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使人肥胖
细菌可能通过影响能量代谢、促进脂肪储存等方式导致肥胖,但并非唯一因素。肥胖的发生与遗传、饮食、运动等多因素相关。
肠道菌群失衡可能改变宿主能量吸收效率,特定菌种如厚壁菌门比例升高与体重增加存在关联。这些微生物通过分解复杂碳水化合物产生短链脂肪酸,增加能量摄入。部分细菌还能干扰胆汁酸代谢,影响脂肪消化吸收过程。长期高脂饮食可能造成拟杆菌门减少,进一步破坏肠道微生态平衡。
某些条件致病菌如阴沟肠杆菌过量繁殖时,可能诱发慢性低度炎症,干扰瘦素信号传导导致食欲调控异常。产内毒素细菌的过度增殖可能通过脂多糖入血激活免疫反应,促进胰岛素抵抗。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饥饿素水平升高也存在一定相关性。
保持规律作息和多样化饮食有助于维持菌群平衡,建议每日摄入30克以上膳食纤维。发酵食品如无糖酸奶、泡菜可补充益生菌,高糖高脂饮食应适量控制。出现不明原因体重持续增加时,可考虑进行肠道菌群检测,但需结合临床其他指标综合判断。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