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血液病有哪些症状

58537次浏览

现在贫血的人越来越多,很多患者会突然性的流鼻血,且次数频繁。血对人来说是身体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流失过多的血不仅会影响身体的政策运作,轻则头晕、恶心或心悸,重则可直接导致死亡。我国很多人患有血液病,那血液病有哪些症状呢?

一、血液病有哪些症状
  1、贫血
  血液病患者最常见的症状就是贫血,但是贫血并不能被称为是一种疾病,一般健康的人也会贫血,还有一些特殊患者,由于体内的血细胞组织和器官血氧缺乏,导致血液发生病发,引发血液病。但是也并非所有的血液病患者会出现贫血。
  2、突发性出血
  有很多血液病患者会突发性的出血,最常见的就是流鼻血,还有可能会出现皮肤出血点、淤肿,甚至还会涉及到口腔黏膜和牙龈出血。这种突发性出血的现象并没有办法控制,一般出血的特点为全身性,并不会局部出血。而且出血量和出血的伤口并不会成正比,甚至有时候会出现无创伤出血。

3、黄疸
  还有一部分患者,在患有血液病的同时也会出现黄疸,黄疸是因为血液中含有胆红素,导致巩膜和皮肤黄染。
  4、脾、肝肿大
  肝脏和脾脏是人体中最主要的造血器官,如果这两个器官发生肿胀、变大,应该马上警惕是否患有血液病。
  二、血液病患者的预防
  1、保持生活环境的清洁
  居住的场所要尽量的明亮、干净,天气好的时候,要经常的通风,每天消毒。出门尽量戴口罩,以防呼吸道感染。尽量不要去人多的地方。

2、保持个人卫生
  注重个人卫生,勤洗勤换衣物,要将衣物在阳光下暴晒、消毒。早晚刷牙、饭后漱口、防止口腔感染,保持口腔卫生。
  3、保持运动
  天气晴朗的时候,可以出去晒晒太阳,做一些深呼吸、咳嗽等运动。

相关推荐

献血的危害有哪些
献血在规范操作下通常是安全的,但可能出现短暂头晕、局部淤青或针孔感染等轻微反应,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发生晕厥或献血相关循环超负荷。献血后头晕多与短暂血容量减少有关,表现为站立时眼前发黑或轻微眩晕,通常平卧休息10-15分钟可...
血液五项检查哪些
血液五项检查医学上的全称叫血液检查五分类,血液检查五分类就是常说的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里面主要包括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定量、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在白细胞计数的同时,还需要通过检测手段,对白细胞的组成进行分类。白细胞主要可以分为五类常见细胞,就是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细胞、嗜碱细胞和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的升高常见于一些感染性的疾病。而淋巴细胞比值的升高,往往常见一些病毒感染所导致的。嗜酸细胞在人体患有一些免疫系统疾病、过敏、寄生虫等等的时候常见升高。嗜碱细胞的升高比较少见,一些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病人,或者骨髓增殖性疾病的病人,可以看到嗜碱细胞的比例很明显的升高。单核细胞比例的变化,一些血液系统疾病,比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可以看到显著的升高。
语音时长 01:01

2021-12-30

77177次收听

血小板偏低的原因是什么意思
血小板偏低的原因非常多,一般可以分为血液系统疾病引起的血小板偏低,和非血液系统疾病继发的血小板的减少。血液系统疾病引起血小板偏低,常见的有再生障碍性贫血,由于骨髓衰竭导致的血小板的减少,一些免疫机制引起的免疫性的血小板减少,这时候体内产生血小板的抗体、血小板的破坏速度增加,导致了血小板的降低。白血病、淋巴瘤等血液系统肿瘤可以抑制血小板的生成,加速血小板的破坏,导致血小板降低。非血液性疾病,常见的比如一些长期慢性的感染、一些风湿免疫系统疾病、一些肝肾功能的损害也能通过不同的机制导致血小板的降低。一些药物比如常用的一些抗生素、一些治疗甲亢的药物也能引起血小板的减少。当然其肿瘤,包括肿瘤的放化疗,也可以引起不同程度的血小板的降低。
语音时长 00:57

