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是怎样治疗高血压的
中医治疗高血压主要通过中药调理、针灸、推拿、饮食疗法及情志调节等方式进行综合干预。高血压在中医属眩晕、头痛等范畴,多与肝阳上亢、痰湿内阻、气血亏虚等因素相关。
1、中药调理
中医根据辨证分型选用不同方剂。肝阳上亢型常用天麻钩藤饮,含天麻、钩藤等平肝潜阳药材;痰湿内阻型可选半夏白术天麻汤,含半夏、白术等化痰祛湿成分;气血两虚型适用归脾汤,含黄芪、当归等补益气血药物。中药需由医师根据舌脉象调整配伍,避免自行用药。
2、针灸疗法
针刺太冲、风池等穴位可疏通肝经气血,百会、涌泉穴能引火下行。耳穴贴压取交感、神门等部位调节自主神经功能。每周治疗2-3次,配合电针增强刺激效果。皮肤感染、凝血障碍者慎用。
3、推拿按摩
头部拿五经手法可缓解头痛眩晕,推桥弓穴能降血压。背部膀胱经走罐可疏通经络,配合足三里穴位按压健脾化湿。每日早晚各操作1次,力度以酸胀为度。急性期患者需避免颈部剧烈手法。
4、饮食疗法
推荐芹菜汁、菊花决明子茶等清热平肝饮品,海带冬瓜汤利水渗湿。限制腌制食品及动物内脏摄入,每日食盐不超过5克。阴虚者可食用山药枸杞粥,痰湿体质宜用薏苡仁赤小豆粥。
5、情志调节
通过五音疗法调节情绪,角调音乐疏肝解郁。练习八段锦"摇头摆尾去心火"招式,配合呼吸吐纳。避免大怒、过度思虑,保持子时前入睡。建议通过冥想、书法等活动转移注意力。
中医治疗需坚持3-6个月观察疗效,期间定期监测血压。急性血压升高或合并靶器官损害时,应及时配合西药控制。日常注意低盐饮食、规律作息,避免剧烈情绪波动。高血压患者每季度应复查肝肾功能,长期服用中药者需医师评估方剂调整。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高血压可以引起高血压肾病吗
- 2 高血压药枕能治疗高血压吗
- 3 高血压的病因高血压的原因有什么
- 4 高血压药物能够根治高血压吗
- 5 什么是高血压有什么特点
- 6 高血压是如何形成的
- 7 高血压是怎么产生的
- 8 高血压是怎么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