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湿气重长痘痘怎么办

61970次浏览

我们自己或者身边的朋友同事,可能大家平时饮食清淡、作息正常、心情也正常,但是为什么还是动不动就上火长痘?这很可能是因为湿气重导致的长痘痘,那么,湿气重长痘痘怎么办呢?这就要做好饮食调理了。

饮食方法

1、薏仁

薏仁可促进体内血液循环、水分代谢,发挥利尿消肿的效果,有助于改善水肿肥胖。薏仁水是不错的排毒方法,直接将薏仁用开水煮烂后,适个人口味添加少许的糖,是肌肤美白的天然保养品。

推荐:紫米薏仁粥;原料:糯米(紫)100克,薏米100克,糙米50克,冰糖20克

做法:

1、紫米、薏仁、糙米分别洗净;

2、将紫米、薏仁、糙米,用冷水浸泡二三个小时,捞出,沥干水分;

3、锅中加入约2000毫升冷水;

4、将薏仁、紫米、糙米等全部放入;

5、先用旺火烧沸,然后转小火熬煮45分钟;

6、待米粒烂熟时加入冰糖调味,即可盛起食用。

4、绿豆

绿豆具清热解毒、除湿利尿的功效,多喝绿豆汤有利于排毒、消肿,不过煮的时间不宜过长,以免有机酸、维生素受到破坏而降低作用。

推荐:绿豆小米粥

原料:绿豆50g、小米50g、大米50g、糯米50g

做法:

1、绿豆洗净,浸泡2小时以上,小米,大米,糯米放一起洗净。

2、把所有原料放入锅内,加入至少1000ml的水,大火烧开,小火顿40分钟。

3、期间隔10分钟左右搅拌1次,以免粘锅底。

4、关火,闷10分钟左右,用勺子搅拌均匀即可盛出。

相关推荐

怎么除湿气?
除湿气可以从饮食、运动及中医三方面进行调理。1.饮食方面,体内湿气重的人应避免食用寒凉、油腻之物。可以食用一些有祛湿功效的食物,如薏米、红豆、淮山、茯苓等。薏米有利水消肿、健脾祛湿、清热排脓的功效,红豆有健脾止泻、利水消肿的功效,二者加水煮粥,可以起到去湿、利尿的作用。红豆、淮山、茯苓等煲成粥或者煮水喝,也可以除湿、利尿。2.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极等运动,有助于激发体内阳气,促进气血循环,增强体内水分代谢,加速湿气排出体外。3.也可以请专业中医师辨证施治。祛除体内寒湿,要采取温阳利水化湿的治法,可用苓桂术甘汤、真武汤、实脾散等;祛除体内湿热,需要宣畅气机,清利湿热,可选用三仁汤。此外,还可以选择艾灸、温针灸、拔罐等中医治疗方法,也有较好的祛湿作用。
语音时长 01:28

2022-08-18

13233次收听

湿气重喝什么茶好?
湿气重的人适当喝具有祛湿作用的茶好,如冬瓜荷叶茶、红豆薏仁芡实茶、陈皮茯苓茶等。湿气重的人饮食上要注意避免助湿之品,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适当喝具有祛湿作用的茶,如冬瓜荷叶茶、红豆薏仁芡实茶、陈皮茯苓茶等。冬瓜祛湿、除水肿、利尿,而荷叶清暑化湿,冬瓜荷叶茶适合湿气重的人夏天饮用;红豆薏仁芡实茶具有祛湿、利尿、消肿之效,适合湿气重、身体水肿的人群饮用;茯苓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利水而不伤正,陈皮健脾、燥湿化痰,补而不滞,二者泡茶既祛湿又健脾,非常适合湿气重者饮用。还可以用姜熬汤饮用,可将体内的湿气逼散出来,待到全身发汗以后,湿气重的症状也会有所缓解。湿邪是中医外感六种病邪之一,具有重浊黏滞、趋下的特点,所致疾病缠绵难愈。体内湿盛主要与过食生冷、油腻之品,脾胃运化失常有关。严重的湿气重应及时到正规中医院接受治疗。
语音时长 01:37

