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肠息肉严重吗

53335次浏览

生活中,经常有人发问“好好的肠子为什么就长了息肉呢?”“平常已经很注意规律的饮食了,还会长息肉吗?”肠息肉不是大病,但也是不可忽略的。对于肠镜报告中的息肉,我们既不能置之不理,也无须过分惊慌。对此,有些人就会问肠息肉到底严重吗?

肠息肉是指肠粘膜表面突出的异常生长的组织,在没有确定病理性质前统称为息肉,其发病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上升,男性多见,以结肠和直肠息肉为最多,小肠息肉较少。息肉主要分为炎症性和腺瘤性两种,炎症性息肉在炎症治愈后可自行消失。腺瘤息肉一般不会自行消失,有恶变倾向。检出息肉和确定其病变性质的最有效措施是定期进行全结肠镜,包括病理的检查,并在肠镜下进行干预治疗,所以说,肠息肉是比较严重的疾病,其中,腺瘤性的息肉,因有癌变的倾向更为严重,需要积极早期干预治疗。
  肠息肉并不算严重的病变,毕竟它只是炎症所引起的粘膜增生后变肥厚的一个现象,只要通过手术全面切除息肉组织后,即可达到彻底治好的效果。而药物治疗尽管是可以使息肉的生长速度减慢,并达到息肉面积的有效缩小,但无法从根本上将息肉全面去除。肠息肉生长缓慢,细胞的分化良好,不会转移到它处,故虽说是肿瘤,但不直接危及生命。
  这种情况要注意忌辛辣刺激饮食,要清淡饮食,可服用用肠炎宁,谷氨酰胺胶囊等,定期复查肠镜。

相关推荐

内镜下肠息肉切除术手术并发症有哪些
尽管内镜下肠息肉切除术相对而言较为安全,但仍有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以下并发症。而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则主要与息肉大小、形态、手术难度以及患者全身状况、是否伴随其他疾病等因素相关。1、药物过敏反应部分患者可能会因术前应用的相关药物,出现头晕、皮疹、哮喘等过敏反应。2、局部并发症活组织检查或息肉切除部位,可能会发生出血、肠穿孔等并发症,严重者可能需要住院或手术治疗,一旦出现呕血、便血、严重腹痛或低血压等症状,应及时急诊就诊。3、全身并发症部分高龄或存在危险因素,患者术后可能会出现心律失常、心肌梗死、低氧血症、肺炎、脑卒中等并发症,极少数患者甚至可能会因病情恶化而导致死亡。4、手术失败如息肉过大或浸润过深,或发生肠穿孔、出血等并发症,风险较高,无法通过内镜完全切除息肉时,则需要考虑进行外科手术予以切除。部分患者即使已给予适量镇静剂,也有可能会因镇静效果不佳,配合度过低等导致手术无法正常进行。此外,如患者在术中出现呼吸困难、低氧血症、低血压等症状,为安全起见也可能会考虑中断手术。此外,如病理检查结果提示息肉已发生癌变,需进一步施行补救性手术,术后则可能还需要再次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语音时长 01:56

