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衰竭是指肾脏功能逐渐丧失且不可逆转的病理状态,通常由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等因素引起,主要表现为水肿、乏力、尿量减少等症状。
慢性肾衰竭主要与长期高血压导致肾小球硬化有关,血压持续升高会损伤肾小球滤过膜。糖尿病引起的微血管病变也是常见原因,高血糖会破坏肾小球基底膜结构。慢性肾小球肾炎则因免疫复合物沉积引发炎症反应,最终导致肾单位纤维化。其他如多囊肾等遗传性疾病、反复尿路感染导致的肾间质损伤也可能进展为慢性肾衰竭。
疾病初期可能出现夜尿增多、泡沫尿等非特异性症状,与肾小管浓缩功能下降有关。部分患者会有轻度贫血表现,如活动后心悸,这与肾脏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减少相关。实验室检查可发现血肌酐轻度升高或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尿常规可能出现微量蛋白尿。
随着肾功能持续恶化,患者会出现明显水肿,尤以眼睑和下肢为著,与钠水潴留相关。严重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逐渐显现,与尿毒症毒素蓄积有关。可能出现皮肤瘙痒、肌肉抽搐等电解质紊乱表现,实验室检查可见血磷升高、血钙降低等异常。
进入尿毒症期后可能出现心包炎、肺水肿等心血管并发症,与容量负荷过重和尿毒症毒素相关。神经系统症状如意识模糊、周围神经病变较为常见。代谢性酸中毒和重度贫血往往同时存在,部分患者会出现消化道出血等凝血功能障碍。
治疗需控制原发病如使用缬沙坦胶囊降压、阿卡波糖片控制血糖。延缓进展可采用复方α-酮酸片调节代谢。终末期需进行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条件允许可考虑肾移植。同时需纠正贫血如使用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调节钙磷代谢常用碳酸钙片配合骨化三醇胶丸。
慢性肾衰竭患者需严格限制蛋白质摄入量,每日控制在0.6-0.8克/公斤体重,优先选择鸡蛋、牛奶等优质蛋白。注意限制高钾食物如香蕉、土豆的摄入,每日食盐量不超过3克。保持适度运动如散步、太极拳,避免过度劳累。定期监测血压、血糖和肾功能指标,严格遵医嘱调整用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