2022-08-18

14593次收听

体内湿热重有哪些表现
主要症状包括脘腹胀闷、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口苦口粘、口渴但是喝水不多、大便黏腻不少、小便短黄、肢体困重,或出现身热不扬、汗出热势不减,或者见到面目发黄、颜色鲜黄鲜明,或者皮肤瘙痒等等。湿邪侵袭人体,主要表现包括头身困重、倦怠、嗜睡、肢体关节肌肉酸痛、皮肤湿疹、瘙痒、胸闷、腹胀、口中粘腻、食欲不振、大便稀溏、小便混浊、女性还可以见到白带的增多和粘稠等等。热邪侵袭人体主要表现包括心烦多汗、怕热、口渴、面红、目赤、头痛、咽喉肿痛、鼻塞、流浊涕,甚至鼻出血,皮肤会出现痈肿疮疡、小便短黄、大便秘结等症状。当湿和热同时侵犯,人体就会表现出湿热双重特性,当出现此类湿热症状,切不可自行诊断和处理,以免延误病情,甚至导致病情加重。患者去及时就医,在中医指导下合理使用中药调理和治疗。
语音时长 01:43

2021-12-30

62530次收听

去湿气中药能否减肥
去湿气的中药对于痰湿性肥胖的患者是有效的,但是效果也是有限的。从中医角度讲,肥胖的发生主要与脾的功能相关,与肾虚关系密切,与心肺的功能失调以及肝失疏泄也有关系。因此,肥胖是由一系列复杂的病因引起的,并不是单一的湿气可以解释的。通常来说,肥胖的人群多半是有脾肾气虚,或者兼有心肺气虚,同时可能伴有胃热、痰湿、气郁,淤血,水湿等相兼为病。所以,肥胖不能靠单一的去湿气的中药来解决,需要在补虚的同时,根据不同症状,需要在补虚的同时,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病因,采取清热、除湿、行气活血等治疗方法。痰湿型肥胖的患者主要症状包括形体肥胖,喜欢吃肥甘厚腻的食物,或者喜好喝酒,身体沉重,肢体困倦,可能会伴有头晕、胸闷、腹胀、大便黏滞不爽等症状。而肥胖型患者如果服用去湿气的中药,确实可以起到一定的疗效,但是疗效有限。
语音时长 01:48

2021-12-30

63930次收听

湿气的症状有什么
湿气湿属于外在的邪气,中医是六淫邪气之一。中医认为,自然界侵入到体内的邪气有六种,是风、寒、暑、湿、燥、火。湿气是其中之一,湿气通于夏,夏天湿气比较重,夏天和人体的脾胃相对应。另外,湿气和脾胃相对应。也就是湿气进入体内以后,易出现脾胃功能下降的症状,食欲不振,摄食量减少,四肢无力,酸困,大便不成形,舌苔白厚。另外,湿气是为阴邪,湿气吸入体内以后,使经络不通,使肌腱、肌肉组织僵硬、麻木、疼痛、关节疼痛这一类症状。另外,湿为阴邪,湿气下注可以引起来腹泻、白带异常、增多等等症状。
语音时长 02:10

