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血小板减少的原因

54148次浏览

血小板减少可能由遗传因素、免疫异常、感染、药物反应、骨髓疾病等原因引起,主要表现为皮肤瘀斑、牙龈出血月经量增多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完善血常规、骨髓穿刺等检查明确病因。

1、遗传因素

部分先天性血小板减少症与基因突变有关,如MYH9相关疾病、Bernard-Soulier综合征等。这类患者自幼可能出现反复鼻出血、皮下血肿,需通过基因检测确诊。治疗以预防出血为主,严重时可输注血小板或使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

2、免疫异常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常见病因,机体产生抗血小板抗体导致破坏加速。患者除皮肤黏膜出血外,可能伴乏力症状。诊断需排除其他病因,治疗可选用醋酸泼尼松片、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等药物。

3、病毒感染

EB病毒、巨细胞病毒等感染可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导致血小板生成减少。常伴随发热、淋巴结肿大等感染症状。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如更昔洛韦氯化钠注射液抗病毒,同时监测血小板变化。

4、药物影响

肝素、磺胺类抗生素、化疗药物等可能引起药物性血小板减少。通常在用药后1-2周出现瘀点,停药后逐渐恢复。严重出血时可考虑输注血小板,必要时使用氨甲环酸氯化钠注射液止血。

5、骨髓疾病

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骨髓病变会导致血小板生成障碍。患者多伴贫血、感染等全血细胞减少表现,需骨髓活检确诊。治疗包括环孢素软胶囊等免疫抑制剂,或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血小板减少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使用软毛牙刷减少牙龈出血风险。饮食可适量增加富含维生素K的西蓝花、菠菜等绿叶蔬菜,但需避免过量摄入可能影响凝血功能的大蒜、生姜等食材。定期复查血常规,出现头痛、呕血等严重出血表现时需立即就医。

相关推荐

血小板减少症是怎么回事
血小板减少症可能由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脾功能亢进、药物副作用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糖皮质激素治疗、血小板输注、免疫抑制剂治疗、脾切除术、调整用药等方式治疗。
血小板减少好治吗
血小板减少是否好治需根据具体病因和病情严重程度判断,多数患者通过规范治疗可有效控制症状。血小板减少可能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药物副作用、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
吃哪些能补血小板
日常的饮食对血小板计数的高低,没有明确的影响,所以吃什么也不造成血小板计数的上升。中医认为花生衣,也就是花生皮的提取物泡水,可能有一定提升血小板的作用,但是临床上看作用非常微弱。血小板降低的时候,无论是放化疗引起的,还是一些免疫机制破坏引起的,可以通过药物来提升血小板,比如促血小板生成素、白细胞介素-11,还包括一些作用于血小板生成素的受体药物,这些药物都有肯定的提升血小板的作用。在一些紧急情况下,比如血小板特别显著的降低,特别是小于20×109/L或者血小板降低伴有明显出血,这时候可以通过输入血小板来紧急提升血小板数量。碰到血小板降低的情况,建议大家到医院血液科就诊,明确原因,而不是盲目的通过食补来提高血小板。
语音时长 00:53

2021-12-30

59812次收听

小伤口流血不止原因
小伤口流血首先看有没有全身性的因素,比如有些血友病的病人缺乏凝血因子,可能会流血不止。还有些人,比如各种原因造成的血小板下降、凝血因子的缺乏,也会造成流血不止。还有局部性的因素,比如首先看一下出血是一个动脉性的出血和静脉性的出血,或者是毛细血管的渗血。另外有些病人因为各种原因会使用一些抗凝的药物,比如抗血小板的药物阿司匹林、波立维,包括低分子肝素等一些抗凝血药物,这种情况下,病人的凝血机制被人为地降低了,出现小的伤口有可能会出现流血不止。
语音时长 02:25

2021-09-29

77099次收听

01:44
血小板输注的注意事项
首先输注血小板有严格的适应症,过度的盲目输注血小板对病人只有害处,而不能带来临床的获益。血小板小于20×109/L属于严重的血小板降低,往往伴有一些自发的出血,这时具备输注血小板的适应症。血小板是一种新鲜的血液采集物,不能长期存放,从输血科拿到临床科室以后,应该在规定时间内输注完毕。输注时观察病人有没有皮肤瘙痒、红疹这些过敏的反应。也有一些病人可能会因为输血反应,导致胸闷、憋气、血压下降、心率增快等等,出现这些问题,要迅速向值班医生或者主管大夫反映,避免出现严重的危及生命的过敏反应。
01:46
提升血小板的方法
提升血小板的方法,要根据不同的病人、不同的疾病、血小板降低的不同程度,采取不同的方法处理。轻度的血小板降低,特别是血小板稳定在50×109/L以上,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血小板严重的降低,特别是小于20×109/L以后,需要血液科进行紧急干预,在不同情况下有不同的需求。一些放化疗的病人,为了保证放化疗的顺利进行,需要提前进行干预,常用的提升血小板的药物有促血小板生成素、白细胞介素-11等,多数可以有效的提升血小板数量;在紧急情况下使用提升血小板的药物,不能迅速提升血小板,也可以通过血小板输注的方式紧急提升血小板。
血小板测定有什么临床意义
血小板测定的临床意义主要是用来诊断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此外,还可以用来诊断一些血小板减少或者增高的其它疾病。比较常见的有骨髓造血功能受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血小板高要怎么办
血小板计数是血常规中常见的指标,指标过高或过低都会有相应的危害,血小板计数一般在一百五到三百五乘十的九次方每升这个范围。血小板计数超过三百五乘十的九次方每升为血小板计数增高,但增高会对人体造成实际损伤的范围是因人而异的。例如血小板的值在正常范围内,却患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患者也会容易出现血栓,建议需服用阿司匹林等抗凝药物,当血小板计数高于六百乘十的九次方每升时,会增大形成血栓的可能,所以对于血小板计数升高的患者,我们建议服用抗血小板的药物。然而当血小板高过100万时,血小板的功能反而会降低,这时则不建议服用阿司匹林的抗凝药物。所以一般血小板在四百到六百乘十的九次方每升则更建议去服用或配合服用阿司匹林等抗凝药物。
语音时长 02:15

