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抗肿瘤饮食建议有哪些

55604次浏览

肿瘤饮食建议主要有均衡膳食、增加抗氧化食物摄入、控制红肉及加工食品、适量补充优质蛋白、保持合理体重等。科学饮食有助于降低肿瘤风险,但需结合个体健康状况调整。

1、均衡膳食

每日摄入多样化食物,包括全谷物、蔬菜水果、豆类及坚果。全谷物如燕麦、糙米富含膳食纤维,有助于维持肠道健康;深色蔬菜如菠菜、西蓝花含叶酸和植物化学物,可能抑制肿瘤细胞生长。避免长期单一饮食导致营养失衡。

2、抗氧化食物

优先选择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及多酚类物质的食物。浆果类如蓝莓含花青素,十字花科蔬菜如羽衣甘蓝含硫代葡萄糖苷,均具有抗氧化特性。番茄中的番茄红素经加热后更易吸收,建议适量食用烹调后的番茄制品。

3、限制红肉

每周红肉摄入量控制在500克以内,避免高温烧烤、煎炸等烹饪方式产生的杂环胺类致癌物。加工肉制品如香肠、培根含亚硝酸盐,建议用禽肉、鱼类替代。鱼类中的ω-3脂肪酸可能对部分肿瘤有预防作用。

4、优质蛋白

选择大豆及其制品、低脂乳制品、鸡蛋等优质蛋白来源。大豆异黄酮具有调节雌激素作用,乳制品中的钙可能降低结直肠肿瘤风险。肿瘤患者治疗期间可适当增加蛋白摄入,但肾功能异常者需遵医嘱调整。

5、体重管理

通过饮食与运动将体重指数维持在18.5-24之间。肥胖可能增加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等风险,建议控制精制糖及高脂食物摄入。肿瘤康复期患者应避免快速减重,需在营养师指导下制定个性化方案。

抗肿瘤饮食需长期坚持并配合定期体检,避免过度依赖单一食物。肿瘤患者治疗期间可能出现味觉改变、消化吸收障碍等情况,建议记录饮食日记并咨询临床营养师。烹饪时注意食材新鲜度,减少腌制、霉变食物摄入。保持规律进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餐后适量活动促进代谢。若出现持续食欲减退或体重异常下降,应及时就医评估。

相关推荐

哪些患者适合血管介入治疗
血管介入治疗适合冠心病、外周动脉疾病、脑血管疾病、肿瘤及出血性疾病的患者。血管介入治疗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导管技术对血管进行诊断和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1、冠心病冠心病患者适合血管介入治疗,尤其是冠状动脉狭窄或...
肿瘤三项能不能查出癌症
肿瘤三项不一定能够查出癌症,只能作为参考,还要结合影像学、内镜和病理检查来进行诊断。肿瘤三项在临床上指三项肿瘤标志物,因为临床上肿瘤标志物包括很多类型,反映了不同系统肿瘤,所以很多医院只能选择三种代表性比较广泛的肿瘤标志物,比如甲胎蛋白简称AFP、癌胚抗原简称CEA、糖类抗原简称CA125,这些指标即为肿瘤三项。目前临床上所有肿瘤标志物都不是特异性的,准确率还没有达到100%,有时癌症病人从确诊到去世整个病程过程中,这种肿瘤标志物都没有一个明显增高,所以肿瘤三项不一定能够查出来是不是有癌症。肿瘤标志物在临床上只能做一个参考,但肿瘤三项可以提高癌症检出率,要结合影像学和内镜这些检查来诊断是不是有癌症,当然如果能够取到一些组织来进行病理的诊断,能更好的明确有没有患癌症。
语音时长 01:29

