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尿的危害知多少
蛋白尿可能提示肾脏损伤或全身性疾病,长期未控制可导致肾功能恶化、营养不良及心血管风险增加。蛋白尿的危害主要有肾功能损害、低蛋白血症、血栓形成风险、感染概率升高、心血管并发症等。
1、肾功能损害
持续性蛋白尿会加速肾小球滤过膜损伤,导致肾小球硬化。尿液中大量蛋白漏出可能形成管型堵塞肾小管,引发间质纤维化。随着时间推移,可能逐渐发展为慢性肾脏病,最终需要透析或肾移植治疗。早期控制蛋白尿有助于延缓肾功能恶化。
2、低蛋白血症
长期大量蛋白尿会使血液中白蛋白浓度降低,引发水肿、腹水等表现。低蛋白血症可能影响药物代谢和营养吸收,导致免疫力下降。患者可能出现乏力、伤口愈合延迟等症状,严重时需静脉补充人血白蛋白。
3、血栓形成风险
尿蛋白丢失伴随抗凝血蛋白减少,血液黏稠度增加。同时低蛋白血症导致血管内水分外渗,进一步浓缩血液。这些改变可能诱发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等危急情况,肾病综合征患者尤其需要警惕。
4、感染概率升高
免疫球蛋白通过尿液大量流失会削弱体液免疫功能。同时营养不良状态影响淋巴细胞功能,使患者易发生呼吸道、泌尿道等部位感染。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时感染风险更高,可能需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5、心血管并发症
蛋白尿患者常合并高血压、血脂异常等代谢紊乱,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肾脏分泌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可能导致贫血,加重心脏负荷。这些因素共同增加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心血管事件发生概率。
发现蛋白尿后应完善尿蛋白定量、肾功能等检查,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糖尿病或高血压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血压。日常需限制食盐摄入,选择优质蛋白饮食但避免过量。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定期监测尿常规和肾功能变化。出现水肿或泡沫尿增多时及时就医,遵医嘱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减少蛋白尿的药物。保持适度运动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加重蛋白漏出。
相关推荐
02:03
01:57
02:09
02:24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蛋白尿是什么出现蛋白尿怎么办
- 2 蛋白尿是什么?出现蛋白尿怎么办
- 3 什么是蛋白尿
- 4 出现蛋白尿是怎么得的
- 5 蛋白尿是怎样造成的
- 6 蛋白尿是如何形成的
- 7 大量蛋白尿应该怎么处理
- 8 蛋白尿严重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