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反流性食管炎会遗传吗

发布时间:2020-08-2863794次浏览

反流性食管炎是一种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疾病,是指由于胃内容物反流而引起不适症状或并发症,主要症状是反流、烧心(胸骨后区域的一种烧灼感)。数据显示:我国反流性食管炎的患病率为5.77%,那么,反流性食管炎会遗传吗?

专家介绍:反流性食管炎是不会遗传的,它不是遗传性疾病,所以广大患者朋友不必太过担心害怕,积极治疗改病才是最重要的。反流性食管炎虽说不会遗传,但是带来的危害是不容小觑的,大家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出血及贫血严重食管炎者可出现食管粘膜糜烂而致出血,多为慢性少量出血。长期或大量出血均可导致缺铁性贫血

二、反流性食管炎系指由于胃和(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粘膜的炎症、糜烂、溃疡和纤维化等病变,属于胃食管反流病。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表现为胸骨后烧灼感或疼痛;胃、食管反流;咽下困难;出血及贫血。

三、反流性食管炎除可致食管狭窄、出血、溃疡等并发症外,反流的胃液尚可侵蚀咽部、声带和气管而引起慢性咽炎、慢性声带炎和气管炎,临床上称之Delahunty综合征。胃液反流和吸入呼吸道尚可致吸入性肺炎。

相关推荐

03:14
吃完饭打嗝反食物是为什么
吃完饭打嗝反食物,应考虑如下原因:一、反流性食管炎,如果进食的食物比较多,可能会引起食管下段的贲门括约肌松弛,出现胃酸从胃腔往食管下段反流。这时候如果做胃镜,往往可以发现食管下段会有糜烂、充血,甚至是溃疡。二、有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若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没有经过规范的治疗,会形成幽门管的那种狭窄、梗阻,容易引起吃完饭后打嗝反食物。三、还有一个可能是因为是单纯地进食食物和液体太多,来不及很快地通过胃和十二指肠将排泌出,这样也会出现吃完饭打嗝反食物的现象。
反流性食管炎严重吗
反流性食管炎是我们目前门急诊都经常碰到的疾病,它主要的症状就是反酸、烧心、腹痛。它主要的发病机制就是胃腔内的酸,由于整体的动力的减弱和贲门下降、括约肌的松弛,还有肥胖等的原因引起的双反流,然后引起来的食管的灼伤。这个疾病可轻可重,轻可能就是说患者症状特别的轻,内镜下可能就是看到食管下有一点点轻微的糜烂,而重可能就出现食管整体的百分之七十五及以上的糜烂,甚至说还可能合并有食管的溃疡、狭窄等。所以反流性食管炎可轻可重,大部分还是相对比较轻的病症。
语音时长 01:10

2021-05-12

65368次收听

反流性食管炎的危害
反流性食管炎不同于癌症会危及人的性命,但长期不治会有意想不到的危害。很多人因为忽视病情的发生,导致病情加重,最终不仅身体上遭受折磨,经济上也受到巨大损失。那么,反流性食管炎的危害有什么呢
得了反流性食管炎还能活多长时间
只要及时治疗是不会影响寿命的,对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方案,大家得积极把握,积极把握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方案,才能够帮助大家积极的恢复健康,接下来我们就对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方案做详细的解读一下
怎么有效预防反流性食管炎
对于任何疾病,预防都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一步,只要预防工作做得好,后面很多麻烦都能避免。关于怎么预防反流性食管炎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近年来,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越来越多,敲响了预防的警钟,接下来小编就来为您讲解相关知识,希望能够在您预防反流性食管炎方面提供帮
反流性食管炎危害大不大
一般情况下,反流性食管炎是否严重,需根据患者的病情来判断。具体分析如下:
反流性食管炎能治好吗
反流性食管炎它的治疗是综合性的治疗,吃完药之后绝大部分可以缓解症状,但是要做到病因学的根除,然后再做到不复发,这个其实很难,因为我们知道反流性食管炎它是指食管下段括约肌的松弛,从而引起容易导致食管以及胃的内容往上翻,这样就很容易引起患者的烧心、反酸、腹痛,恶心这些症状,如果我们通过内科的药物治疗,比如说质子泵抑制剂以及H2受体阻滞剂,这样抑酸的药物加上胃黏膜保护剂,比如说普瑞博思,比如说达喜这些药物,再加上动力的药物,比如说吗丁啉和瑞琪,这样绝大部分的患者,通过内科的治疗之后,他的症状都会有所缓解,但是也有一些。比较复杂的反流性食管炎,他的内科效果质量不好,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考虑外科的手术治疗,或者是下段的射频消融治疗,外科的手术治疗主要是通过腹腔镜下的胃底折叠术,然后对松弛的食管下段括约肌进行一下缝合,减少一下复发的一些概率,而射频消融是近年来才引入中国的,它的有效性安全性还需要进一步的观察。
语音时长 01:37

2020-03-18

51990次收听

反流性食管炎多久能好
反流性食管炎,往往是胃贲门括约肌障碍,不能及时关闭导致胃内的胃酸反流进入食管,对食管黏膜导致损伤,严重的甚至可以导致咽炎,需要及时给予药物治疗,比如可以使用抗生素胃酸分泌抑制剂以及促进胃排空的药物。临床上可以选择阿莫西林胶囊或者克拉霉素胶囊以及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或者兰索拉唑肠溶胶囊、西沙必利片或者是吗丁啉。经过积极对症处理,同时需要注意饮食,避免吃生冷、寒凉、辛辣的食物,治疗2-4周左右的时间,可以明显的好转。反流性食管炎一般是不会完全治愈的,它会反复的发作,所以要长期治疗,一般的疗程在一年以上,甚至有的病人可能更长,就要按需治疗。一段时间的症状缓解,药量就可以相应的减小一些,甚至停药,如果再出现症状,还需要服药,所以叫做按需服药。
语音时长 01:28

