膳食纤维指的是什么
膳食纤维是指植物性食物中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的多糖类物质,主要包括可溶性膳食纤维和不可溶性膳食纤维两大类。膳食纤维广泛存在于蔬菜水果、全谷物、豆类等食物中,具有促进胃肠蠕动、调节血糖血脂、维持肠道健康等作用。
可溶性膳食纤维能够溶于水形成胶状物质,常见于燕麦、苹果、柑橘类水果等食物中。这类纤维在肠道内可被部分发酵,产生短链脂肪酸,有助于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可溶性膳食纤维还能延缓胃排空速度,帮助控制餐后血糖上升幅度,对糖尿病患者具有积极意义。不可溶性膳食纤维主要存在于全麦食品、坚果、蔬菜的茎叶部分,这类纤维不溶于水但能吸收水分膨胀,增加粪便体积并软化粪便,从而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发生。长期适量摄入不可溶性膳食纤维可降低结肠疾病发生概率。
膳食纤维的摄入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调整,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成年人每日摄入25-30克膳食纤维。膳食纤维摄入不足可能导致便秘、肠道菌群失调等问题,但过量摄入也可能引起腹胀、腹痛等不适症状。不同种类的膳食纤维在人体内发挥的作用有所差异,日常饮食中应注意搭配多种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对于胃肠功能较弱的人群,可先从少量可溶性膳食纤维开始尝试,逐步增加摄入量。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应循序渐进,同时保证每日充足饮水。全谷物替代精制谷物、选择带皮水果、增加蔬菜摄入量都是提高膳食纤维摄入的有效方法。存在特定消化系统疾病的人群应在医生或营养师指导下调整膳食纤维摄入类型和数量。合理摄入膳食纤维对维持整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但需注意与其他营养素的平衡搭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