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起搏器手术风险高吗
心脏起搏器手术风险通常较低,但具体风险程度需结合患者基础疾病、手术方式等因素综合评估。
心脏起搏器手术属于微创介入手术,术中通过静脉穿刺将电极导线植入心腔,创伤较小且手术时间较短。多数患者在局部麻醉下即可完成手术,术后仅需卧床休息6-12小时。常见短期风险包括穿刺部位血肿、电极脱位或感染,发生率通常不足5%。对于无严重凝血功能障碍或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术中发生心脏穿孔、气胸等严重并发症的概率极低。
少数合并严重心肌病变、肺动脉高压或凝血异常的患者,手术风险可能升高。老年患者若存在多器官功能衰退,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或起搏器囊袋感染的风险相对增加。部分患者术后可能出现起搏器综合征,表现为心悸、头晕等不适,需通过参数调整改善。术前全面评估心功能及凝血指标,可有效降低相关风险。
术后应保持切口干燥清洁,避免剧烈运动或上肢过度外展动作,定期复查起搏器工作状态。日常需远离强磁场环境,监测脉搏变化,出现持续心悸、切口红肿渗液等情况需及时就医。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控制钠盐摄入,戒烟限酒有助于维持心血管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