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多发性骨髓瘤:抽血验尿就能发现端倪

发布时间:2018-07-0950730次浏览

抽血、验尿都查什么?要花多少钱?

通常,怀疑多发性骨髓瘤的患者,要空腹抽血化验,看看球蛋白是不是升高了、有没有贫血;再做一个24小时尿液检查,看看24小时尿尿中的轻链及24小时尿蛋白是不是增高了;或者做一个蛋白电泳检查,看有没有异常的M蛋白;这些检查结果汇总成一个报告单,就叫做M蛋白鉴定。M蛋白鉴定结果如果是阳性,就高度怀疑多发性骨髓瘤,接下来的诊治方向就明确了。当然同时也要排查一下其它疾病。

抽血、验尿检查对患者的伤害比较小,检查费也不高,不超过1000元钱,医保都能报销。以前这些检查大概7~10天出结果,

目前很多外地患者拿着标化验,为了让患者不白跑一趟 ,关于留取24小时尿液标本的问题需要提醒大家一点。比如从今天早上6点开始留尿,一直到明天早上6点,这段期间的所有尿液都存放在一个大瓶子里面,这就是24小时尿。要记下尿液的总量是多少毫升,然后拿一个试管取10毫升尿送去做检查。检查时医生会询问24小时尿液的总量,通过计算这10毫升尿液中轻链、尿蛋白等指标,计算出24小时总尿量的轻链、蛋白尿值是多少。建议提前一天早晨开始留尿,满24小时正好是第二天早晨,可以直接空腹抽血,一并送去化验。

  骨髓穿刺检查必须做吗?目的是什么?这个检查疼吗?

高度怀疑多发性骨髓瘤收住院的患者,要做骨髓检查,查一下染色体、基因、骨髓形态等,看骨髓里的异常浆细胞占多少,还要鉴定这异常的浆细胞是不是恶性的。另外,90%的患者都会出现骨病,所以要做全身骨骼的检查,比如颅骨、骨盆的X线片或者CT,胸腰椎的核磁,经济条件允许还可以做全身的PET-CT。医生会根据这些结果来确诊是不是多发性骨髓瘤。调查问卷、抽血验尿做M蛋白鉴定、骨髓检查,被称为多发性骨髓瘤筛查的三部曲。

很多患者惧怕做骨髓穿刺检查?想象着拿针抽骨髓,那得有多疼!所以这个检查能不做就不做。我给大家打个比方,很多胃病患者不想做胃镜,就会先做造影等一系列检查,可最终要想确诊是什么病,还得做胃镜,因为胃镜能直接看到病变位置,并且能取到病变组织做病理。骨髓瘤也是一样,刚开始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可能会先抽血查尿,但最终确诊还是要做骨髓检查。其实骨髓穿刺一点也不可怕,白血病患者一个月就要抽一次骨髓,检查时在骨头上穿一根细针,只抽取一滴或者1~2毫升的骨髓,对身体没有什么影响。

另外,大家别把骨髓穿刺和腰穿弄混了,做腰穿抽的是脑脊液,检查后患者要躺4~6小时,避免出现头疼、腰疼。骨髓穿刺后当时就能下床活动,只要注意三天别洗澡,以防止扎针的地方感染就可以。很多患者做骨髓穿刺之前害怕得不行,做完之后都觉得没有想象中那么恐怖,也不是很疼。

相关推荐

多发性骨髓瘤初期的药物治疗
多发性骨髓瘤主要是阻止和延迟疾病发展,减少症状,同时干预治疗引起的副作用,在平时治疗时可输红细胞,加用雄激素刺激造血干细胞改善贫血,积极抗感染治疗,那么,多发性骨髓瘤初期如何用药呢?
多发性骨髓瘤化疗后吃什么比较好
多发性骨髓瘤化疗后的饮食?提到多发性骨髓瘤,相信很多人并不是很了解,多发性骨髓瘤时刻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化疗后要注意饮食是否合理,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多发性骨髓瘤化疗后的饮食:
多发性骨髓瘤的各种症状
多发性骨髓瘤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痛苦,同时也给家人也带来了烦恼,多发性骨髓瘤不仅是一个严重的疾病,而且它的误诊率也很高,所以大家对多发性骨髓瘤的症状一定要有所认识,下面就带大家来了解多发性骨髓瘤的各种症状。
多发性骨髓瘤为何难治
好多人在得了多发性骨髓瘤后,跑遍大大小小的医院,拜访数不清的名医,但病情依然得不到好转,主要是因为这种病的治疗难度比较大,必须要有信心和配合医生合理科学治疗,才有治愈的希望,那么多发性骨髓瘤为何难治呢,我们来一起了解下吧。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能活多久
多发性骨髓瘤能活多久:多发性骨髓瘤是近年来增长很快的一种血液恶性肿瘤,近几年有很多新型的药物让骨髓瘤的预后有明显的改观,新型药物组合治疗后,骨髓瘤病人的存活率远远超过了传统药物、普通化疗时期,使骨髓瘤病人的生活质量和长期生活的机会大大的升高。随着新药物的不断的进入国内和上市以及纳入医保范围、医疗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相信在未来,经过长期的用药,规律的诊治,能使病人达到生活质量不受影响的程度。所以我们应该逐渐把骨髓瘤作为一个慢性病去对待,不把它当作一个肿瘤,让他们用一些口服药,就能达到一个长期生存生活质量不受影响的程度。对骨髓瘤病人远期及以后,我们是充满希望的。
语音时长 02:57

