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何谓再生障碍性贫血

27876次浏览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贫血、出血和感染。再生障碍性贫血可能与遗传因素、化学药物、电离辐射、病毒感染、免疫异常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乏力、皮肤黏膜出血、反复感染等症状。

1、遗传因素

部分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存在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异常,如范可尼贫血相关基因突变。这类患者可能自幼出现生长发育迟缓、皮肤色素沉着等表现。对于遗传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潜在根治手段,需通过基因检测明确诊断后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2、化学药物

长期接触苯类化合物、氯霉素等药物可能抑制骨髓造血功能。这类患者常有明确毒物接触史,停药后部分病例可逐渐恢复。临床需立即脱离致病环境,必要时使用环孢素软胶囊等免疫抑制剂,或注射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进行免疫调节治疗。

3、电离辐射

大剂量放射线暴露可直接损伤造血干细胞,导致骨髓增生低下。患者多伴有放射性皮肤损伤,外周血可见全血细胞进行性下降。治疗需在辐射防护基础上,联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促进造血恢复,严重者需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4、病毒感染

EB病毒、肝炎病毒等感染可能通过免疫机制攻击造血细胞。这类患者常有前驱感染症状,实验室检查可发现病毒标志物阳性。除常规支持治疗外,需针对性使用更昔洛韦氯化钠注射液等抗病毒药物,同时配合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调节免疫功能。

5、免疫异常

T淋巴细胞功能亢进可产生造血抑制因子,导致骨髓微环境破坏。患者多无明确诱因,免疫学检查显示T细胞亚群异常。首选治疗为口服司坦唑醇片联合环孢素软胶囊,难治性病例可考虑注射用兔抗人胸腺细胞球蛋白进行强化免疫抑制。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需保持居住环境清洁,避免感染风险。饮食应选择易消化、高蛋白食物如鱼肉、蒸蛋,避免生冷刺激。注意口腔和会阴部清洁,使用软毛牙刷防止牙龈出血。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定期监测血常规指标。出现发热、出血加重等情况需及时就医,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调整免疫抑制剂剂量。

相关推荐

治疗化疗引起贫血的4种方法
骨髓抑制是化疗的常见并发症,一旦未能及时治疗,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对于这类患者,临床中可采取注意休息、补充营养、输入铁剂、输血等方法进行缓解。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否遗传
再生障碍性贫血,属于贫血类型疾病里面比较严重的一种,当患上了这种类型的贫血以后,患者只要一流血,身体内所缺失的血液,就无法补充,所以患者如果长期处于贫血的状态,就很容易导致缺氧,甚至休克的情况出现,了解再障贫血的病因对于这部分患者而言是很重要的,那么
再生障碍性贫血高烧怎么办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发高烧时要积极采用正确的方式退烧,并且要注意去除发烧的原因。而感染是引起发烧的主要因素,因此进行退烧治疗的同时应该找出感染的部位和病情程度,然后使用足量的抗生素类药物抗感染。
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白血病有什么区别
再障性贫血一般是由于骨髓细胞发生病变,而使得细胞生长受到抑制引起的,它在临床上最常见的表现就是引起患者发烧,流鼻血,出现贫血。这种疾病在急性期的生存周期是三个月,慢性疾病的生存期大概有10~20年。而白血病出现是由于细胞堆积引起,会引起患者出现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
如何治疗再障
再障就是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上治疗再障需要根据再障的分型,也就是他是重型再障还是普通型的再障,需要根据病人的情况,年龄、身体状况制定综合的治疗方案,一般以环孢菌素加上雄激素为基础的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是T细胞功能亢进引起的免疫系统的疾病,而环孢菌素就是一个下调T细胞功能的药物,配合雄激素的升血治疗,80%~90%的病人可以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对于身体情况允许的病人,特别是一些重型的再障,也可以考虑在这个基础上,再联合抗人胸腺球蛋白,或者抗人淋巴球蛋白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而对于情况合适的病人,也就是年龄小于40岁,特别是能够找到同胞全合供者的病人,也可以使用异基因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来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除此之外,祖国传统医学,中医中药也有很多生血的药物,很多调节造血的药物,在慢性再障中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语音时长 01:04

