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少吃内脏
动物内脏虽然富含铁、锌、维生素A等营养素,但因其胆固醇、嘌呤及重金属含量较高,长期过量食用可能增加代谢性疾病风险,建议控制摄入频率和量。
动物内脏是营养密度较高的食物,例如猪肝含有丰富的血红素铁和维生素A,鸭胗富含蛋白质和B族维生素,适量食用有助于预防贫血和改善视力。但内脏器官作为代谢和解毒部位,容易蓄积重金属如镉、铅,以及脂溶性环境污染物。长期大量摄入可能导致这些有害物质在人体内积累,对肝脏、肾脏等器官造成负担。同时内脏中嘌呤含量普遍较高,如每100克猪肝含嘌呤约275毫克,过量摄入可能诱发高尿酸血症或痛风发作。对于高血压、高血脂人群,内脏中的饱和脂肪和胆固醇也可能加重血管负担。
健康成年人每月食用1-2次动物内脏较为适宜,每次摄入量控制在50-100克。优先选择检疫合格的禽类肝脏等风险较低的内脏,避免食用野生动物内脏。烹饪前充分浸泡和焯水可减少部分嘌呤和毒素。孕妇、儿童及代谢性疾病患者应咨询营养师调整摄入方案,必要时通过瘦肉、深色蔬菜等替代部分营养素来源。
相关推荐
01:05
03:54
02:59
02:57
03:41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科普文章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如何注意饮食健康?
- 2 怎样饮食健康?
- 3 怎样饮食健康呢?
- 4 冬季怎么饮食健康?
- 5 早上要怎样饮食健康?
- 6 如何保护饮食健康?
- 7 节后怎么饮食健康?
- 8 怎样饮食健康又减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