2020-01-07

60401次收听

如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
有轻度反流性食管炎症状或因年龄、合并其他疾病及不愿手术者可行内科治疗,可用制酸剂中和胃酸,降低胃蛋白酶的活性;可用胃动力药物促进胃排空;H2受体拮抗药或质子泵抑制药可减少胃酸及蛋白酶分泌等。促进食管、胃排空药和制酸剂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能促进食管炎的愈合,亦可用多巴胺拮抗剂或西沙必利与组胺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联合应用。平素饮食宜少量多餐,不宜过饱;忌烟、酒、咖啡、巧克力、酸食和过多脂肪;避免餐后即平卧;卧时床头抬高20-30cm,裤带不宜束得过紧,避免各种引起腹压过高状态。对肥胖病人应减轻体重可减少腹内压及反流。避免持重、弯腰等动作,勿穿过紧衣裤。睡眠时抬高床头15cm,睡前6h勿进食,忌烟酒,均可减轻食管反流的发作。
语音时长 01:28

2020-01-07

56678次收听

反流性食管炎能治愈吗
反流性食管炎是一种慢性难治性疾病,约70%-80%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经过8周PPI(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和艾司奥美拉唑等)治疗,症状可完全缓解。部分患者通过改变饮食习惯,改善作息时间,如减肥、睡前禁食、少喝咖啡、少吃甜食及辛辣刺激性食物可使症状明显缓解。若过早停药,易导致反流性食管炎在短期内复发,故治疗时间至少需要8周。若未足疗程用药而复发,需重新服药或者继续用药维持治疗。若治疗不当,还可能会诱发其他并发症,比如上消化道出血、食管狭窄,时间过长甚至可能发生癌变或癌前病变。即使是药物疗程达到,并且没有明显症状,也需要我们通过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加以辅助巩固。
语音时长 01:28

2020-01-07

66406次收听

02:31
反流性食管炎的病因
反流性食管炎是综合性的因素引起来的,最主要的是抗反流屏障的破坏,最常见的就是体型过胖引起食管下段括约肌的松弛,很容易引起胃或十二指肠内容物逆流进入食管下段;食管廓清功能障碍,一般食管有由上往下进行推进的动力,但高龄患者合并心脑肺糖尿病的,食管整体廓清功能障碍,引起内容物粘附在上面引起反流;胃十二指肠动力学障碍,胃排空异常,最常见高龄患者或合并心脑肺糖尿病的患者,引起食物在胃内瘀滞从而诱发反流。十二指肠动力障碍,如合并消化性溃疡引起疤痕,容易引起十二指肠内容物排空障碍;食道裂孔疝,最常见的是滑动疝;妊辰呕吐,怀孕后由于胎儿子宫往上顶引起食管反流。
反流性食管炎会引起咳嗽吗
反流性食管炎症状较重时可能会引起咳嗽,但是病情较轻时,则不会引起咳嗽。具体分析如下:
01:35
反流性食管炎检查什么
诊断反流性食管炎主要是有以下几个方法:第一,胃镜检查,因为胃镜可以判断反流性食管炎是A级、B级、C级还是D级。直接就可以判断患者是不是有反流性食管炎。第二,做24小时的PH值加上阻抗的检查,这个检查可以判断有酸反流,还是减反流,还是混合性反流。拿一个管子从鼻子进去插到食道里面,然后检测24小时的ph值。第三,食管压力检查。因为反流性食管炎往往有下食管括约肌的松弛,然后导致胃内的东西反流到食道,所以要检测食管的压力,检查患者食管的动力是不是发生障碍。
02:13
反流性食管炎饮食禁忌
临床上经常会看到反流性食管炎是腹型肥胖的人比较多,因为他腹压增加,容易导致胃内食物反流到食道,尤其是胃酸反流到食道,造成胃黏膜的损伤。建议患有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注意:第一,少吃多餐,每餐七八分饱。第二,膳食中注意控制油脂的摄入,忌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第三,少用刺激性食品及刺激性调料,例如咖啡、浓茶、薄荷等。这些都容易引起反流性食管炎的加重。第四,忌酒戒烟。因为酒可以直接导致损伤胃的黏膜和食道的黏膜。另外,烟可以到气管也可以到食管里面,会引起胃窦、幽门、十二指肠功能的紊乱,也容易引起胆汁反流到胃,胆汁又从胃反流到食道。第五,忌吃辛辣、生冷食物,尤其不要吃甜食,因为吃了甜食以后容易出现反酸、烧心表现的加重。
01:22
反流性食管炎会癌变吗
反流性食管炎比较严重,长期发展下去,有可能会癌变。反流性食管炎分为A、B、C、D级。如果反流性食管炎是轻度,也就是属于A级、B级、C级,一般只是出现反酸、烧心,胸骨后疼痛、上腹痛,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这种情况不太严重。如果反流性食管炎是D级,整个四壁都有糜烂,甚至出现溃疡,反反复复发生可以导致食管的狭窄,严重的时候甚至会有出血。反流性食管炎长期发展下去,有可能会由炎症变成癌,有变成食管癌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