2020-02-27

63269次收听

为什么是平均血小板体积低
在血常规当中我们要关注血小板减少或者增加,这是我们血常规当中必需要关注的事项。血小板的正常值的范围是一百乘十的九次方每升到三百乘十的九次方每升,不同的单位目前的参考值有可能调整到一百五到三百五乘十的九次方每升。但是一般超过四百乘十的九次方每升,就会提示是一个小板增多症的情况,小于一百乘十的九次方每升则代表血小板减低。在这个当中还有一项指标叫血小板的体积,这个计数多数来说只是提示,都是降低的情况,很少的时候一个血小板增高,反而是血小板体积的减低,是一个常见的情况,也可能是和机器的设置有一定的关系,一般临床上这个指标不再做太多的关注。
语音时长 01:40

2020-02-27

59429次收听

02:46
血小板高是怎么回事
血小板增高是我们血液科常见的一项指标,血小板增高会造成血栓,所以当小板增高时要找到病因。血小板增高的病因有继发的原因,也有原发的原因。继发的原因是炎症,包括肿瘤,身体出现肿瘤的性质疾病时,可以引起血小板的增高。常见的肿瘤包括肺癌、胃癌、前列腺癌,这些都可以造成血小板的增高,当然我们血液学的肿瘤也可以引起增高,比如说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还有原发血小板增多症。针对不同的病因,要找到相应的治疗方法。尤其对血小板升高的疾病,还要注意排除,针对血小板增多,还是有可能隐藏了一些疾病,所以我们要密切地去寻找,及时地作出判断。
03:36
血小板低怎么治疗
治疗血小板减少需对血小板的计数连续观察及时用药,并根据不同的病因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血小板降低分为不同的程度,血小板减少是血常规的化验单上常见的指标内容,包括免疫性相关的血小板减少、恶性肿瘤或者放化疗之后血小板的减少。血小板正常的范围是(150~350)×10的9次方/L,当血小板计数是100×10的9次方/L以下时属于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小于20×10的9次方/L则有致命风险。当病人因放化疗后引起血小板的减少,如果出现连续下降的趋势,需及时用药。免疫性血小板减低如ITP,因病人长期用药产生耐药性则不需要保证血小板计数在100×10的9次方/L以上,保持在(40~50)×10的9次方/L就相对安全。
血小板压积偏高怎么办
一般情况下,血小板压积偏高可能是生理性增高导致的,也可能是严重脱水、血小板增多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脑梗死等因素导致的,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具体分析如下:
血小板压积偏高怎么回事
血小板压积是血液检查中的一个参数,用于评估血小板的活化程度。正常情况下,血小板压积范围较窄,通常在0.1%至0.3%。如果血小板压积偏高,可能与炎症反应、细菌感染、血栓形成风险增加、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有关。如果血小板压积偏高,建议咨询医生以获取进一步的评估和诊断。
如何治疗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减少症按疾病对应治疗,一定要找到疾病的源头。血小板减少,病人的临床表现就是出血。血小板减少症原因可能有几十种,如有再生障碍性贫血性血小板减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骨髓纤维化等等。不同的血小板减少,它的治疗也不同。
语音时长 01:14

2018-09-14

53304次收听

02:00
血小板减少症怎么治疗
血小板减少症要进行治疗,但是不同原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要根据相应的病因进行治疗,主要的治疗原则包括去除病因的治疗、输注血小板的支持治疗。具体如下:1、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的治疗主要是应用糖皮质激素,大部分患者通过糖皮质激素的治疗能够达到比较好的效果;2、部分血小板减低比较严重的患者可以进行丙球的输注治疗,还有一些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血浆置换等;3、有些患者血小板减少可能是因为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造血功能不好或免疫性的因素,要进行免疫抑制剂的治疗,最常见的是环孢素;4、如果患者是重度或者极重度的患者,有合适的供者,可以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5、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或急性、慢性白血病引起的血小板减少,部分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化疗,化疗以后再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6、部分患者如果由感染等因素引起,病因去除以后血小板自然会长起来,只需要在血小板减低比较明显的时候进行血小板输注,另外需进行抗感染治疗,帮助患者度过感染期,血小板最后能够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