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药物治疗好手段,抗病毒要先行
乙肝临床称为乙型病毒性肝炎,主要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肝脏传染性疾病,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也是我国目前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常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一般急性乙型肝炎主要使用保肝、免疫调节剂药物治疗,还需采取一般治疗,必要时可行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主要采取抗病毒、抗纤维化药物治疗。
1、急性乙型肝炎
急性乙型肝炎具有自限性,目前较为少见,临床多采取药物治疗及一般治疗为主,药物治疗包括保肝治疗、免疫调节剂治疗,其他治疗等,必要时可行抗病毒治疗。
(1)一般治疗:患者要注意休息,保证热量、蛋白及维生素的摄入。
(2)药物治疗
①保肝治疗:对肝细胞有保护作用,急性乙型肝炎易出现肝细胞损伤,服用保肝药物,可有效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常用药物为促肝细胞生长素;但患者伴有黄疸时,可选择腺苷蛋氨酸药物促进黄疸消退。
②免疫调节剂治疗:可以抑制T淋巴细胞的活性,减少继发感染,可选择胸腺素等治疗。
③其他药物治疗:若患者有呕吐时要静脉滴注葡萄糖,或加维生素、氯化钾等补液治疗。
④抗病毒治疗:大多数急性乙型肝炎不需要抗病毒治疗,但出现重症倾向或病程较长,迁延不愈时,要考虑抗病毒药物治疗。
2、慢性乙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超过6个月以上,当病情严重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临床主要以采取抗病毒药物治疗及抗纤维化等药物治疗。
(1)抗病毒药物:要根据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DNA)水平、肝功能指标等,由医生判断是否给予抗病毒药物。可抑制病毒复制,减轻病毒感染性,延缓肝病进展。常见的抗病毒药物,如恩替卡韦、替比夫定、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等;对青少年患者,有生育要求的人群可选择注射干扰素,如普通干扰素-α、聚乙醇干扰素-α,但正在妊娠期、有免疫性疾病、肝硬化的患者不建议使用干扰素。
(2)抗纤维化药物:慢性乙型肝炎可能会出现肝纤维化,服用药物可抑制肝纤维化进展,减少肝硬化的发生。可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也可使用中成药如复方鳖甲软肝片等。
上述文章详细介绍了乙型病毒性肝炎常用的药物,但药物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足量、足疗程、规律服用,不要盲目使用药物或更换、停药,在用药期间注意定期复查,监测肝功能变化,还需定期复查乙型肝炎病毒核酸及影像学检查等。在用药期间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及时就诊。日常还需避免食用损害肝脏的饮食、药物、保健品,要戒除烟酒,控制脂肪及糖的摄入等。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