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胆囊息肉不能吃什么呢

53250次浏览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消化不良的朋友,其实他们之所以会出现消化不良,除了与饮食结构有关系外,还与其他一些疾病有关,其中,比较不常见的一种病就是胆囊息肉。那么得了胆囊息肉,在饮食上不应该吃什么呢?

(一)规律饮食,吃早餐对胆囊息肉患者极其重要。如果不吃早餐,则晚上分泌的胆汁利用不上,存留于胆囊内,胆汁在胆囊内滞留时间过长,即可刺激胆囊形成胆囊息肉或使原来的息肉增大、增多,所以早餐最好吃些含植物油的食品。

(二)禁忌酒精。酒精在体内主要通过肝脏分解、解毒,所以酒精可直接损伤肝功能,引起肝胆功能失调,使胆汁的分泌、排出过程紊乱,从而刺激胆囊形成新的息肉或使原来的息肉增长、变大,增加胆囊息肉的癌变系数。

(三)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如蛋黄,鱼子,动物肝、脑、肠等。胆汁中胆固醇增高,易于形成胆固醇结石。植物油既可降低胆固醇,又可促使胆固醇转变成胆汁酸,防止胆石形成,故宜以植物油为主。油炸、油煎食品最好不吃,以免诱发胆绞痛。烹调上尽量清淡、少油,家蒸、煮,忌煎、炸。

(四)减少纤维素含量高,少渣的饮食,减少对胃肠的刺激。

希望听了详细介绍,大家能够明白该如何去饮食,尤其是患有胆囊息肉的朋友,应该格外注意,一旦发现自己的胆囊息肉有恶化的现象,要及时到医院接受治疗,以防在中途出现其他病变。

相关推荐

为何胆囊息肉会消失
胆囊息肉自己消失,在临床上是一种比较少见的情况。之所以会消失,大概有两种原因。第一,所谓的胆囊息肉并不是真性息肉,是胆固醇结晶附着在胆囊壁上,误诊为胆囊息肉,这种胆固醇结晶有可能随着胆汁的自己溶解掉了,或者是在胆囊运动的时候,从胆囊壁上脱落了,从而在后续的检查中,就发现息肉不存在了,误以为是息肉消失了。第二,,息肉本身和胆囊黏膜相连的部位非常的纤细,在胆囊剧烈收缩或者是剧烈运动时,这种纤细的蒂部有可能发生断裂,导致胆囊息肉脱落,随着胆汁排出到肠道内,所以也就出现了后续检查中,发现胆囊息肉不存在消失的情况。以上两种情况,在临床上其实并不是非常多见,但是偶尔在临床上是可以遇到,无论是哪种原因,大家都不要慌张。
语音时长 01:16

