-21

97409次收听

疲劳综合征会有什么表现
疲劳综合症有疲劳,机体功能偏于低下,胃肠功能睡眠功能、运动功能、判断功能等等各个方面偏于低下,情志偏于抑郁、偏于焦躁、或者是偏于不稳,在情绪方面也有一定的表现。疲劳综合征最常见表现,正如疾病所命名的就是疲劳。无论休息还是不休息,都不能减轻疲劳,而且是长期的疲劳。一疲劳就是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甚至半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减轻疲劳通常相关的因素,比如休息不好、睡眠不好或者是脑累太过、紧张太过等等常见引起疲劳的因素,减轻以后这种疲劳症的状况仍不减轻。因此称为疲劳综合征。有病理性疲劳综合征。在生理生化检查、影像学检查或者是其他的特性检查方面证据不足。所以要判断疲劳综合征,长期疲劳不解、休息运动不解或者是用治疗方法不能轻易缓解的心理疲劳,称为疲劳综合征,就是疲劳综合征的主症。
语音时长 02:24

2018-11-16

55039次收听

03:04
疲劳综合征的中医调理方法
总之平时如果正确地运用中医保健方法、针灸方法就能够取得疗效。中药可以用八珍汤、归脾丸、加味逍遥丸等联合的调制,也可以把几种中药分别进行替换应用。中医认为,疲劳综合征从辨证角度讲,是脾肾两虚或肝郁脾虚或心脾两虚。调理主要根据症型来进行调整。如果年龄偏大、中年以上一般是脾肾两虚偏多,可以用中医针灸、中药方法进行调治。中医针灸方法主要是脾经、肾经加上关元穴、气海穴、脾腧穴、肾腧穴进行针刺或者艾灸。如果肝郁脾虚,中青年比较多,可以通过疏肝健脾方法治疗。脾经像足三里穴、三阴交穴;肝经的气门穴、行间穴以及背部的肝腧、脾腧来进行调治,用平补平泻法。如果心肝气郁或心脾两虚,可以适当再加上心经的腧穴,要泻神门穴、内关穴、加上心俞穴,另外再加上脾腧、肝腧或气海穴、足三里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