2021-12-30

70179次收听

红细胞低是什么原因
红细胞低临床上说的就是贫血。红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减少或者红细胞压积的降低,都是贫血的表现,都是诊断贫血的重要的证据。所以临床上出现了红细胞的减小,要尽快到血液科去就诊,看看他红细胞减小的程度,也就是贫血的程度。再一个,通过血液系统的详细的检查,确定贫血的原因。临床上最多见的还是缺铁性贫血,表现为红细胞的减少、血红蛋白的减少,红细胞的减少和血红蛋白的减少并不平行。血红蛋白的减少更重于红细胞的减少,临床上表现就出现了一个小细胞低色素的贫血,也就是红细胞平均体积很明显的降低。通过铁代谢的检查,往往可以确证他是缺铁性的贫血。经过补铁治疗以后,病人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就会迅速的恢复到正常。而一些巨幼细胞性贫血,往往血红蛋白的降低幅度要轻于红细胞的降低幅度,临床上可以看到细胞体积的增大。经过叶酸、B12的测量,是叶酸、B12的缺乏,补充叶酸、B12以后多数可以迅速纠正。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比如再生障碍性的贫血、一些其他血液病引起的贫血,或者其他非血液疾病继发的贫血,也都可以引起红细胞的减少。
语音时长 01:16

2021-12-30

60438次收听

D-二聚体偏高是什么原因
D-二聚体来源于纤溶酶溶解的交联纤维蛋白凝块,主要反映是纤维蛋白的溶解功能,在临床上主要是应用在静脉血栓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的诊断。D-二聚体定性检测是阴性,如果进行定量检查应该小于200μg/L。D-二聚体增高或检查的结果阳性,往往见于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的相关疾病,如高凝状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肾脏疾病、器官移植排斥反应、溶栓治疗等。另外,当机体血管内有活化的血栓形成,或者伴有纤维溶解活动的疾病,D-二聚体也会明显升高,常见的疾病如心肌梗死、肺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脑梗死等;一些感染、手术、肿瘤方面疾病、组织坏死的情况下也会导致D-二聚体升高;此外一些人体自身免疫性疾病,例如风湿性心内膜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也可能会引起D-二聚体升高。D-二聚体的定量检测除了诊断疾病外,在临床上,还可以定量反映药物的溶栓效果,对于评估溶栓肿瘤效果,对于各种血栓性疾病的治疗效果评价,筛选新形成的血栓方面疾病等,都是有一定帮助的。D-二聚体升高的情况下,身体处于形成血栓的高风险状态,此时要尽快进行原发病的确诊,根据DVT评分评分标准来启动预防血栓形成的方案。可以选择一些药物进行抗凝治疗,比如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或者是服用利伐沙班,对血栓的形成有一定预防作用,已经形成血栓性病变的需要在黄金时间内尽快溶栓肿瘤,并定期复查D-二聚体。
语音时长 02:06

2021-12-30

83744次收听

孕期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高是什么原因
中性粒细胞是白细胞中占比例最高的一种,中性粒白细胞是百分比是50%-70%,孕期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高可能的原因有:第一,妊娠期生理性反应。女性怀孕后全身血容量增加,全血细胞增高,其中白细胞升高是以中性粒细胞成分升高为主的。所以妊娠中后期进行血常规检查时,会发现白细胞,特别是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这属于一种正常的生理性反应,这种升高幅度比较小,和炎症时的中性粒细胞升高是不一样的,孕妇也不会引起发热、疼痛等炎症反应。在产后1周左右,复查血常规发现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会逐渐降至正常。第二,如果妊娠期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高的幅度比较大,此时可能是出现细菌或病毒感染,孕妇一般会伴有发热、流鼻涕、咽喉疼痛等正常,此时可以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无论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都应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第三,一些全身性疾病,可能会引起中性粒细胞的明显升高,特别是妊娠中晚期,如果发生了妊娠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子痫发作造成肾损害,此时也可以出现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升高。第四,妊娠期的一些特殊情况,如应激创伤之后,也可能出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高的情况,特别是饮食不当造成的急性腹泻、食物中毒、co中毒、失血过多造成休克状态等。
语音时长 01:59

