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病的分类
心肌病主要分为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和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等类型。不同类型的心肌病在病因、病理改变及临床表现上存在差异,需通过心脏超声、核磁共振等检查明确诊断。
1、扩张型心肌病
扩张型心肌病以心室腔扩大和收缩功能障碍为特征,常见病因包括遗传因素、病毒感染、酒精滥用等。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下肢水肿等心力衰竭表现,部分病例伴随心律失常。治疗需控制心衰进展,常用药物包括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等,重症患者可能需要心脏移植。
2、肥厚型心肌病
肥厚型心肌病主要表现为心室壁异常增厚,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症状包括胸痛、晕厥和运动耐量下降,严重者可发生猝死。诊断依赖心脏超声显示室间隔不对称肥厚,治疗以β受体阻滞剂如富马酸比索洛尔片或钙通道阻滞剂为主,高危患者需植入ICD预防猝死。
3、限制型心肌病
限制型心肌病以心室舒张功能受限为特点,病因包括淀粉样变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等。临床表现类似缩窄性心包炎,可见颈静脉怒张、肝大等体征。心脏MRI有助于鉴别诊断,治疗主要针对原发病,部分病例需行心内膜心肌切除术。
4、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特征为右心室心肌被脂肪纤维组织替代,易引发室性心动过速。青年猝死常见于该病,基因检测可发现PKP2等基因突变。治疗以导管消融和ICD植入为主,盐酸胺碘酮片可用于控制心律失常发作。
5、未分类心肌病
未分类心肌病指不符合上述典型特征的病变,如应激性心肌病心尖球囊综合征。这类疾病多由强烈情绪应激诱发,表现为一过性左心室功能障碍。多数患者预后良好,急性期可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培哚普利叔丁胺片支持治疗。
心肌病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保持低盐饮食并规律监测体重变化。建议每3-6个月复查心脏超声评估心功能,出现气促加重或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时需及时就诊。日常需严格遵医嘱用药,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戒烟限酒有助于延缓疾病进展。
相关推荐
02:14
02:19
02:46
01:48
01: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