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降低心脏骤停的可能性
降低心脏骤停可能性需通过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改善生活方式及定期监测健康指标实现,主要包括管理基础疾病、避免诱发因素、增强心肺功能等措施。
心脏骤停的预防需从多维度干预。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是关键,规律服用降压药如苯磺酸氨氯地平片、降糖药如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并定期复查血脂。戒烟限酒可减少血管内皮损伤,每日酒精摄入不超过25克。保持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游泳,能改善心肌供血。饮食上限制钠盐至每日5克以下,增加深海鱼类和坚果摄入以补充欧米伽3脂肪酸。对于已有冠心病患者,需遵医嘱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等抗血小板药物,并避免剧烈情绪波动。
部分特殊人群需额外关注。存在家族猝死史者应进行基因筛查,必要时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长期熬夜或过度疲劳人群需调整作息,保证每日7小时睡眠。运动员等高强度运动群体需定期进行心肺运动试验评估心脏储备功能。寒冷环境下作业者要注意保暖,防止冠状动脉痉挛。电解质紊乱患者需监测血钾水平,及时纠正低钾血症。
日常需学习心肺复苏技能并普及AED使用知识,家中可配备便携式心电监测设备。出现不明原因晕厥、胸痛或心悸时应立即就医,避免延误治疗时机。保持理想体重,体质指数控制在18.5-23.9之间,腰围男性不超过90厘米、女性不超过85厘米。定期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40岁以上人群每年至少测量一次颈动脉超声。建立健康档案记录血压、血糖等指标变化趋势,与医生保持长期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