2021-10-15

78120次收听

一般情况下患胆囊息肉的发病原因
只有找到胆囊息肉的病因,才能控制胆囊息肉对大家造成的危害。我们要如何找到引发胆囊息肉的病因呢?胆囊息肉的病因常见有以下几种大家可以一起来看一下。接下来是对胆囊息肉的病因的介绍:胆囊息肉的症状与慢性胆囊炎的症状比较相似,主要表现为右上腹轻度不适,假如伴有结石时,会有可能出现胆绞痛。但是有大部分的胆
如何从饮食上预防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完全可以通过饮食来进行预防,这就要求人们在日常饮食中做到低胆固醇饮食、禁酒及含酒精类饮料、规律饮食重视早餐。饮食规律且健康,当食物进入十二指肠时反应性地分泌胆囊收缩激素,大量粘稠的胆汁被排出到达肠道内,可以有效防止胆囊息肉的形成。
乌僵薏四汤治疗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中医归属于胁痛范畴认为其病机多为郁、痰、瘀郁者,肝气郁结气机不畅,浊邪易于停聚,结而为痰,痰浊阻滞日久为瘀,三者紧密联系,互为因果。该病的治疗以乌僵薏四汤调和肝脾收效较为满意。
胆囊息肉通过什么传染
说到疾病的传染性,我们自然而然的就会想到感冒、霍乱、肺结核等一系列的传染病,但是如果说胆囊息肉也会“传染”,您相信吗?这是真是假呢?下面让我们来看一看胆囊息肉到底会不会传染?如果传染会通过什么途径传染?
胆囊息肉单发多发的危害
胆囊息肉是指胆囊壁向腔内呈息肉样突起的一类病变的总称,又称“胆囊隆起性病变”。临床上所指的胆囊息肉包括有由胆囊炎症所引起的黏膜息肉样增生、胆囊黏膜细胞变性所引起的息肉样改变、胆囊腺瘤性息肉以及息肉样胆囊癌等。胆囊息肉是一种多发病,分为单发性胆囊息肉和
03:08
胆囊息肉能保胆治疗吗
胆囊息肉在临床中比较常见,如果息肉不大于一厘米,做B超证实不是宽基底,又没有异常的血流信号,也不会堵塞胆囊管,造成胆囊的排空障碍、肿大,这种息肉一般不进行手术治疗,可以采用保胆治疗。保胆治疗,饮食上要注意减少油脂的摄入,还要进行规律的作息生活时间和规律的饮食,减少饮酒,减少肉质的这种摄入。必要的时候,服用一些中药,如金胆片、消炎利胆片等。如果胆囊息肉超过一厘米,可以采取保胆取息肉手术,但是一定要证实是胆固醇性息肉,并且没有可疑癌变,如此才能切除息肉保留胆囊。
胆囊息肉手术指征有什么
胆囊息肉手术指征主要取决于胆囊息肉的大小。对于直径小于一厘米的胆囊息肉,一般是建议进行一个随访的观察,半年左右进行一次超声的复查,密切监测息肉大小的变化,而对于一公分以上的息肉,进行一个手术治疗,因为一公分以上的息肉,有这种恶变的这种风险,而胆囊息肉恶变为胆囊癌时,这个患者是没有任何的临床表现,等出现症状时可能已经就比较晚了,所以说对于一公分以上的胆囊息肉进行建议进行一个胆囊切除的一个手术。如果息肉在手术前已经怀疑有癌变了,一般建议手术中要同时送一个冰冻的快速病理切片,明确这种息肉的性质。如果已经有癌变,很单纯的腹腔镜胆囊切除不够了,还需同时合并有胆囊床肝组织的切除及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的清扫,只有这样根治性的手术,才能尽量减少胆囊息肉变为胆囊癌,患者术后出现肿瘤复发和转移的这种概率。
语音时长 01:50

2020-03-16

55823次收听

患了胆囊息肉算是严重吗
现在很多年轻人在查体的时候会发现胆囊息肉,那么由于大多数的胆囊息肉属于胆固醇性不具有癌变的风险,只是胆固醇在胆囊壁的结晶,因此呢,大多数的胆囊息肉并不严重,只需要控制饮食当中胆固醇的摄入,保证饮食结构合理,定期检查,注意维护胆囊的功能,这样就可以了。真正需要干预的或者是警惕的胆囊息肉,是指那些容易发生癌变的腺瘤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往往为单发,基底较宽,内部有血流,生长较快,附着的胆囊壁有可能会出现增厚,碰到这种情况的腺瘤性息肉;一旦达到了外科手术治疗的指征,则建议尽早的手术治疗,以减少其发生癌变的风险。
语音时长 01:53

