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肝气郁结如何调理

发布时间:2020-07-0265489次浏览

出现肝气郁结问题时,一般可以通过中药调理、饮食调理、运动调理、心理调理、足浴和按摩等方式促使肝气郁结尽快缓解。具体分析如下:

1、中药调理:肝气郁结主要是肝主疏泄功能异常,导致气机不畅引发的疾病。此时可用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的中药进行调理,可改善症状。

2、饮食调理:出现肝气郁结,可适当吃梅花粥、合欢花粥、麦芽清脾饮、橄榄煲萝卜等药膳,能起到理气解郁、养心安神、化痰祛湿、舒肝止痛、顺气利尿等作用,对肝气郁结有很好调理作用。

3、运动调理:坚持适度运动,让身体处在充满活力状态中,可促使肝积郁结问题尽快缓解。

4、心理调理:凡事学会换位思考,可改善心情不佳的状态,多与人交往,尤其是多与亲朋好友谈心,也可发泄不良情绪,缓解肝气郁结。

5、足浴和按摩:足浴可以通过足底穴位的刺激,促进气血流通和身体松弛。按摩可以舒缓肌肉紧张和促进能量的正常流动,有助于缓解肝气郁结的症状。

通过以上方式可以帮助改善症状,加快疾病恢复。

相关推荐

01:59
肝肾阴虚吃什么药
肝肾阴虚是中医证型,治疗肝肾阴虚需要滋阴益肾、补血养肝。可以服用一些滋阴补肝、养血行血的中成药进行治疗,如坤宝丸。坤宝丸中的何首乌、地黄、枸杞子、龟甲等有补肝肾、益精血的作用,赤芍、地骨皮、知母等具有清热凉血、滋阴润燥的作用,珍珠母、酸枣仁等有镇静安神、养心益肝的作用,还配有女贞子、南沙参、白薇等多味中草药,可以达到滋补肝肾、镇静安神、养血通络的功效,对肝肾阴虚所引起的头晕目眩、失眠多梦、潮热盗汗、易疲劳、口渴咽干、失眠多梦、腰膝酸痛等一系列症状有不错的治疗效果。
后背出汗多是为什么
在临床上,有的时候就会见到全身出汗,尤其是以后背部出汗比较明显的情况,也可能见到的是背部出汗,其他的部位出汗较少的这种情况。人体的背部是属于阳,腹部属于阴,阳就是阳气比较旺盛的地方,阴就是阳气不旺盛的地方,背部属阳,就是因为人体的足太阳,膀胱经的经络是在背部循行的,因此背部的阳气是最旺盛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身体里边有积热,热达到一定程度形成病邪的情况,就会出现背部出汗,这种情况都是见于阳明积热,也就是身体的阳明经,包括胃、小肠、大肠等,包括经络、阳明经。如果出现热邪比较旺的时候,比如中暑等热邪比较旺的时候,就会出现背部出汗比较多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首先要问一下患者还有没有其他的症状,像头痛,像口苦、食欲改变、口干,想喝水或者是喝水比较多。另外可能是有腹胀、腹痛、便秘等,甚至还有出现牙痛、头痛这种情况。一般说来,阳明经或者是阳明腑出现积热的时候,背部出汗比较多。
语音时长 02:13

2021-11-05

54122次收听

一运动出汗量特别大是不是虚
运动出汗量大多数为正常生理反应,若运动时周围气温低,运动量不足时大汗淋漓,则考虑为体虚所致。
01:48
脉象滑是要来例假了吗
脉象滑不是要来例假。脉象滑代表寒痰湿水饮,青壮年和带下,一种是痰湿比较重,水饮比较重,体内湿气比较重,青壮年身体比较强壮,也出现滑脉,怀孕了可以出现滑脉,所以月经期是不会出现滑脉的。月经期会肾虚,心肝肾,肺脾命门,肾和命门部分,脉会比较沉弱,因为在女性生理期身体机能处于肾火不足,肾阳不足的状态,身体机能极度低下,脉也比较偏弱,肾虚的脉更加弱,所以不可能出现滑脉。所以滑脉只可能出现在那些身体强壮者,痰湿比较重的比较胖的患者或者怀孕的女性的身上,所以月经期只会出现比较虚弱的脉。
女性体寒怕冷怎么调理
女性体寒,怕冷,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现象。尤其是在妇科的中医门诊上,最常见这种情况,这种情况要考虑一下原因是什么,一种情况是常年的贪凉、饮冷,也就是常年吃冰镇的东西,常年吃凉的东西,造成了脾胃或者脾肾的阳虚。这时候就会出现身体虚弱、手脚冰凉,另外就会出现痛经,或者是月经有血块,这种情况比较多见,除了常年的吃寒凉的东西以外,再就是平时不注意养生,穿的比较少,像一些特殊的服装,冬天穿的很少,就会造成体内受寒的情况。常年以往就会形成脾肾阳虚,这时候也会出现手脚冰凉,小肚子发凉、痛经或者是不孕,大便不成形等情况。首先、如果是平常不注意养生起来的,一定要注意养生。也就是在天气变化的时候,身体一定要根据四季气候的变化,适当的增减衣服,不能让身体长期的受寒,这是不可以的。另外,如果是饮食因素导致的,比如平常容易爱吃冰镇的食品,一定要纠正这种不良的饮食习惯,多吃一些容易消化的,另外吃一些温性的,多吃一些熟食,除了饮食还有日常生活的调理以外,就是药物的调理,药物调理主要用一些补脾、补肾、温肾壮阳、益气补脾的药物来进行治疗,像干姜、附子、肉桂、桂枝等,像附子理中丸、金匮肾气丸,艾附暖宫丸等药物服用。
语音时长 02:21

