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乙肝的预防怎么做

62231次浏览

乙肝主要是人体在日常生活当中不注意感染了乙肝病毒,乙肝病毒在肝细胞内生存、复制后、再排出到血液中,所以不仅血流中病毒高负荷,而且肝脏的大多数肝细胞都被感染,乙肝的预防要注意在生活中注意卫生,切断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如果有家人患有乙肝要注射疫苗,保护易感人群。

1.加强个人卫生意识:加强卫生教育和管理工作。防止医源性传播,确保一人一针一管一消毒,提倡一次性注射器,对带血污染物品彻底消毒处理。加强血液制品管理。

2.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注意对具感染性病患的隔离,注意恢复期病毒携带者定期随访。按国家规定要求,严格筛选血源。

携带者要注意个人卫生和行业卫生,防止自身唾液、血液和其他分泌物污染周围环境。所用食具、修面用具、牙刷、盥洗用具应与健康人分开。

3.注射疫苗,保护易感人群:乙肝疫苗高效安全,可按0、1、6月程序,三角肌肌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主要用于HBe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可与乙肝疫苗联合使用。

不良的饮食习惯也可能是肝病的罪魁祸首。长期大量饮酒的人群患酒精肝的几率较高,酒精肝也会导致肝硬化,从而发展为肝癌。另外,发霉食物中含用的黄曲霉素也是导致肝癌的毒性物质

相关推荐

02:05
感冒可以打乙肝疫苗吗
感冒发烧最好不要接种乙肝疫苗。接种乙肝疫苗是为了预防乙肝病毒的感染,接种疫苗以后,机体会产生表面抗体,表面抗体是保护性抗体,可以预防乙肝病毒的感染。接种乙肝疫苗以后基本没有不良反应,少数人接种以后出现低热、周身不适等现象,如果病人在感冒发烧以后接种乙肝疫苗,出现不适现象,会和原本的感冒症状相混淆,很难鉴别不良反应引起的原因,所以建议感冒发烧患者暂时不要接种乙肝疫苗。
01:47
男性备孕期可以接种乙肝疫苗吗
男性患者在备孕期间可以接种乙肝疫苗。如果是女性妊娠期间就不主张接种,如果女性在接种乙肝疫苗的程序过程当中发现怀孕了,以后没有接种第二针的时候,就不再接种了。所以乙肝疫苗还是很安全的。男同志如果在备孕期间接种乙肝疫苗,不会影响女性的正常妊娠。如果没有乙肝抗体,一旦暴露会有感染的风险。所以男性病人,在平时即便是备孕的过程当中,可以接种乙肝疫苗,产生了乙肝表面抗体,对乙肝就有了保护力,就可以避免乙肝病毒的感染。
01:56
轻微感冒能打乙肝疫苗吗
乙肝疫苗是为通过接种以后产生表面抗体,来预防乙肝病毒的感染。但是疫苗在接种以后,少数人会有接种后的不良反应,比如低烧1-2天,或者局部注射部位有红肿、硬结,或者有身体各种比较轻微的不适感。如果有轻微的感冒,没有紧急情况的需求,最好等感冒好了再去接种乙肝疫苗。如果感冒正在发生、发展阶段,注射了疫苗以后,于疫苗的不良反应掺和在一起,很难甄别到底是疫苗导致的不良反应,还是本身轻微感冒导致的,混淆了症状的原因。所以如果不是紧急情况,最好感冒痊愈了再去接种乙肝疫苗。
乙肝母婴阻断的方法
乙肝病毒可以通过母婴垂直传播。母婴阻断治疗可大大减少乙肝传播几率,乙肝病人在怀孕之后,需要监测乙肝DNA和肝功能。如果病毒的水平比较高,乙肝DNA的水平大于10^6,就需要在怀孕24-28周的时候,开始规范的口服替诺福韦或TAF。小孩子在出生后需要注射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疫苗按照0、1、6的方式来进行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是出生之后12小时内注射一针,也可在满月的时候注射第二针,经过这样的处理,乙肝病毒携带者可以进行正常的母乳喂养。如果在肝功能正常的情况下,可以在产后停用抗病毒药物。要严密监测肝功能和乙肝DNA。母婴阻断的成功率可达95%以上。
语音时长 01:24

2021-05-26

87026次收听

乙肝发作症状有哪些
乙肝发作症状有哪些呢?多数患者在被检查出乙肝之后,往往没有什么明显的症状,但仍有一些患者,由于治疗不善,或者饮食不规律等原因导致乙肝发作,使机体表现出一些乙肝的症状,来宣布乙肝发作的到来,那么究竟乙肝发作症状有哪些呢?那就随小编来看下文。
乙肝患者应了解的治疗常识
乙肝患者不仅要忍受病痛折磨,就业、婚姻、社交等也受到不同程度限制。提高对乙肝的认识,能够让患者更积极的配合医生治疗,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乙肝疫苗不良反应有哪些
乙肝疫苗不良反应每个人都不同,一般会出现的反应是接种部位炎症和疼痛,以及瘙痒,还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的现象。注射的皮肤穿刺点会出现瘙痒和发红也是比较常见的症状。这种疫苗出现不良反应的现象很少,只要在接种以后多加注意也能减少出现不良反应。
乙肝两对半245阳性怎么回事
如果检查结果显示,乙肝两对半245阳性,没有必要担心。在大多数情况下,这表明体内的保护性抗体更强。乙型肝炎为245阳性,这意味着该患者正处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恢复期,但是仍存在一定量的乙型肝炎病毒,并且仍有被感染的机会。
乙肝共用碗筷会传染吗
和患有乙肝的病人吃饭是不会有乙肝病毒传播的,但同餐的乙肝患者体内乙肝病毒呈高水平复制期,同时出现了口腔溃疡、牙龈出血等情况,通过唾液污染公用的餐具导致乙肝传播的风险就会增加。发生的事情是不可预知的。乙肝由乙肝病毒感染所致的传染病,传播途径包括母婴传播、血液传播及性传播,正常情况下和乙肝病人吃饭传染乙肝的风险较低。乙型肝炎感染呈世界性流行,流行是无季节性的,我国是HBV感染高流行区,母婴传播是我国乙肝传播途径,包括生产时的垂直传播和生活中密切接触的水平传播,有百分之40到百分之50的感染者是因母婴传播而感染。乙肝患者血液、精液、唾液及乳汁中存在乙肝病毒,乙肝病毒在血液中的含量最高,在唾液的含量很低。身边密切接触患有乙肝时,检查乙肝两对半血清学检测,判断有无乙肝病毒抗体,抗体阴性及时注射乙肝疫苗。在共同用餐时要注意餐具及其他个人用品要分开单用。乙肝病人一起吃饭是不会传染乙肝的,但保险起见要接种乙肝疫苗来达到预防乙肝感染的目的。
语音时长 02:11