2021-12-30

60453次收听

02:27
淋巴细胞偏高的危害有哪些
淋巴细胞偏高的危害与引起淋巴细胞偏高的具体原因有密切相关。引起淋巴细胞偏高的原因有很多,最常见的是病毒性感冒,对人体危害比较小,但是也会造成一些不适,影响日常生活和学习,患者一般会出现发热、咳嗽、咽疼、浑身酸痛、打喷嚏等症状,经过一段时间治疗以后,感冒症状可以逐渐消失。但是如果是血液系统疾病造成的淋巴细胞偏高,对于人体的危害性就比较大,如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由于淋巴细胞在骨髓中大量增殖释放到外周血中,此时患者可能出现高热、出血、贫血、全身疼痛症状。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死亡率是很高的,严重危害病人的健康。从血常规检查结果看,淋巴细胞升高的幅度不同,代表的疾病不一样,对人体的危害性也不同。如果仅仅是轻度的淋巴细胞偏高,一般没有多大危害,此时就是病毒感染的表现,经过7-10天的抗病毒治疗,身体的各种不适症状就会逐渐消失的。但是血常规检查如果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增多,可能是血液系统的疾病,如急性或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这种情况下需要进一步进行外周血形态检查、骨髓穿刺等进行病因诊断,一旦确诊为白血病,一定积极进行治疗,否则会有生命危险。总之,当淋巴细胞偏高时,一定要看一下升高的幅度,看一下病因来分析可能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同时针对病因积极使用药物进行治疗,将危害降到最低。
01:43
平均血红蛋白量偏低是什么原因
平均血红蛋白量偏低的病因包括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炎症性贫血。缺铁性贫血,临床表现为典型的小细胞性低色素性贫血。除平均血红蛋白降低以外,还可见到平均红细胞体积降低、平均血红蛋白含量降低,通过有效的补铁治疗,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可以迅速恢复正常范围。地中海贫血由于血红蛋白肽链合成障碍,也可以导致平均血红蛋白含量降低;炎症性贫血是由于体内存在慢性疾病,导致铁的利用障碍。发现平均血红蛋白含量降低时,建议到血液科就诊,根据病因进行有效治疗。
02:03
红细胞低是怎么回事
临床上红细胞低就是贫血。红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减少或者红细胞压积的降低,都是贫血的表现。出现红细胞减小要尽快到血液科就诊,看贫血的程度,通过血液系统的详细的检查确定原因。红细胞低的原因有:一,最多见的缺铁性贫血,表现为红细胞、血红蛋白的减少。经过补铁治疗,病人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会迅速的恢复到正常。二,巨幼细胞性贫血,补充叶酸、B12以后,多数可以迅速纠正。三,再生障碍性贫血、一些血液病、非血液疾病继发的贫血,引起红细胞的减少。
03:04
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偏高是什么病的征兆
白细胞中中性粒细胞的比例占比最多,第二占比多是淋巴细胞,若中性粒细胞比例偏高,实际是相对简单的疾病,最常见的是细菌感染造成的问题,通过抗生素的抗感染治疗后中性粒细胞的比例会逐渐回落。中性粒细胞升高的时长较长,有时和感染过程不平行,要多做监测,一般在两三个月到半年,中性粒细胞的变化有时就会回落。如果中性粒细胞持续升高,可能是骨髓增殖性疾病,主要是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是一种以成熟粒细胞增多为主的一种疾病,相对贫血血小板减少的发生会比较温和,但若中性粒细胞升很高,会有血栓风险。
03:42
血小板高吃什么药好
血小板升高如果需要治疗,首先要明确血小板升高是一种什么样原因引起的。一般反应性的血小板升高,无需用太多的药物来治疗,主要是通过监测即可改善。一般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主要是通过像羟基脲药物治疗,但羟基脲这样的药物,本身是一种化疗药,不太适合长期的应用。还可通过干扰素,来控制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血小板增多,一般是通过长期的治疗模式。如果血小板增多是骨髓纤维化合并的表现,也可通过治疗骨髓纤维化,来改善血小板增多,如使用芦可替尼改善骨髓纤维化。
全血分析5分类是什么
全血分析5分类指的是做血常规检查时,把白细胞分成了5种,对这5种白细胞进行各种比例的检查,从而对不同的细胞分类作出明确的测量。这样可以更好的对白细胞进行分析,有助于明确病情。
血稠应该怎么办
血液粘稠的出现很有可能就会形成三高,所以说在生活中必须要引起重视,我们首先就应该选择多喝水,另外也应该通过多吃酵素的一种方式,多选择豆制品,多补充维生素c,多吃柠檬,那么都能够有效的缓解,但是也需要在生活中坚持一段时间。
血常规检查结果怎么看
血常规是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包括血小板,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白细胞等参数。对于专业的疾病判断需要医生来制定具体情况,要注意单次血液常规检查提供的有限信息,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医生的意见进行检查,保证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免疫组化检查是什么
一般情况下,免疫组化检查是一种常见的组织学检查方法。具体分析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