2020-02-21

63097次收听

01:54
患了胆囊息肉严重吗
现在很多年轻人在查体的时候会发现胆囊息肉。那么由于大多数的胆囊息肉属于胆固醇性不具有癌变的风险,只是胆固醇在胆囊壁的结晶,因此呢,大多数的胆囊息肉并不严重,只需要控制饮食当中胆固醇的摄入,保证饮食结构合理,定期检查,注意维护胆囊的功能,这样就可以了。真正需要干预的或者是警惕的胆囊息肉,是指那些容易发生癌变的腺瘤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往往为单发,基底较宽,内部有血流,生长较快,附着的胆囊壁有可能会出现增厚,碰到这种情况的腺瘤性息肉;一旦达到了外科手术治疗的指征,则建议尽早的手术治疗,以减少其发生癌变的风险。
02:50
胆囊息肉治疗方法有哪些
胆囊息肉的主要治疗办法是以外科手术为主。要把胆囊息肉进行一个区分,胆囊息肉直径在一厘米以下,是不需要做任何治疗的,只需要定期进行一个随访观察,包括半年左右做一次B超。而对于息肉直径大于一厘米的情况,还是需要尽早的进行一个外科手术的干预,也就是进行一个腹腔镜的一个胆囊切除,切除后的息肉一定要做病理的一个化验。对于术前明确怀疑已经有息肉恶变的情况,在手术当中送一个快速的冰冻病理,然后排除已经癌变的这种可能性,胆囊息肉一旦癌变,不止要切除胆囊,还要进行一个胆囊床的肝组织以及肝十二指肠韧带内淋巴结的一个清扫,来减少胆囊癌以后这种复发的一个概率。所以对于胆囊息肉的治疗来说,肯定还是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其它的药物,包括物理治疗方法都不能很好的让胆囊息肉去消失,对于直径不到一公分的胆囊息肉,主要的治疗建议进行一个密切的随访观察,在观察中,观察胆囊息肉的变化趋势。
胆囊息肉病因
胆囊息肉样病变的病因尚不明确,一般认为该病的发生与慢性炎症有密切关系,还有可能与饮食,生活方式,胆固醇摄入过多,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和胆固醇代谢紊乱有关。胆囊息肉样病变病理分类分为非肿瘤与肿瘤性病变两大类,肿瘤性病变又分为良性和恶性。其中炎症息肉和腺肌增生症都是炎性反应性病变,胆固醇性息肉更是全身脂质代谢紊乱和胆囊局部炎症反应的结果。有人认为胆囊息肉与胆囊炎症及结石症有关,胆囊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和排毒器官,但随着近年来在饮食方面过多的使用了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使得胆囊息肉的发病率进一步升高,常见原因考虑以下几种:一、饮食,胆囊中的胆汁有消化食物的作用,患者如果饮食没有规律,尤其是不吃早餐,则胆囊分泌的胆汁得不到利用,导致胆汁在胆囊中滞留时间过长,从而刺激胆囊壁形成胆囊息肉,或使原来的息肉增大或增多。二、生活方式,患者要克服平时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如熬夜、酗酒、抽烟等,要坚持户外活动,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可取山楂、菊花等做成药茶经常饮用,以达到降低胆固醇的目的。三、胆固醇摄入过多,不仅会加重患者肝脏的负担,而且还可以造成多余的胆固醇在胆囊壁上结晶积聚和沉淀,从而形成胆囊息肉,所以患者应降低胆固醇的摄入量。四、胆囊息肉还可能与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和胆固醇代谢紊乱有关。
语音时长 02:11

2019-04-29

54982次收听

01:36
什么是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这种疾病,在医学上,是叫做胆囊息肉样病变,而不是一个单纯的息肉。在一般情况下,胆囊息肉是在胆囊的黏膜表面长出来的一个肿物。所以,胆囊息肉它只是一个形态上的描述。通常情况下,可以将胆囊息肉分为很多种,最多见的胆囊息肉,是胆固醇性息肉,就是像油脂类的东西。胆固醇性息肉,其实就是由于一些炎症而引起的胆囊息肉。另外,还有腺瘤样息肉,是属于良性肿瘤的腺瘤样息肉。除此之外,还有像一些病情发展比较严重的胆囊息肉,也就是恶性的胆囊息肉。其中,胆囊腺瘤性息肉是属于一种潜在的癌前病变,与胆囊癌的发生,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与此相比,胆固醇性息肉、炎性息肉,以及胆囊腺肌瘤等非肿瘤性息肉,则不会发生癌变的情况。
胆囊息肉样病变的症状
胆囊息肉实际上往往没有症状。因为真正的胆囊息肉挂在胆囊壁上,或者说胆固醇结晶往往也是附着在胆囊壁上。这种一般不会造成症状。往往是在查体的时候发现,胆囊里面有一个息肉样病变,一个中等强度的回声,往往是和胆囊壁相连。这个一般不会造成临床上的症状。往往是在体检的时候发现,绝大多数的病人,实际上是一个胆固醇结晶。这个不需要过度的紧张,可以到医院里面就诊,积极的是可以口服药物,有一部分病人可以溶解掉。不积极了或者消极一点的人,可以观察就行。
语音时长 01:07

2018-09-07

64529次收听

01:46
胆囊息肉会癌变吗
一般情况下,患者的胆囊息肉是否出现恶化的情况,可以取决于息肉本身的性质。对于真性息肉,也就是腺瘤性的息肉,这种情况的患者,就会有出现恶变倾向的可能性。通常情况下,在临床上,认为息肉逐渐增大,超过八毫米,甚至是到一公分的时候,建议患者积极地进行手术治疗,否则胆囊息肉,一旦发生恶变的情况,后果就会是比较严重。而对于患有胆固醇性息肉的病人来说,不存在会出现恶变的问题,因为胆固醇性息肉慢慢生长,可能就会越来越多,最终可以导致结石的形成。所以,一般情况下,腺瘤性的息肉,在影像学方面的表现,可能就是单发为主的息肉。而胆固醇性的息肉,大多数是多发性的息肉,或者是游离的息肉。患有胆固醇性息肉的病人,会稍微常见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