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专家为您解读胆囊息肉的发病原因

发布时间:2020-09-1668800次浏览

随着人际交往的复杂,许多人为了工作不得不频繁应对各种应酬,这是使得胆囊息肉成为高发的疾病。那常见的胆囊息肉的病因有哪些呢?下面就为大家讲讲常见的胆囊息肉的病因。

一般,常见的胆囊息肉的病因有:

(1)忧思过度,睡不安稳。郁结伤脾,复被外邪所搏,脾主肌肉,忧思过度,伤及脾气,脾虚则运化失常,肌肉失养,又受外邪,正邪相搏,逆于肉理而结成肿快。这是常见的胆囊息肉的病因。

(2)消化功能紊乱,有慢性胆囊炎,也是常见的胆囊息肉的病因。肝脾不和,气血郁滞,肝主疏泻,脾主运化,肝藏血而脾统血,郁怒伤肝,思虑伤脾,疏泻运化失常,气血郁滞而成瘤。

(3)爱吃含胆固醇较高的食品。 饮食不节,过食肥甘或劳倦过度,亦可伤脾,脾失健运,痰湿内生,也是胆囊息肉的病因的重点。

以上就是关于常见的胆囊息肉的病因的介绍,相信大家对此有所了解了。更多关于胆囊息肉的病因的疑问可以咨询我们的在线专家,他们将为大家详细解答。

相关推荐

01:56
为什么胆囊息肉会消失
胆囊息肉自己消失临床上是比较少见的情况,有两种可能的原因:第一是所谓的胆囊息肉并不是真性息肉,是胆固醇结晶附着在胆囊壁上,误诊为胆囊息肉,这种胆固醇结晶有可能随着胆汁更新自己溶解掉了,或者是在胆囊运动时从胆囊壁上脱落,从而在后续检查中,发现息肉不存在了,误以为是息肉消失了。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息肉本身和胆囊黏膜相连的部位非常纤细,在胆囊剧烈收缩或运动时,纤细部位可能发生了断裂,导致胆囊息肉脱落,随着胆汁排到肠道内,也就出现后续检查中胆囊息肉消失的情况。以上两种情况临床上并不是非常多见,但偶尔可以遇到,无论哪种原因都不必慌张,总之并不是坏事。
胆囊息肉的严重危害
想必大家都知道胆囊息肉是一种严重危害人身体健康的疾病,如今这种疾病的发病率是非常高的,越来越多的人都被胆囊息肉这种疾病折磨着。那么胆囊息肉这种疾病究竟会给自己的身体带来哪些危害呢?对这些常识不是十分了解的可以跟随权威专家一起往下面看。
胆囊息肉的治疗方法
胆囊息肉病变临床并不少见,一般认为手术是根治的方法,但事实上并非所有胆囊息肉都须手术治疗。因其病变类型不同,大小不一,疾病转归亦不尽相同。
谈多发性胆囊息肉症状是什么
多发性胆囊息肉是由胆囊壁上皮细胞的基底膜内有胆固醇沉积的胆固醇沉着症而引起的疾病,它是胆囊的良性病变,很少发生癌性改变。那么,多发性胆囊息肉的症状有哪些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
胆囊息肉做手术切除的时机
大部分胆囊息肉患者其实对本病并不了解,有些患者在发病初期通过网络查找了一些信息,很多夸大胆囊息肉危害的信息,给患者在无形中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患者总是害怕息肉会恶变,考虑要不要去动手术把息肉割掉。其实,胆囊息肉本身并没有什么症状,
胆囊息肉在饮食上要注意
现代人的生活方式都是晚上很晚睡觉,睡觉前弄个夜宵吃吃,然后早上起得很迟,直接不吃早饭,这样的生活方式其实是极其不健康的,等于是慢性自杀。而且长期不吃早餐的话是容易得胆囊息肉的,如果您不想得胆囊息肉的话,还是乖乖地吃早饭吧,而且早饭要吃好。
胆囊切除后遗症有什么
胆囊切除后遗症有两种,术后早期出现不适症状包括切口疼痛、胃肠道功能恢复延迟、呕吐,以及手术相关的出血;术后远期出现不适症状包括腹胀,腹泻、隐痛等。一、胆囊切除术后早期出现不适症,包括胆瘘感染并发症,发生率并不高,通过严格控制手术适应症,规范手术技术,以及术后采取对症的药物治疗,往往不会产生明显影响。二、胆囊切除术后远期出现不适症,是由于胆囊切除后,缺少胆汁浓缩的器官,导致胆汁直接进入肠道引起脂肪消化不良,胆管下段括约肌痉挛以及胆汁相对不足导致症状。很多患者由于饮食控制不佳,在术后长期存在上述症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活质量。对于这种情况,建议在术后严格控制饮食中的脂肪成分,对症的使用利胆补充消化酶等,促进胃肠道蠕动的药物,并做定期检查,可以明显地降低术后不适表现。
语音时长 01:44

2020-02-24

68490次收听

胆囊息肉要怎么消除
胆囊息肉通过改善生活习惯,调整饮食结构,戒烟戒酒,准时睡眠,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消除。胆囊息肉是胆囊良性疾病,胆囊息肉属于胆固醇性。胆固醇性息肉的形成是由于长期饮食不规律,饮食结构不合理或生活,包括经常熬夜,饮酒等,诱发胆汁内胆固醇结晶形成的多发胆固醇性的息肉。可以通过改善生活习惯,调整饮食结构,戒烟戒酒,准时睡眠消除。改善胆囊功能对于胆囊息肉的消除有作用。胆固醇性的息肉生长过快会脱落形成胆固醇型结石,通过药物治疗消炎利胆药物有控制胆囊息肉生长的作用。腺瘤性息肉药物治疗或生活改善对于息肉的发展每日有影响,需做监测息肉生长速度及时发现有恶变风险的息肉通过外科手术治疗。
语音时长 01:47