2021-09-29

70664次收听

01:56
汗蒸可以去湿气减肥吗
汗蒸不能祛湿减肥。汗蒸就是通过人处于一个很热的环境里面,让人体热的发汗,人在热的发汗之后,出来的时候可能感觉到很轻松。但是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气随津脱,就是出汗之后,人体会感觉很虚弱,很虚弱,人体代谢就比较慢,代谢一减慢,人体的消化也减慢,也就是摄入和消耗不在一个平衡点上。汗蒸之后让人体更虚弱,气随津脱,消耗更少,人体不但不能减肥,反而可能会长胖。要想减肥,还得从源头上抓,从基本原理上抓,多运动,少吃饭。
02:55
湿气重的患者不能吃哪些食物
湿气重内因是根本原因,内湿是脾气不足、肾气不足。脾气不足是由于饮食不洁。饮食不洁包括饮食量的饥一顿、饱一顿,另外包括食物质地的问题,长期吃肥甘厚腻,或者是长期贪凉、饮冷,这种情况都会损伤脾的阳气,阳气不足脾主运化的功能下降,脾调节体内的水液代谢功能下降,湿气停留在体内。因此,湿气重的人就不能吃一些有损益脾气的食物,主要就是一些肥甘厚腻的,像红烧肉各种肉类的食物,另外像一些冰镇的饮料、食物等,这一类的食物对于湿气重的人是不能吃的。
02:54
湿气重吃中药要吃多久
首先说湿气重,吃中药一定要吃的时间比较久。肯定不是一个星期两个星期就够了,一定是数月吃中药,持续的时间是按月来计算的。湿气重的原因有很多,如居住的环境比较潮湿、阴凉,平常吃饭不注意、饮食不规律,或者长期的吃寒凉的食品等。另外是七情,情绪不好,情绪调节障碍,经常生气、发脾气,也会导致肝脾不和,体内会产生湿气。同时吃中药的过程中,要注意调节饮食,多吃清淡的食物。另外吃饭八分饱,不要过饱。同时吃一些益气、健脾、利水、排湿的药物,吃几个月甚至是一年,才能逐渐将体内的湿气排除干净。
02:21
汗蒸的坏处
汗蒸会导致大量的排汗、出汗,使用不当就会导致脱水、甚至虚脱,而且汗蒸是用加热、加温的方法使人流汗,高温会加快人的心率。有心脏病的患者可能会诱发心律失常;由于促进血液循环,患有高血压病的患者会导致血压的升高、甚至出现头晕、头疼这样的症状;热性疾病患者若汗蒸就会加重汗蒸的病情。所以要汗蒸前,首先,判断自己的身体情况。其次,汗蒸不要时间太长。再次,要适当的补充我们的水液。可能还不是单纯地补充一些白开水,而是要补充一些含有电解质的这个饮料,如果刚蒸完汗蒸,由于毛孔是开放的,这样会让风寒邪气直接入到身体里。
怎么去除体内湿气
在平时的生活中,如果我们不注意保暖,太过于贪凉,就容易导致寒气的入侵,让自己的体内带有湿气。这时候我们也不要太过于害怕和紧张。这时候可以吃红豆薏米粥、拔火罐、用热水泡脚来去除体内的湿气。
体内湿气重皮肤的表现
每次到了冬天就会特别让人容易产生湿气,湿气虽然不是一种病,但它可以迫害人的抵抗力,体内湿气重,会引发身体一些不良的连锁反应,尤其是皮肤方面表现明显,下面看一下体内湿气重皮肤的表现。湿气重的人,脸上会出很多油,皮肤发黄,还会长青春痘,严重时还会局部发炎瘙痒,起疹等。
湿气重会长痘痘吗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每个人都想有嫩滑的肌肤,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皮肤经常会出现各种问题,长痘就是很常见的,甚至有些人前胸后背都会长痘,有人认为这是湿气重的原因,那么,湿气重会长痘痘吗?肯定会的。
肠道湿气重吃什么药
对于美食,相信很多人都是难以拒绝的,但是,如果在吃东西的时候不注意的话,很可能就会导致肠道湿气重的情况出现,这时候就需要进行药物治疗了,那么,肠道湿气重吃什么药好呢?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吧。
湿气重看中医什么科
体内湿气多因喜食冷饮,贪吃生冷瓜果等寒凉之物,损伤人体阳气所致。这也就是导致人们出现湿气重的原因,有些人不知道湿气重看什么科,这是中医的疾病,所以要看中医科。
03:04
湿气重怎么调理
湿气重的调理应该做到:一、饮食以清淡、辛温食物为主,少量饮酒,不可过于贪食;二、放松心情、规律作息、适当运动;三、久居潮湿地带的人要多晒太阳,穿干爽、吸汗的衣服。要采取宜干不宜湿,宜静不宜动,宜暖不宜寒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