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腱炎诊断有哪些的方法
跟腱炎诊断方法主要有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病史采集、功能评估等。跟腱炎通常由过度运动、外伤、慢性劳损等因素引起,表现为跟腱部位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
1、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是诊断跟腱炎的基础方法,医生通过触诊跟腱部位判断是否存在压痛、肿胀或结节。检查时会要求患者进行踮脚尖等动作,观察跟腱功能是否受限。体格检查还能发现跟腱增厚或局部温度升高等异常表现,有助于初步判断炎症程度。
2、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检查和磁共振成像。超声检查能清晰显示跟腱结构,观察是否存在撕裂、增厚或钙化。磁共振成像对软组织分辨率高,可准确评估跟腱炎症范围及周围组织受累情况。这两种检查无创且安全性高,是确诊跟腱炎的重要依据。
3、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主要通过血液检测排除其他疾病。血常规可判断是否存在感染,C反应蛋白和血沉能反映炎症活动程度。对于疑似风湿性疾病的患者,需进行类风湿因子等特异性检测。实验室检查结果需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判断。
4、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病史有助于明确病因。医生会了解患者的运动习惯、职业特点、外伤史等信息。长期跑步、跳跃等重复性动作易导致跟腱慢性损伤。突然增加运动强度或更换运动场地也可能诱发炎症。完整的病史采集对制定治疗方案具有指导意义。
5、功能评估
功能评估包括步态分析和运动能力测试。通过观察患者行走、跑步时的足部受力情况,判断跟腱功能受损程度。单腿提踵测试能定量评估跟腱肌力。功能评估结果可为康复计划提供依据,帮助监测治疗效果。
确诊跟腱炎后应避免剧烈运动,选择低冲击活动如游泳或骑自行车。穿戴具有足弓支撑的运动鞋,运动前后充分拉伸小腿肌肉。急性期可冰敷缓解疼痛,慢性期建议热敷促进血液循环。若保守治疗无效,需考虑体外冲击波等物理治疗或手术干预。日常注意控制体重,避免穿高跟鞋,逐步恢复运动强度。
相关推荐
01:37
03:09
03:18
03:24
03: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