2020-02-13

57643次收听

乙肝核心抗体阳性是怎么回事
高滴度的抗-HBc(主要是IgM型),多表示近期感染。在急性HBV感染中,HBcAg可表达于感染的肝细胞表面,抗-HBc均可通过调节抗原表达而控制HBV感染,IgM型抗-HBc可用于诊断急性HBV感染;而低滴度的抗-HBc(主要是IgG型),多表示既往感染。由于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因此,抗-HBc在血清中产生的时间较早。抗-HBc可分为免疫球蛋白(Ig)M型、IgA型和IgG型。IgM、IgA和IgG型抗-HBc在HBV感染过程中依次出现并消失,最后IgG型抗-HBc可以长期存在于血清中。有研究表明,CHB患者的血清抗-HBc水平显著高于HBV携带者。此外,也有研究表明,抗-HBc水平与ALT水平呈正相关。不传播HCV。
语音时长 01:28

2020-02-10

56174次收听

乙肝病毒携带者能治愈吗
乙肝病毒携带者是不能治愈的,目前对于乙肝没有根治性的特效药物,目前的核苷(酸)类似物都是起到抑制病毒作用。乙肝病毒携带者多处于免疫耐受期,患者年龄较轻,HBVDNA定量水平(通常>2×107IU/mL)较高,血清HBsAg(通常>1×104IU/mL)较高、HBeAg阳性,但血清ALT和AST持续正常(1年内连续随访3次,每次至少间隔3个月),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无明显炎症坏死或纤维化。这种情况无需治疗,定期随访观察,并注意健康的生活,避免饮酒和进食高脂油腻食物,注意休息,避免劳累。需要注意的是,乙肝病毒携带者一般病情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定期复查,如果出现肝功能异常,往往需要进行积极抗病毒治疗。
语音时长 01:26

2020-02-10

66486次收听

乙肝病毒携带者能治好吗
乙肝病毒携带者不能治好。乙肝携带者是指人感染了乙肝病毒,通过抽血化验乙肝病毒的血清的标志物,乙肝表面抗原是阳性,没有出现临床的感觉和症状,还没有引起肝功能的损伤。人体对乙肝病毒的感染,还在能免疫耐受的情况下,称为是乙肝病毒携带者。是还没有能够完全清除乙肝病毒的感染。乙肝病毒携带者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是不需要服用任何药物的。需要3到6个月进行复查。定期抽血化验乙肝三系,检查乙肝DNA的数量,肝功能,还有肝胆彩超等,出现异常情况,需要考虑病毒在活跃期,考虑服用抗病毒的药物,包括用干扰素进行抗病毒的治疗,还要用保肝药物治疗,也有在极少数的人,在自身免疫力的情况下,清除掉乙肝病毒。注意不要饮酒,避免过度劳累,尽量的少熬夜,以免加重病情。
语音时长 01:31

2019-12-30

63073次收听

02:05
乙肝病毒携带者会传染吗
乙肝病毒携带者是可以传染。因为乙型肝炎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可以通过三种途径传播:第一,血液途径。第二,母婴途径。母婴途径传播在国内非常多见,尤其是家庭集聚型,母亲有乙型肝炎,孩子可能都会被感染。第三,性途径。比如夫妻双方一方有乙型肝炎,另外一方就是高危人群。医生会建议女方一定要注射乙肝疫苗,否则就有可能被感染。所以,乙型肝炎病毒是通过以上三种途径传播。不论是小三阳、大三阳、携带状态或者是已经发生了炎症,都有可能会造成感染。
01:45
慢性乙肝病人平时如何保养
如果转氨酶高的时候,有症状的时候要注意休息,经过治疗症状缓解了,那时候就别卧床休息了,还要正常的生活工作,不要过分强调要保养,这样容易得脂肪肝,加重肝病。不要经常卧床躺着休息,不要暴饮暴食,这样容易得脂肪肝,加重肝病。
乙肝表面抗原反弹是病毒耐药了吗
一些乙肝患者在服用核苷(酸)类药物治疗后一般都要定期复查乙肝五项、HBVDNA和肝功能。现在大多数医院都能进行乙肝表面抗原的定量检测,一些患者看到自己检测结果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经常有波动,就特别担心病毒耐药,甚至有一些医生也把这一指标误认为是病毒耐药的指标,来回给病人改变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