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泡脚的好处

70132次浏览

泡脚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疲劳、改善睡眠质量、减轻足部不适、辅助调节身体机能。泡脚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养生方式,适合多数人群日常使用。

1、促进血液循环

泡脚时温热刺激可使足部血管扩张,加快下肢血液循环,帮助缓解手脚冰凉症状。水温控制在40-45摄氏度为宜,避免温度过高导致烫伤。对于久站久坐人群,泡脚能有效减轻下肢淤血和肿胀感。

2、缓解疲劳

足部汇集人体多个反射区,泡脚能放松足部肌肉和筋膜,缓解运动后或长时间行走产生的肌肉酸痛。可配合加入适量生姜或艾叶,增强温经散寒效果。建议泡脚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避免过久引起皮肤皱缩。

3、改善睡眠

睡前1小时泡脚有助于调节自主神经功能,通过足部温热刺激传导至大脑皮层,产生镇静作用。对失眠多梦人群,可尝试加入薰衣草或合欢皮等具有安神功效的中药材。注意泡脚后及时擦干双脚,避免着凉。

4、减轻足部不适

对于足跟痛、足底筋膜炎等常见足部问题,泡脚能软化角质、缓解炎症反应。合并足癣或皮肤破损时不宜泡脚,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水温防止感觉迟钝导致的烫伤。可搭配川芎、红花等活血化瘀药材加强效果。

5、调节身体机能

根据中医理论,泡脚能通过刺激足三阴经、足三阳经等经络,辅助改善脾胃虚弱、月经不调等问题。冬季泡脚时可加入桂枝、花椒等温阳药材,但高血压患者应避免过热过久泡脚。泡脚后建议饮用温水补充体液。

泡脚时应注意保持环境温暖避风,避免空腹或餐后立即泡脚。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泡脚时间不宜超过15分钟,孕妇应咨询医生后操作。建议选择木桶或电动足浴盆维持恒温,每周泡脚3-4次为宜,可配合足底按摩增强效果。若出现头晕、心悸等不适需立即停止。

相关推荐

桂枝功效与作用
桂枝具有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等功效,主要用于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水肿等症状的治疗。
茯苓皮的功效与作用
茯苓皮具有利水消肿、健脾渗湿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水肿、小便不利、脾虚泄泻等症状。茯苓皮是中药材茯苓的外皮部分,其功效与茯苓相似但更侧重于利水消肿。
黄精的副作用
黄精作为一味健脾养胃的中药,正确服用一般不会产生明显副作用,但可能出现轻度腹胀、消化不良或腹泻等不适,饭后服用可减少此类反应,过量服用则可能导致湿邪淤积;脾虚湿盛者(表现为面色萎黄、舌苔厚腻)和中寒泄泻者(胃寒、阳气不足)应禁用,以免加重症状;服用时需去皮避免刺激咽喉,且不可生食(含黏液蛋白易致腹泻),宜煮熟、泡茶或入膳食用,建议在医生指导下控制剂量以确保用药安全。
体寒有哪些症状?
体寒的患者常有畏寒怕冷、怕吹风、喜暖喜热、腹泻便溏、四肢冰冷等症状。体寒主要是因为体内阳气不足,内部阴气过盛,导致阴阳失调。人体对营养物质消化和吸收功能减弱,以致身体对热量吸收减少,身体呈寒性。建议体寒的患者饮食上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少吃生冷食物,勿贪凉饮冷,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不能吃太多油腻的东西,避免涉水淋雨,以免湿邪外入或内生。注意保暖,天气变化时及时增减衣物。适度锻炼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体质。此外,患者还可以艾灸、拔罐、刮痧等中医外治来驱除寒气。症状严重的患者建议去正规医院,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服用中药汤剂进行调理
语音时长 01:17

2022-08-18

13892次收听

02:02
心火旺吃什么药
心火旺盛是一种中医证候名,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具有清心降压、解热镇静功效的牛黄,具有祛风散热的柴胡、防风;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黄芩等中草药。也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中成药进行治疗,如牛黄清心丸,具有益气养血、镇静安神、化痰熄风的功效,还有解热、镇静、改善心脑功能、治疗心烦不宁的功效。除用药外,患者应保持良好心态,控制烦躁情绪,避免思虑过多等,适当调节生活节奏,对缓解心火旺盛也有不错的效果。
中医纳差的辨症分型有什么
中医纳差有饮食停滞、身体或脾胃虚弱、肝火犯胃等不同原因引起的分型。饮食停滞和身体、脾胃虚弱都可以引起纳差,饮食停滞多见于小儿,如吃得太多,吃多了就停食了,就容易导致纳差,不想吃饭,但是更常见的是脾胃虚弱,脾胃虚弱有很多原因,比如说手术以后伤了脾胃也可以引起纳差。还有肝火犯胃也可引起纳差,比如特别着急上火时就没有食欲,高兴时食欲就比较旺盛,中医认为叫肝火犯胃引起的纳差。这几型纳差服用中药效果还是不错的,都可以改善纳差的症状,常用的治疗纳差的方药焦三仙,就是焦神曲、焦山楂、焦麦芽,还有炒谷芽、鸡内金等。
语音时长 01:06

