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过高,心血管并发症就来了
血压过高可能增加心血管并发症的风险,长期未控制的血压升高容易诱发冠心病、心力衰竭、脑卒中等疾病。高血压对心血管系统的损害主要有动脉硬化、心肌肥厚、血管内皮损伤等机制,需通过规范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降低风险。
动脉硬化是高血压最常见的血管病变。持续高压血流冲击血管壁,导致内膜增厚、弹性纤维断裂,逐渐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这种改变在冠状动脉可能引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在脑动脉则增加脑梗死风险。典型表现为活动后胸闷、头晕或肢体麻木,可通过颈动脉超声、冠脉CT等检查评估。
心肌肥厚属于心脏代偿性改变。左心室为克服外周血管阻力持续加强收缩,最终导致心室壁增厚、心腔缩小。早期可能出现活动后气促、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严重时进展为心力衰竭。心脏彩超能准确测量心室厚度和射血分数,利尿剂如呋塞米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培哚普利片等药物可延缓病情。
血管内皮损伤会引发微循环障碍。高压血流使内皮细胞分泌功能紊乱,一氧化氮合成减少而内皮素增加,造成血管持续收缩。这种改变可能引起肾脏缺血、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表现为夜尿增多、视力下降。改善微循环可使用贝前列素钠片,同时需严格控制血压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
长期高血压还可能诱发主动脉夹层等急症。血管中层在高压冲击下发生撕裂,突发剧烈胸痛呈撕裂样,需通过增强CT确诊。此类急症需立即使用美托洛尔缓释片控制心率血压,必要时行血管支架植入术。预防关键在于日常监测血压波动,避免情绪激动和突然用力。
高血压患者应每日定时测量血压并记录,限制钠盐摄入不超过5克/天,适当进行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饮食建议增加芹菜、海带等富钾食物,避免腌制食品。冬季注意保暖防止血管痉挛,睡眠保持7-8小时。若出现持续头痛、视物模糊等症状需立即就医,不可自行调整药物剂量。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