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草的作用
艾草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祛湿止痒等作用,主要用于虚寒性出血、脘腹冷痛、湿疹瘙痒等症状。艾草的使用方式主要有艾灸、煎汤内服、外洗熏蒸等。
1、温经止血
艾草性温,归肝、脾、肾经,能温煦经脉、固摄血液,适用于虚寒性月经过多、崩漏下血等症状。常与阿胶、当归等配伍使用,如胶艾汤。现代研究表明,艾叶中的挥发油成分可促进血小板聚集,缩短凝血时间。使用艾叶炭止血效果更佳,但阴虚血热者慎用。
2、散寒止痛
艾草能温通经络、驱散寒邪,对寒凝气滞所致的脘腹冷痛、痛经、关节冷痛有缓解作用。可制成艾条用于艾灸关元、足三里等穴位,或配伍香附、吴茱萸等药物煎服。寒性疼痛多表现为遇热减轻、得冷加剧,艾草通过扩张局部血管改善微循环来发挥止痛效果。
3、祛湿止痒
艾草的燥湿功效可缓解皮肤湿疹、疥癣等瘙痒症状。常用艾叶30克配合苦参、地肤子各15克煎汤外洗,或制成艾叶油局部涂抹。其挥发油中的桉叶素、樟脑等成分具有抗过敏和抑菌作用,对真菌性皮肤病如足癣也有一定效果。
4、抗菌消炎
艾草水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常见致病菌有抑制作用,可用于辅助治疗呼吸道感染、肠炎等炎症性疾病。民间常用新鲜艾叶捣碎外敷治疗疮疡肿毒,其黄酮类化合物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轻炎症反应。
5、调节免疫
艾灸可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改善过敏体质。研究显示艾烟中的某些成分能促进巨噬细胞活化,提高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过敏性鼻炎患者定期艾灸大椎、肺俞等穴位,可减少发作频率。
使用艾草需注意体质辨证,阴虚火旺者不宜长期内服;孕妇慎用艾灸腰腹部;外用可能出现皮肤过敏,建议先小面积试用。日常可将干艾叶装入香囊驱蚊防蛀,或煮水泡脚促进血液循环。储存时需防潮防霉,发霉变质的艾草可能产生有害物质。出现严重不适时应及时停用并就医。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