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片形吸虫的生活史

肝胆疾病编辑 健康小灵通
14次浏览

肝片形吸虫的生活史主要包括虫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和成虫七个阶段。肝片形吸虫的中间宿主为淡水螺类,终宿主主要为牛羊等反刍动物,人类可因误食含囊蚴的水生植物或饮用生水而感染

虫卵随终宿主粪便排出体外后,在适宜水温下孵化为毛蚴。毛蚴在水中游动并侵入中间宿主淡水螺体内,经胞蚴和雷蚴阶段发育为尾蚴。尾蚴从螺体逸出后,在水生植物表面形成囊蚴。终宿主食入囊蚴后,幼虫在十二指肠脱囊,穿过肠壁进入腹腔,最终移行至肝脏胆管内发育为成虫。成虫产卵可随胆汁进入肠道排出,完成生活史循环。

人类感染多因生食荸荠、水芹等水生植物或饮用被囊蚴污染的生水所致。囊蚴在人体内同样会脱囊并移行至肝胆管,导致肝片形吸虫病。该病早期可能出现发热腹痛腹泻等症状,慢性期可表现为胆管炎、肝硬化等。预防需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生食水生植物,饮用煮沸的水。畜牧区需加强动物粪便管理,切断传播途径。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