2021-12-30

48307次收听

02:23
肿瘤异型性是指什么
肿瘤异型性的是指同样的肿瘤,在不同的人身上可能会有不同的特征,这个就叫做肿瘤的异型性,比如有些肿瘤在一位患者体内表现的是囊实性的肿物,而在另外一种患者身上可能表现的是没有明确的肿物,还有肿瘤的异型性还表现在对治疗的敏感性,有些肿瘤可能是对某一种化疗药物是敏感的,而另外一种肿瘤对化疗药物是不敏感、是耐药的。肿瘤的异型性是指不同的人可能具有不同的特征,所以在临床上治疗肿瘤,也要根据每个人的特征来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不能千篇一律,所以要根据每一位患者的特征来进行分析。
02:20
肿瘤患者手术后怎么做利于恢复
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吃提高免疫力、补充元气的药物,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一、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汤、米粥等,能够保护胃黏膜,减轻肠胃负担。二、适当多吃鸡蛋、牛奶、瘦肉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提高免疫力,增强体质。三、在医生指导下吃一些能够提高人体免疫力、补充元气的药物,如16.2人参皂苷Rh2。人参皂苷Rh2是人参中的稀有皂苷,具有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增强体质,调整机体防御体系的功能。四、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尽量克服焦虑、抑郁、悲观的心理,家属也要给予患者精神上的鼓励。
02:22
放疗为什么在医院不好找
在医院放疗不好找的原因,人们知道的比较少,路标多半不太清,多半都是放在地下等等。由于核能量比较强大,防护条件要求比较高,多半都是放在地下。医院从事本专业的人员非常少,而且到医院以后,位置有很多都在边边角角或地下室,找到的难度比较大,且路径流程不清。所以,如果在肿瘤医院可能会好些。如果到综合医院,多半在地下或主楼的边边角角。到医院找放疗需注意:一、在边边角角;二、在地下;三、注意寻找路标。如果到医院去找,要动脑筋,要多问。
02:46
如何对待放疗的并发症
控制放疗的并发症,要学外科思维,大胆用剂量,通过内、外科系统处理把肿瘤控制好。放疗副作用虽小,但有的正常组织和肿瘤根本避不开,所以必须正确对待放疗的并发症。肿瘤治疗的最大并发症是肿瘤不能控制,肿瘤不能控制或复发或未控,会影响患者寿命,对待并发症要和外科大夫学习,外科开刀要内科帮忙,心脏、呼吸、急救,还有麻醉,都围绕外科。
放射线能不能杀灭肿瘤
放射线可以杀灭肿瘤,但是放射线它的功能,它的用处很多,射线能不能杀灭肿瘤决定射线的强度。所以放射线诊断科,它可以透视,可以做CT,但杀灭不了肿瘤,它可以成为影像、图像的诊断。放射治疗本身就用射线杀灭肿瘤,射线杀灭肿瘤的主要两个条件,第一,能量强度要相当高,如果用数字来表示X线诊断,是千伏级的能量,如果是放射治疗的能量是兆数级,就是百万电子伏特是诊断的一百万倍以上,这个量很大,但是光有能量不行。第二个杀灭肿瘤,要把能量聚焦,能量聚焦是放疗的一个关键,但聚焦能量以后,要投射到肿瘤的部位,所以放疗能杀死肿瘤。随着科技的发展、技术的应用,能量聚焦的机器已经做到,要投射到肿瘤,就需要很多科技元素的参与,也要影像诊断,要对肿瘤准确的发现,要有定位,然后最后要有计划,最后彻底的精准指导,准确打击。能量结构把细胞消灭掉,是整个医学科学完美结合的产物。所以放射线能杀死肿瘤。今天多种元素,高级科技的精准时代,不但能杀死肿瘤,还是损伤很低,治疗过程很安全,治疗风险很小,生活质量很高。所以放射线能杀死肿瘤,而且是治疗癌症的优先手段。
语音时长 01:48

2020-05-08

65416次收听

手术无意义的病期还能否放疗
手术治疗肿瘤,实际上要求很苛刻,选择病例很严谨,像早期手术,把肿瘤切掉,变成这种活得很长。到了中期,他看他的位置能不能切净,切的切不干净,或者起来以后对器官功能的影响,那么这个时候属于手术交界性的。还有一种情况基本就没有手术的价值,局部病灶一发现就出现了转移,叫四期。四期病例多数是手术没有意义,因为局部切掉,远处到处都有肿瘤,对这样的病例来讲,那就是放疗和手术的巨大差异。手术不能对每个器官都去开刀,身体耐受不了,还有细胞癌症,转移到处跑,那就没有太大意义。那么这种情况下放疗就可以了。手术没有意义,或者根本没有实际价值的时候,放疗可以对原发灶、对转移灶,如果不是满天星,你都同时可以把它摧毁掉。那么癌症什么叫癌症,当你发现它出来,在不同的位置逐渐长大,对你身体产生消耗。那么我有一个手段,无论是一个还是多个,同时把你干掉,让它对身体的影响小,不再长,你即使是手术没有意义,放疗很有价值。所以对于不能手术的,对手术没有意义的四期病人,这一部分选择放疗,就像我们讲的寡转移四期癌症。放疗不但可以控制原发灶、转移灶,还让病人可以获得长期生存。所以不能手术的四期病人,放疗是一个有效选项,而且它和药物联合这个效果更好。
语音时长 01:44