2020-02-21

59198次收听

胆囊腺瘤算是什么病
胆囊腺瘤一般称之为腺瘤性息肉,腺瘤性息肉是属于胆囊息肉的一种,胆囊息肉又称为息肉样病变,是指生长在胆囊壁,向胆囊腔内突出的隆起性病变的总称,胆囊息肉包括了胆固醇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炎性息肉等。腺瘤性息肉在超声表现,主要是基底较宽,生长速度较快,外形不规则,内部有血流,可以通过进一步的超声照影,来判断胆囊息肉到底属于哪种性质,也可以通过增强CT和核磁来判断胆囊息肉是否有血流,是否强化,大多数的胆囊息肉都是胆固醇性息肉,而腺瘤性息肉在胆囊息肉当中,虽然发病并不常见对于胆囊腺瘤性息肉来讲,其直径越大,发生癌变的风险越高,由于其存在潜在癌变的风险,需要重视。影像学检查无论是超声、CT、还是核磁,都存在一定误诊的概率,即使影像学检查已经确认为胆囊腺瘤性息肉,也发现其中部分患者手术后仍然证实为胆固醇性息肉,对于年轻人来讲,胆囊息肉的手术选择要慎重。
语音时长 03:04

2020-02-21

58785次收听

02:15
胆囊息肉能吃鸡蛋吗
胆囊息肉可以吃鸡蛋。大多数的胆囊息肉是无症状的,可以在一日当中正常食用鸡蛋,建议的量是一天不超过一个鸡蛋,对于需要足够蛋白质摄入,可以选择多食用蛋清而减少蛋黄的摄入。当然,对于胆囊息肉已经合并有慢性或者是急性胆绞痛发作,胆囊结石同时存在时,则要避免蛋黄的摄入,以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对于胆囊的刺激,诱发急性胆绞痛和急性胆囊炎的发作,因此,对于无论是胆囊息肉还是其他胆囊疾病食物,要注意其食物当中的饮食成分。尽量的避免高脂肪和高胆固醇的摄入。
02:43
胆囊息肉样病变严重吗
胆囊息肉样病变是否严重,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胆囊息肉样病变对于绝大多数患者都是良性疾病。对于胆囊息肉样病变是否需要治疗,取决于息肉的大小。息肉直径小于一公分,需要做定期的随访观察。一公分以上的胆囊息肉,有可能会癌变。手术前已经怀疑有可能有癌变的胆囊息肉,在做手术的过程当中,一般要进行快速的冰冻病理检查,来明确它的病理性质。如果息肉已经癌变,胆囊切除后,还需要进行胆囊床肝组织以及肝十二肠韧带淋巴结的清扫,这样才能减少胆囊息肉恶变成胆囊癌的情况。
02:58
胆囊息肉的原因有哪些
胆囊息肉是胆囊最常见的一个良性疾病原因有很多种,不同的原因也导致息肉的不同的性质。其中最常见的叫胆固醇引起的息肉,就是胆汁里面的小的结晶引起的腹壁的结晶体。还有粘膜的异常增生,向腔内突出,叫增生性的息肉。还有一种是胆囊的腺肌症,主要是胆汁的理化性质的改变,对胆囊局部的慢性的刺激引起的慢性的局部的增生。所以针对不同的原因,胆囊息肉也会分不同的类型,不同的类型针对它的治疗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胆囊息肉的病因还和细菌的感染有关系,反复的胆囊炎发作也会引起胆囊内膜的炎性的刺激,常常表现为单个较大的息肉,蒂比较细,增生的比较缓慢。
胆囊息肉的症状
胆囊息肉症状:胆囊息肉实际上是胆固醇性的结晶贴附在胆囊壁上,形成那种息肉是比较多的。一般胆囊息肉是多发性的,超声报告提示多发性的息肉样变;随着时间的延长,它可能会逐渐增大。但是有的病人是腺瘤性息肉或者慢性炎症导致的炎性息肉,就不太好鉴别的这种息肉样变。如果合并有慢性胆囊炎,它可能会表现为吃饭后上腹胀痛、隐痛,或者不规律性的右上腹不适;有的病人也不觉得疼,但是他会经常呕吐;有的这种胆囊炎还会有右肩背部的放射性疼痛。所以,有的患者症状并不是很典型。病人经常表现为胃部不适,即剑突下的疼痛,没有特别典型的症状。如果合并胆囊息肉样变,又有比较明显的症状,随着复查动态观察,息肉在不断增大,一般建议病人进行积极的药物或者必要的时候进行手术治疗。
语音时长 01:51

2019-01-14

62471次收听

03:14
胆囊息肉是什么
胆囊息肉是真性息肉和腺瘤样息肉,临床上叫做胆囊息肉样变。胆囊息肉有不同类型,第一种,真性息肉,胆囊壁、胆囊粘膜形成炎性息肉;第二种,腺瘤样息肉,胆囊壁上突起实性结构。腺瘤或腺肌症、炎性息肉,增大发生恶变。胆囊单发息肉逐渐增大,需要积极进行手术切除治疗。早期胆囊结石是胆囊内的胆固醇成分呈过饱和状态析出,形成胆固醇结晶,贴附在胆囊壁。
胆囊息肉是否能癌变
胆囊息肉是良性病变,会随时间的推移缓慢增长,增长过程中,到一定程度就会增长迅速,就有可能会继发癌变。对胆囊息肉患者要定期进行检查,胆固醇性息肉癌变的几率相对小,单发息肉的关注度会高一些,从影像学上不好区分。
语音时长 01:19

2018-09-21

59247次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