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不吸收营养的原因
胃不吸收营养可能与胃酸分泌不足、胃肠动力障碍、慢性胃炎、胃部手术史、消化酶缺乏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腹胀、腹泻、体重下降等症状。
1、胃酸分泌不足
胃酸是分解食物中蛋白质的关键物质,分泌不足会导致食物无法充分消化。长期使用抑酸药物或自身免疫性胃炎可能引发该问题。治疗需根据病因调整用药,如自身免疫性胃炎可能需要补充维生素B12注射液。
2、胃肠动力障碍
胃排空延迟会使食物滞留胃部,影响营养吸收。糖尿病胃轻瘫或功能性消化不良常见此现象。可遵医嘱使用多潘立酮片促进胃肠蠕动,配合少食多餐的饮食方式。
3、慢性胃炎
胃黏膜长期炎症会破坏胃腺体功能,降低消化能力。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主要诱因,需进行碳13呼气试验检测。根治方案常包含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片和奥美拉唑肠溶胶囊三联疗法。
4、胃部手术史
胃切除或缩胃手术会减少胃容量和消化面积,导致吸收不良。术后患者需要服用胰酶肠溶胶囊帮助消化,并选择高热量、易吸收的营养补充剂。
5、消化酶缺乏
胰腺分泌的胰蛋白酶、脂肪酶不足时,蛋白质和脂肪难以分解。慢性胰腺炎患者常见此情况,需长期补充胰酶肠溶胶囊,同时限制每日脂肪摄入量不超过40克。
日常应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蒸蛋、鱼肉泥,采用炖煮等烹饪方式,避免油炸食品。每日分5-6次少量进食,餐后保持坐位30分钟。定期监测体重和血红蛋白指标,若出现持续腹泻或营养不良症状,需进行胃镜和血液生化检查。胃部术后患者建议每3个月复查营养状况,必要时在营养师指导下使用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