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怎么得来的
幽门螺杆菌感染主要通过口-口传播、粪-口传播及医源性传播等途径获得,常见原因有不洁饮食、共用餐具、母婴接触等。
1、口-口传播
幽门螺杆菌可通过唾液直接传播,例如与感染者共用餐具、水杯或亲吻。感染者口腔中的细菌可能附着在食物或餐具表面,他人接触后未彻底清洁双手即进食可能造成感染。家庭内部成员间传播概率较高,建议分餐制并定期消毒餐具。
2、粪-口传播
接触被感染者粪便污染的水源或食物是重要传播途径。食用未洗净的蔬菜水果、饮用未经处理的生水或接触污染土壤后未洗手均可导致感染。农村地区卫生条件较差时更易发生此类传播。
3、医源性传播
胃镜检查等医疗器械消毒不彻底可能携带细菌。部分医疗机构若未严格执行高温高压灭菌程序,幽门螺杆菌可附着在胃镜活检钳等器械上,造成交叉感染。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可降低风险。
4、母婴垂直传播
哺乳期母亲通过唾液污染餐具或咀嚼喂食可能传染给婴幼儿。婴儿胃酸分泌较少,胃内环境更适宜细菌定植。建议家长避免用嘴试温食物,婴幼儿餐具需单独消毒。
5、免疫力低下
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或患有艾滋病等疾病时,胃黏膜防御功能减弱,接触少量细菌即可感染。糖尿病患者胃排空延迟也增加感染风险。这类人群需特别注意饮食卫生。
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需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生食海鲜或未煮熟的肉类,蔬菜水果应充分清洗。家庭成员出现反复腹痛、口臭等症状时建议共同检测,感染者需规范使用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片、胶体果胶铋胶囊等药物进行根除治疗。日常可使用含氯消毒剂定期清洁厨房台面,餐具煮沸15分钟以上可有效杀灭细菌。外出就餐优先选择分餐制餐厅,使用公筷公勺减少交叉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