2020-02-27

50564次收听

骨髓瘤病因
我们说所有的血液病它的病因并不是很明确。比如说骨髓瘤,它可能是由于有遗传的因素,但它不是遗传性疾病,它可能某一些家族有遗传倾向,更容易出现这样的疾病。还有像我们的环境因素、工作环境或者是生活的环境,可能有一些辐射、物理辐射,我们常指的是像X线、伽马射线,甚至是核辐射、核泄漏最可怕会造成你骨髓造血功能的异常,基因的突变,出现恶性的肿瘤。那么还有一些生物因素,比如说长期反复的一些感染会损伤我们的骨髓,造成基因的突变。那么还有年龄,一些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那么他更容易出现基因和染色体的异常,从而会出现恶性血液病,或者是其他的一些实体瘤。往往会跟这些原因有关系。
语音时长 01:41

2019-06-20

65831次收听

01:54
骨髓瘤是怎么引起的
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物因素、年龄因素都可能引起骨髓瘤。一、遗传性因素,骨髓瘤并不是遗传疾病,但在某家族有遗传倾向,更容易出现此疾病。二、环境因素,工作环境或者生活环境的因素,如接触辐射,X线、伽马射线、甚至是核泄漏等均造成骨髓造血功能的异常和基因的突变导致骨髓瘤。三、生物因素,如长期反复的感染损伤骨髓,造成基因的突变。四、年龄因素,老年人随年龄的增长,更容易出现基因和染色体的异常,从而出现恶性血液病,即骨髓瘤。
骨髓瘤肾损害的预防
多发性骨髓瘤预防肾损害:第一,要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只有把异常的骨髓瘤细胞消灭,产生的小分子蛋白减少以后,对肾脏的影响才会小一些;第二,治疗时可能会出现高尿酸,这时要进行水化,让水多一点使尿酸不要沉积在肾脏,避免肾脏的损害;第三,除了饮水还要碱化尿液,让尿酸多溶解一些在尿中,不要沉积在体内。主要是通过这三方面来预防肾脏的损害。
语音时长 01:03

2018-09-21

59519次收听

多发性骨髓瘤有哪些症状表现
多发性骨髓瘤主要是crab症状,可以有贫血、肾功能损害、骨质破坏、淀粉样变性、高钙血症等。骨髓瘤是一个特别容易被误诊的疾病,起病非常不典型,50%的骨髓瘤患者都存在误诊的情况。所以大家有各种不适要及时诊断治疗。
语音时长 01:30

2018-09-14

62127次收听

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和治疗误区
以MM中老年多见,骨痛为MM最常见症状,接诊此类患者应及时行X线或CT检查,如有骨质破坏需完善血清蛋白电泳及尿M蛋白、轻链检查。对骨痛伴贫血或反复感染及血红细胞沉降率增快者,应考虑恶性肿瘤骨转移、结核或MM的可能。若X线检查存在溶骨性病变或广泛骨质疏松、有高浓度免疫球蛋白或单克隆轻链、骨髓中形态异常浆细胞>15%,3项中有2项阳性,即可排除其他疾病而诊断为MM。
02:34
多发性骨髓瘤病程中如何管理自己
病人和家属要学会自我管理。如饮食方面要注意少吃主食、甜食,防止血糖的升高。同时防止感冒发生,感冒后病情容易加重。平时要避免便秘,保持大便通畅等等。住院期间要随时和大夫沟通,一般三个月要复查一次,尤其老年人要随时督促。
02:57
得了骨髓瘤家庭困难还有没有其它办法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恶性浆细胞病,是长在骨髓里边的肿瘤,浆细胞增多后,免疫球蛋白增多,病人会出现感染,病人有贫血及血钙的升高,严重时候会尿毒症。有些困难的家庭会因为没钱治病从而耽误治疗。一种方法是参加临床实验。第二种是购买仿制药。
从哪些方面可以判断是否患有骨髓瘤
骨髓瘤的症状很多,最常见的有:一、贫血,病人会出现乏力、苍白、心慌、胸闷等症状。二、骨质破坏,病人会出现骨痛,比如腰背部的疼痛,甚至疼到行动不利。三、血钙的升高。四、肾功能的衰竭,其表现为尿量减少,尿里泡沫增多。
语音时长 01:18

2018-04-23

54040次收听

01:34
多发性骨髓瘤哪些可以进行骨髓移植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进行骨髓移植,一般来讲就是自体造血干细胞的移植。患者通过诱导化疗后身体体能、心肺功能得到部分缓解,在这情况下医生即可采取动员方案,将干细胞采集出来,进行自体移植从而达到延长患者生存的目的。
01:44
多发性骨髓瘤饮食需要注意什么
少食嘌呤类食物,尤其是汤类。多发性骨髓瘤是多脏器的损伤,最容易损伤的部位是肾脏,所以当骨髓瘤患者出现肾脏轻微损伤或还未损伤时,一定要少食嘌呤类食物。尤其是汤类,因为汤里营养原料较高,嘌呤物质含量多患者喝完后容易出现尿酸高、肾功能衰竭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