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患有肝炎怎么办
孕妇患有肝炎可通过调整饮食、注意休息、定期监测、药物治疗、必要时住院治疗等方式干预。肝炎可能与病毒感染、药物损伤、自身免疫异常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黄疸等症状。
1、调整饮食
孕妇需保证优质蛋白摄入,如鸡蛋、鱼肉等,避免高脂食物加重肝脏负担。每日分5-6次少量进食,选择易消化的粥类、蒸煮蔬菜。限制盐分摄入以防水肿,禁止饮酒及含酒精食品。
2、注意休息
每天保持8小时睡眠,午间休息1小时,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劳累。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活动,但需控制步数在3000步以内。出现右上腹隐痛时应立即卧床,采用左侧卧位减轻肝脏压迫。
3、定期监测
每2周需复查肝功能、凝血功能及肝炎病毒载量,妊娠晚期增加至每周1次。使用便携式胎心监护仪每日监测胎动,记录尿量变化。发现皮肤黄染加重或胎动异常时须即刻就医。
4、药物治疗
病毒性肝炎可遵医嘱使用替诺福韦酯片、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等抗病毒药物。胆汁淤积者可选用熊去氧胆酸胶囊,严重瘙痒时短期使用消胆胺散。禁用对乙酰氨基酚等肝毒性药物。
5、住院治疗
出现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胆红素持续升高或肝性脑病前兆时需住院。产科与感染科联合管理,必要时行血浆置换。妊娠34周后评估提前终止妊娠指征,分娩方式以剖宫产为主。
孕妇应单独使用餐具并高温消毒,避免与他人共用餐具、牙刷等物品。衣物需用含氯消毒剂浸泡后清洗,居住环境保持通风。每日监测体温2次,记录体重变化。保持会阴清洁,预防产道感染。出现恶心呕吐加重或意识模糊时,家属须立即送医。
相关推荐
01:59
02:27
02:34
02: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