2020-05-08

49514次收听

02:39
肿瘤发病率与年龄相关吗
肿瘤发病率高与社会的生活节奏快、大气污染、化学制造污染等原因有关,当然包括抽烟等。但老年群体寿命的延长,是癌症发病增多的主要原因。大数据统计,癌症的发病高发是在五六十岁以后出现增长,七八十岁是高峰,所以真正得癌症的高发第一因素是年龄增长,整个社会生活,健康长寿的手段实施,养老方方面面的改善,所以长寿老人越来越多。癌症未来的治疗手段的选择上,无创治疗,所以推进放射治疗的发展,在未来是一个巨大的方向。八九十岁,开刀受不起,所以放疗老人是高发群体。第二,老人的手段,选择要有特殊的要求,所以放射治疗,应该进一步的发展和推广,让更多老人得癌以后,治疗选择比较安全。
肿瘤靶向治疗效果怎么样
肿瘤的靶向药物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尤其是今年一些靶向用药的研发,分子药物已进入到临床,还有很多药物,去年有十几种靶向药已进入医保里。所以,靶向药物的治疗在临床上已受到肯定。另外,很多药物也进入到临床一线的治疗方案。不只是美国的NCCN指南还有中国诊疗指南,以及专家共识中将靶向药物列入到诊治的常规中。现在医院把靶向药包括其应用已和化疗药物一样,作为一线药物用到临床。但在靶向药应用治疗前,一定要做基因检测。因为靶向用药是根据肿瘤的癌基因启动子进行研发,所以是否能应用靶向药及应用靶向药的类型是如何是需做基因检测。
语音时长 01:10

2020-03-18

57066次收听

肿瘤标志物筛查可靠吗
检查肿瘤时也有肿瘤标志物这种物质,而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也就说明可能存在着肿瘤的危险,但是也并非所有的肿瘤全部都可以被检测出来,最为常见的检查方法就有CT检查,肛指检查,还有常规大便检查等等,因此如果出现异常现象时千万不要忽视。
孩子脑袋大要注意什么
孩子的脑部肿瘤,非常特别,由于孩子们尤其是低年龄的婴儿,表达能力较弱,假象时有发生。有些家长认为孩子的脑袋越大越就聪明,这种想法是不科学的。正常的头围他在出生时平均为32到34厘米,一岁时头围约46厘米,两岁的时候头围约48厘米,两岁到15岁,头围仅仅增加6到7厘米。由于小孩颅骨多为纤维性愈合,脑瘤导致颅内压增高颅缝可以裂开,而使头围增大,家长无意识中患儿头部,可以听到破壶音,所以当发现孩子的头围明显大于周围同龄人时,家长们要引起重视。呕吐是儿童脑瘤最常见的表现,约占80%。有一部分患儿在呕吐时常常伴有腹痛,往往导致家长误认为孩子的胃肠道出了问题。其实脑瘤所致的呕吐多发生在清晨,大部分表现为喷射性呕吐。有将近80%的患儿可伴有头痛或头晕。另外有10%的患儿呕吐先于头痛。由于部分孩子不能准确表达头痛,造成患者的家长误解和忽视。除了呕吐外,患儿还会出现不明原因的视力下降,在没有任何诱因下出现抽搐,经常沉默,不想说话,反应不灵敏等等,这些都需要高度警惕。所以当孩子出现烦躁不安,双手不断地叩击头部,抓头发或哭闹时,甚至出现不明原因的呕吐。家长一定要警惕脑瘤,及时到医院接受头颅影像学的检查。
语音时长 02:18

2018-12-13

64312次收听

查肿瘤标志物需要空腹吗
查肿瘤标志物需要空腹吗?随着现代社会人们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很多朋友们也已经养成了一年一度体检的习惯,那么,肿瘤检查要空腹吗?
肿瘤标志物检查可靠吗
肿瘤标志物检查是可靠的,它可以协助医生对肿瘤进行鉴别诊断。一般标志物抗原的含量值升高,临床上表现为恶性肿瘤和良性肿瘤的或癌症的存在。结果呈阳性,表现为肝胆细胞癌,胃癌,肝癌,胰腺癌,结直肠癌等。对于更年期妇女和男性有重要意义。
胸痛?可能是夹层动脉瘤作怪
最近,中科院某职工因孕期夹层动脉瘤离世事件,炒得沸沸扬扬。普通人对这个疾病了解不多,这次事件使这个疾病的凶险为人所知。其实,我们血管外科一直在和这种凶险疾病在搏斗!因主动脉夹层不幸去世的名人还有几位。2001年,中国男排一代名将朱刚在训练中,突感胸痛被送入当地医院,因病情危急又转到某著名医院。经过12小时的手术抢救,仍然未能挽留住这位排球国手的生命。次日下午,30岁的朱刚离开了深爱他的球迷。巧合的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时排坛上和我国女排名将郎平齐名的美国女排著名的主攻手海曼,也因同样的病因猝死赛场,导致朱刚和海曼两位排球名将英年早逝的罪魁就是夹层动脉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