2022-10-11

81629次收听

02:10
内镜下肠息肉切除术术中注意事项
首先,医务人员经肛门缓慢导入内镜后,沿直肠与结肠逐渐向前推进,直至到达盲肠末端。随后缓慢回撤内镜,并仔细观察息肉部位,如息肉较小,可直接应用活检钳切除,如息肉较大,则需应用圈套器切除。如上述方法均难以切除息肉,则需在病变部位注入适量生理盐水,使病变完全抬起后予以切除。切除的息肉组织,随即会被送至病理科进行检查,明确息肉性质,并确认是否已发生癌变等。检查结果大约会在一周后领取。息肉切除后仍需定期复查,具体复查时间需由主治医生,根据息肉的大小、形态以及病理检查结果等综合决定。术中注意事项:为确保安全,术中应严格遵从医务人员指导,同时为便于导入内镜,并准确观察病变,术中还需要向肠腔内注入少量气体,部分患者可能会因此而出现腹痛或腹胀,如出现腹痛或腹胀,应尽量放松缓慢深呼吸,如腹痛或腹胀逐渐加重,且难以忍受,应及时告知医务人员。
肠息肉手术后多少天大便
肠息肉手术可能指的就是在内镜下进行肠息肉的切除,因为肠息肉的手术一般来说息肉比较小,一般是2cm~3cm以下,多数都可以进行在内镜下切除,就是做的肠镜下进行切除,这个是对人体创伤最小的,一般切除以后,禁食一天左右的时间,就可以进行吃东西,一般都是软烂的食物逐渐来过渡,就看平常的肠道功能恢复的怎么样,因为一般在做内镜以前,都进行了肠道的准备,肠腔里已经没有什么内容物,只有根据你吃的东西多少以后,才会再排你新吃的东西,一般都在两三天以后,就可以出现新鲜的粪便。另外一种肠息肉手术,就是需要外科来进行介入的,外科对于肠息肉的手术来说,都需要把肠管切除一段以后,再把肠管重新接起来,这样的创伤就比内镜下息肉切除创伤要大,所以往往这部分人术后进食的时间就会延长,如果小肠切除,一般术后两天左右,就可以进行进食,如果是结直肠的手术,可能进食时间还会再延长,这样进食时间延长,吃的东西也会比那种内镜切除的吃东西更会过渡得慢一些,早期是喝水,逐渐喝一些肠内无渣的营养液,再喝有渣营养液,这样术后进行排便的时间就会更长一些。所以肠息肉手术来说,术后几天排便取决于:第一,肠息肉手术是内镜下切除,还是外科腹腔镜下切除,第二,取决于术后进食东西的早晚,第三取决于进食什么类型的食物,可能和术后肠功能恢复有关系,所以肠功能恢复的越快,术后可能排便就会越快,如果术后肠功能恢复的慢,术后排便时间就会延长,除了还有一些特殊的情况,可能有些做完手术切除以后,术后第二天就排便,这个排便是那种血性的,这些可能还不是正常的排便,可能和手术中肠道内的出血有关系,这不是一个正常的方便,什么时候能排出黄色的成形的便,或者是稀便才算是正常的排便。
语音时长 02:25

2021-11-05

65286次收听

03:01
做肠息肉手术后多长时间可进食
肠息肉的大小、类型及手术方式是影响术后进食时间的主要问题。如果3mm以内的小息肉,术后在麻药清醒以后可以开始进食,有的甚至手术当天就可以进少量的流食,甚至是半流食。但如果作为比较大的息肉切除,2cm以内到5mm以上的,这样切除有缝合或者有钛夹夹闭的情况下,进食时间建议24小时以后更安全。但如果是比较大的肠息肉,甚至是癌变的息肉,2cm以上基底宽的息肉,需要做肠段切除的时候,这个时候就需要根据外科的原则,比如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来判断什么时候能进食。通常做肠段切除以后,需要到有排气、胃管引流很少,肠功能恢复的时候才能够开始进食。
肠息肉取样活检准确率高吗
应该说既准确又不准确。先说准确,首先,肠息肉取活检就是通过肠镜对息肉取了一块组织下来,送到病理科用显微镜来检查,看是否是癌细胞。对这个检查来说,病理应该是叫病理活检,这是临床上病理诊断,最准确的诊断了,叫金标准,所以可以说是非常准确的。但是为什么又说并不一定就很准确,其实主要取决于取样的过程,一个是息肉毕竟比较大,取活检的时候,不太可能把整个息肉切掉,甚至有些人多个息肉的时候,并不能完全把所有息肉都切除完。对某一个息肉,活检钳是非常小的,不像手术的时候整个切掉了,可能只是取的表面的一点黏膜,也就是说如果息肉恶变了,肿瘤了,有可能只取表面正常组织,没有取到真正的癌细胞,这样自然会影响准确率了。第二,如果有多个息肉的时候,可不可能把所有息肉全部取净,可能也不见得,也许只是做了部分的采样,这样的话有可能,万一正好把恶变肿瘤息肉给漏掉了,就使得结果不准确了。所以肠息肉的活检,准确率是非常高的,但同样也存在一定的不准确性。
语音时长 01:36

2021-07-09

71444次收听

肠息肉的好发人群有哪些
有家族遗传病史的人、有不良饮食习惯的人及患有肠道慢性炎症的人,都容易患上肠息肉。
肠息肉如何治疗
在临床上最多见的肠息肉,也就是大肠息肉,通常包括结肠和直肠息肉,根据息肉的成分又分为炎症性息肉和肿瘤性息肉。炎症性息肉最多见的是因为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或者其他各种因素导致。直肠或结肠炎症所引起的炎症系统,一般来说主要控制肠道炎症,对于小修可以采用内镜下电灼,就可以得到治愈。而如果是自身免疫性肠病所引起的大肠息肉,一般来说,需要针对原发疾病,比如溃疡性结肠炎,采用美沙拉嗪口服治疗,症状严重时,甚至需要行。全结肠切除治疗。对于肿瘤性息肉,包括绒毛状管状腺瘤,有恶变的可能。对于较小的绒毛状管状腺瘤可以行内镜下切除较大的绒毛状管状腺瘤通常需要行局部肠管切除,如果癌变时通常需要行肠癌根治手术才能获得治愈。而对于家族性,遗传性血友病,通常需要手术治疗,因为长期自己在成年以后,恶变的可能性比较大,甚至需要行权教材基础才能获得治愈的可能。
语音时长 01:41

