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咀嚼肌萎缩
咀嚼肌萎缩是指因神经损伤、营养不良或长期废用等原因导致的咀嚼肌体积缩小和功能减退,主要表现为咬合无力、面部凹陷等症状。
咀嚼肌萎缩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神经损伤是常见原因,如三叉神经运动支受损会导致肌肉失去神经支配,逐渐萎缩。长期牙齿缺失或颞下颌关节疾病患者因咀嚼活动减少,肌肉可能出现废用性萎缩。全身性疾病如肌营养不良症、重症肌无力等也可累及咀嚼肌。老年人因蛋白质合成能力下降,可能发生老年性肌萎缩。部分患者与遗传性神经肌肉疾病相关,如运动神经元病。
咀嚼肌萎缩的临床表现包括单侧或双侧颞肌、咬肌变薄,面部轮廓改变,咀嚼效率降低,严重者可能出现张口困难。伴随症状可能有局部麻木、疼痛或关节弹响。诊断需结合肌电图、影像学检查和血液生化指标。治疗需针对病因,如神经修复、假牙修复、营养支持等,必要时进行肌肉康复训练。
预防咀嚼肌萎缩需保持均衡饮食,确保优质蛋白摄入,避免长期单侧咀嚼。牙齿缺失者应及时修复,颞下颌关节疾病患者应早期干预。适度进行咀嚼肌锻炼如口香糖训练,但避免过度负荷。出现不明原因的面部肌肉萎缩或咀嚼功能障碍时,建议尽早就诊神经内科或口腔颌面外科排查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