2021-12-30

56381次收听

有哪些去湿气的好办法
体内湿气不重时,食疗对祛湿有一定的帮助,常见的食疗方有薏米红豆汤、冬瓜排骨汤、健脾祛湿汤、玉米须汤等,在烹饪苦瓜、生菜等凉性蔬菜时,最好加些葱、姜,来减轻寒凉之性。少吃西瓜、梨等凉性水果以及生鱼片、冰淇淋等生冷食物。当症状比较重时,建议运用中医中药来调理。中医认为,产生湿气的根源在于脾虚,所以在祛湿的时候,以健脾运化为主,配合利水渗湿,为服用方便可以选择一些中成药,比如参苓健脾胃颗粒,具有补脾健胃、补气利湿的功效,长期服用能有效祛除脾胃虚弱引起的体内湿气。艾灸也有较好的祛湿效果,平常可以艾灸中脘、足三里等穴位,每天10~15分钟。
语音时长 01:11

2021-11-10

23210次收听

孩子老上火有哪些原因
主要上火的原因是免疫力下降,引起免疫力下降的原因,对孩子来说,多数是饮食的问题比较多见。因为儿童的心智发育不健全,接受外界的精神刺激,引起上火可能性比较小,另外孩子对于饮食的控制,自制力不够,食用一些容易上火的食物,时间长就容易上火。像孩子吃肉比较多,吃蔬菜比较少,因为儿童咬合力不够,所以特别容易吃一些软的食物,像一些肉类的食物比较爱吃,如果吃的肉比较多,像羊肉或者是鸡肉之类的,这类肉吃的多就容易上火。另外就是小孩贪玩,睡眠时间比较少,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纠正,也容易造成免疫力下降,出现上火。因此孩子经常上火的原因,不外乎两点,一个是饮食的问题,另外是不好生活习惯的问题。
语音时长 01:30

2021-06-25

101676次收听

如何排湿气减肚子
要想排除体内湿气,快速达到减肚子的效果,还需要挑选正确的方法,比如应该加强运动,促进于体内湿气的排出,另外需要保证小便和大便的通畅,可以通过饮食调理、中药调理。在遇到多雨的季节,需要加强调理。
长痘是排毒吗
出现痘痘并不是因为身体有过多毒素堆积所致,多数是因为常常吃甜食所致。一些患者家里的被褥和床单不干净,也会造成细菌对皮肤进行刺激,导致痘痘的出现。另外,长期处于坏心情中,也会导致痘痘出现。所以长痘并不是排毒,而是有可能出现了以上几个问题。
03:10
腋下出汗多是怎么回事
腋下出汗多可能由于腋下汗腺发达,紧张等因素导致。腋下汗腺发达者夏季或活动后出汗就比较多,也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有些人在紧张或特定环境的因素出汗比别人多可能环境因素或内分泌因素造成。大部分情况下不需要处理腋下出汗多的症状。如果腋下出汗特别多,可以参考每个人的具体的情况选用清热止汗的中药或者做汗腺的切除术来解决这个问题。一定要具体区分是由于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导致腋下出汗,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相应的解决方法。
湿气重如何调理
湿气重怎么调理?首先湿气重的人大多是饮食油腻,缺乏运动,那么建议平时多运动。运动可以缓解压力,促进身体器官的运作,加速湿气排出体外,比如跑步、游泳、瑜伽、太极等等,有助于活化气血循环,增加水分代谢。另外可以做拔罐的疗法。拔罐是传统的中医常用的一种治疗疾病的方法,这种疗法可以驱寒去湿,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祛除瘀滞,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而且拔罐相对操作比较方便,可以在家中自我的养护身体,祛除湿气。
语音时长 01:40

2019-09-04

60235次收听

01:25
中医四诊是什么
中医四诊指的是望、闻、问、切四种诊查疾病的方法。望诊是指观察患者的神色形态的变化,包括面色以及舌象;闻诊是指听患者说话的声音和气味的一些变化;问诊则是要详细地询问患者发病的情况,以及有什么不适的症状;切诊包括脉诊和触诊,其中,脉诊就是切脉,也就是把脉,它是中医诊断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中医四诊是调查了解疾病的四种方法,不能够互相取代,将四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也就是四诊合参,才能全面系统的了解病情,为中医的辨证论治提供依据。
01:45
睡觉流口水是怎么回事
睡觉流口水可能跟跟睡姿有关、口腔疾病的问题、常见脑血管疾病等都会引起流口水的症状。一、睡觉流口水跟睡姿有关,有时候不当的睡姿也导致口水流的过多,这时只要调整睡姿,睡觉流口水情况就会缓解。二、睡觉流口水还要注意口腔疾病的问题,包括牙龈炎、龋齿都导致口水分泌增多,这时病人要到医院的口腔科,去明确病因三、脾虚的病人也会出现口水较多情况,这时不要吃生冷刺激东西,不好消化的食物四、常见脑血管疾病也导致口水分泌过多,都属于病理性的症状,因为神经系统的病变而导致口水多。
02:22
湿气的穴位保健
湿气的穴位保健是用取脾经胃经的穴位为主来祛除湿气。脾胃是生湿的源头,脾是运化水湿的,脾受到伤害,水湿不能完全运化,就在身体内堆积,形成大便稀溏、不成形等问题。用的最多的穴位叫阴陵泉穴。阴陵泉穴,属足太阴脾经,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内侧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处,其主要功能是排渗脾湿。有运中焦、化湿滞的功效,适当按摩,可以利小便,让体内的湿邪从小便而出,从而有利于脾的气机运行恢复。丰丰隆穴是化痰的要穴,湿邪重浊,粘稠的是痰,所以丰隆穴配阴陵泉穴是祛湿的两个非常重要的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