2020-03-31

56841次收听

02:25
十二指肠息肉是怎么回事
息肉是一类疾病,胃、十二指肠、小肠、大肠都可以有。十二指肠息肉就是长在十二指肠的息肉,有几种可能性;一种就是局部的布氏腺增生,十二指肠球部主要腺体是布氏腺,可以防护胃酸对十二指肠的损伤。腺体如果在局部增生成为团块,这时候是簇状增生,可以叫做息肉样病变。但本身对身体无害,不会癌变,没有任何症状,不用去管它。还有一种发病率很低,就是腺瘤,包括绒毛状腺瘤、管状腺瘤、绒毛管状腺瘤,有相当的癌变的风险,尤其绒毛状腺瘤,十年癌变率可以达到40%,甚至以上。管状腺瘤十年癌变率10~20%。绒毛管状腺瘤介于两者之间,如果是腺瘤性的要及时进行内镜下的切除。十二指肠息肉,本身病因尚不明确,临床上没有任何的症状,主要通过内镜发现和内镜下治疗。
02:31
肠息肉症状是什么
肠息肉的症状是随着大小而改变的,它早期的时候,没有任何症状。但随着它的增长和部位不同。肠息肉如果长得特别大,它会和固体的大便发生冲突,产生肠梗阻的表现。而一般来讲,这种情况发生率很低。随着肠息肉的增长,它和大便摩擦,表面会有一定的出血,有时候肉眼可以看到大便表面有血迹,更多的情况仅仅是看到大便里的潜血。所以一定要关注体检当中不起眼的大便检查,很多早期的肠息肉仅仅就是大便潜血阳性,没有其他任何的症状。
02:08
肠息肉一定要切除吗
肠息肉是否一定要切除,要根据它的病理类型决定。如果是炎性的或者增生性的,不一定要切除,因为它不一定会癌变。但如果是腺瘤性的息肉,包括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绒毛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的癌变率是大概40~60%。管状腺瘤十年癌变率是20%左右,而绒毛管状居于两者之间,所以,如果是腺瘤性息肉,一定要切除。对于炎性的或者增生性息肉可以内镜下随访,一年查一次。但是要注意,即使肠息肉切除以后,依然要定期随访,每年或者1到2年复查一次肠镜,防止复发。
肠息肉是怎么形成的
大肠息肉的出现在生活中几率比较高,其实形成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和饮食因素有关,如果经常性摄入辛辣的食物就会形成大肠息肉,另外这和遗传性因素,炎症刺激又或者是粪便刺激以及异物刺激,都有着直接的关系,会危害到个人的身体健康。
十二指肠息肉癌变吗
十二指肠息肉多为胃肠道息肉的一种,它也可能会发生癌变,但是癌变率比较低。十二指肠息肉它的形成原因是由于长期的炎症刺激,在胃肠道产生突出腔内的炎性新生物,一般都属于良性的病变,但是很容易复发。当出现十二指肠息肉时,我们一般是在胃镜下检查发现的。我们建议可以在胃镜下进行一个电凝切除术进行治疗。治疗以后我们要注意息肉术后的康复,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粗硬食物。在平时我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饮食方式,多补充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提高身体免疫力和抵抗力,保持良好的心情。然后定期复查胃镜。
语音时长 01:35

2019-10-11

53049次收听

肠息肉是怎么引起的
之所以会出现肠息肉,和许多因素有关系,比如平时喜欢吃高脂肪、高蛋白、很少吃高纤维的食物,患肠息肉的几率会大大增高。另外,胆汁代谢紊乱,遗传因素,肠道炎性疾病,基因异常,生活习惯不好等也会诱发肠息肉的出现。
肠息肉需要手术吗
肠息肉是指肠黏膜局限性隆起的赘生物,为一种良性病变,可大可小。对于一些单发的2厘米以内的息肉,或者是一些无出血倾向的,较小的宽基底息肉,可通过内镜来切除,一般只通过门诊检查治疗就行。若息肉有癌变,直径大于2厘米,此时需经下腹入腹做局部肠切除。
肠息肉能引起什么症状
肠息肉是一种从肠黏膜表面突起样,然后由于各种因素病变,并且在肠道频繁出现数目较多的息肉,并具有其特殊的临床表现时,称为肠息肉病。肠息肉病并没有明显的年龄层次划分,一般有早期一般有便血,大便习惯及时间改变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