2021-07-09

85502次收听

02:45
生理期可以艾灸吗
生理期可以进行艾灸。艾灸有两个作用:第一,它比较温和,不是大寒大热的药物;第二,艾灸有疏通经络、调理气血的作用,特别是宫寒或虚寒体质的女性,在生理期也能用。艾灸有温通经络的作用,可以减少痛经或宫寒,让月经来得更通顺一点,艾灸具有祛寒通络、活血养血的效果。艾灸在一些情况下也要谨慎使用。第一,月经量比较多时,尽量不要在生理期进行艾灸。因为艾灸以后,可能导致血量增大或经期时间延长;第二,非虚寒体质或湿热体质的女性在经期会加重生热的情况,所以应谨慎使用。
夏季汗蒸的好处
夏季汗蒸的好处,首先是可以深度排汗,促进健康;其次是调节阴阳,达到平衡;再者,可以排毒美颜,去掉人体的湿毒,调节亚健康人群的身体;然后,还可以以热除热,带走人体多余的热量,达到营养的效果;最后,还可以美白祛斑。
湿气重如何调理
湿气重得条例应在健脾除湿的基础上,加上行气的药物,能够把湿气排出体外。湿气重时还会出现身肢困倦无力,甚至会影响饮食,以及大便的溏滞不爽,肛门灼热。患者要在健脾除湿的基础上,加上芳香化湿的药物,即使体内的湿气去除,而外湿对脾胃的困阻也会导致内湿的泛滥。所以,在外湿和内湿同时存在时,不但要健脾除湿,还要芳香化湿。湿气是生活中一种非常多见的外邪,湿气在中医上分为外湿和内湿。外湿是生活环境中有很多潮湿,如涉水、淋雨,居住的环境比较潮湿,这时外湿就比较重,环境的干爽能够有效地防止外湿对人体的侵袭。内湿更多见于脏腑功能减退中,尤其是脾胃,如果脾化湿的能力减退后,会导致内湿的泛滥,这时湿气会越攒越多,而内湿的加重也会导致脾胃的功能进一步受限,而出现湿气越来越重,而脾胃也越来越虚。
语音时长 01:36

2019-07-12

58231次收听

茯苓的作用功效
健脾胃,化湿气,安神,助眠,治脱发。茯苓可是一味非常好的药,慈禧太后就经常服用茯苓,茯苓做的一些保健品,像茯苓饼,它有很好的健脾胃化湿气的作用。如果体内有湿气的时候,可以用上茯苓。茯苓还有作用是什么,它有很好的安神的作用。所以当睡觉不好的时候,可以用上茯苓,甚至是茯神,也是来自于跟茯苓是同一科属的,它有很好的助眠的作用。还有一类人群有脱发,也是可以用到大剂量的茯苓,起到治疗脱发的作用。这些都是茯苓特别好的一个功效,那么可以针对自身的不同的需求,酌情的去选用。
语音时长 01:46

2019-06-06

77162次收听

01:35
鱼腥草的功效与作用
鱼腥草有化痰热、消痈排脓、清热除湿、利尿通淋的功效和作用。一、临床当中选用鱼腥草一般是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例如出现有痰热、咳嗽有黄痰,鱼腥草用上以后可以起到很好的化痰热的作用。二、鱼腥草性寒,能够消痈排脓。三、鱼腥草利于清膀胱湿热,有清热除湿、利尿通淋的功效。鱼腥草可以增强白细胞吞噬能力,提高血清备解素。同时鱼腥草也是一味药食两用的中草药,鱼腥草在餐桌上,又叫折耳根,含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C、钙、磷、铁等营养物质,非常安全,食用鱼腥草也不用过分担心。
中医体质的分类
中医体质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的体质判定标准,分为九类,分别是平和质、气虚质、阴虚质、阳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血瘀质以及特禀质。平和质就是正常体质,特禀制就是过敏性的体质。在养生保健的时候,要先判定患者是属于什么体质,根据患者的体质进行个体化的体质调养和养生保健,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单一的一种体质,很多时候是一个人相兼有各种体质的情况,需要在专业的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辩证分析,得出正确的体质以便于进行体质的调养和养生保健。
语音时长 01:07

2019-03-28

52525次收听

用什么泡脚好
冬天来了,不少人都会出现手脚冰冷的情况,如果晚上睡不着觉,就会选择通过泡脚来保暖,改善睡眠情况,而泡脚时适当的加入中草药会更有利于其功效的发挥,那么用什么泡脚好?
党参的功效与作用
党参的作用和功效主要是养血和补气。所以气血两虚、气短心悸、疲倦乏力、面色苍白、头昏眼花、肠胃不好和经常容易感冒的人,适宜服用党参。喝一些党参泡的酒,还可以起到健脾的作用。
绿萝花的作用
绿萝花有着非常多的功效与作用,最为着名的是降低血糖,平衡糖分在血液中的含量,有效地减少并阻止并发症的发生,在降血压和降血脂方面功效尤为明显,那么,绿萝花的作用还有哪些呢?
03:13
什么是气虚体质
气虚体质是人体体质的一个方面,主要表现为:一、动力不足,经常会比别人要更容易感觉到累;二、推动能力不足,出现低血压,会头晕;三、温煦能力不足,手脚凉,容易怕冷;四、防御能力不足,容易被传染感冒或肠胃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