2021-12-30

55956次收听

03:03
血小板分布宽度偏低是什么病
血小板分布宽度,表示血液中血小板大小的离散度,正常在15%~17%之间。血小板分布宽度降低,可见于部分正常人,还可见于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性疾病,最常见的就是再生障碍性贫血。在白血病患者给与化疗以后,如果出现严重的骨髓抑制,也会出现血小板分布宽度偏低的情况。所以,如果出现血小板分布宽度偏低,首先要排除是否有再生障碍性贫血,或者其他血液系统的恶性疾病的情况。
全血细胞减少有可能是哪些疾病
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比较多,最常见的就是再生障碍性贫血。其次,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以及严重的缺铁性贫血、严重巨幼红细胞贫血和骨髓癌转移、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都会引起全血细胞减少。人体出现全血细胞减少后,首先会出现一些贫血症状,比如出现身体疲倦、乏力、胸闷、心慌气短和身体免疫力下降,容易出现感冒等感染性疾病等。需要配合医生做进一步检查,结合临床症状,综合分析确诊是哪种疾病引起。确诊后配合医生尽早治疗原发性疾病,改善症状。必要的时候,还需要输血治疗。
语音时长 01:05

2021-05-20

78581次收听

血小板低是再生障碍性贫血吗
通常情况下,血小板低不是再生障碍性贫血。具体分析如下:
小儿再生障碍性贫血怎么办
小儿再生障碍性贫血要彻底根治还是需要做手术,移植骨髓造血干细胞,对于不能做骨髓移植的可以选择中药治疗、免疫抑制剂或者雄激素治疗。常见于先天遗传和后天继发的,由于药物或者化学等因素而引起的小儿出现贫血、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细菌感染、面色苍白、皮肤瘀斑、尿血、颅内出血、鼻出血、发烧等症状。治疗上极为困难,预后较差,只有一小部分小儿能找到合适的骨髓,而且手术费用也很高,因此预防更为重要,对继发性患儿来说,关键是去除导致再障的病因。药物是导致再障的最常见因素,所以注意合理用药,尽可能避免应用氯霉素、解热镇痛药等,防止滥用对造血系统有损害的药物,同时在使用过程要定期观察血象,加强防护措施,避免接触苯等有害化学物质,同时还要防治病毒感染。
语音时长 03:43

2020-01-09

59205次收听

01:55
急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区别
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及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区别主要在于起病情况、病程长短、病情轻重、治疗方法。急性再障的起病较急、病情较重;慢性再障起病相对缓慢,病情较轻。从病程上说,一般以半年以上划分为慢性再障,半年以下划分为急性再障。急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在治疗上也有所区别,如慢性再障,主要是以刺激骨髓造血治疗和服用中药的办法来进行治疗,而部分病人也可以通过免疫调节方法进行治疗;重型再障主要是以调节免疫为主要治疗方法。
01:30
慢性障碍性贫血能生孩子吗
慢性障碍性贫血是否能生孩子取决病人服药的时间和药剂的服用量。如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治疗主要是服用雄性激素或者是如环孢素的免疫抑制剂,而此药剂若病人服用相对较多则可能对病人的怀孕或是胎儿有影响。若病人的血红蛋白稳定到80克以上,血小板也维持在5万以上,并且病人有生育的要求,临床上医生可以考虑缓慢减药,甚至是停药。同时给予高蛋白饮食,补充维生素。并注意口腔或肛周的清洁等等,病人是可以考虑怀孕的。
再生障碍性贫血有哪些坏处
再生障碍性贫血导致会造成血细胞减少,红细胞减少会出现贫血的症状,出现头晕、乏力、记忆力下降、耳鸣或全身不适,白细胞减少会引起感染,引起乏力,血小板减少一般会出现出血、乏力。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于造血干细胞异常,导致不能够生成正常的血细胞。
语音时长 00:52

2018-09-14

52628次收听

再生障碍性贫血会遗传吗
再生障碍性贫血首先会出现贫血,贫血严重后会造成机体氧气供给不足,出现头疼头晕,心功能衰竭或肾脏功能减退等。由于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病人容易感染发展成为肺炎,甚至败血症。严重也会内脏出血,这是致命性的表现。
语音时长 01:35

2018-06-13

61062次收听

02:04
再生障碍性贫血能治好吗
再生障碍性贫血分为两类,慢性型再障和急性型再障。急性型再障属于重症再障,进展迅速,全血细胞降低较明显,治疗较困难,同时会出现很多并发症,甚至会危及生命。慢性型再障进展慢,目前治疗有许多方法,如雄性激素,中药治疗等。
02:02
再生障碍性贫血可以怀孕吗
建议到医院详细诊断,由医生决定能否怀孕。如在生育年龄期内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首先要积极治疗,血色素、红细胞、白细胞接近正常或在正常范围可以怀孕。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控制不好,盲目怀孕,此时风险较大,会有出血或感染的风险,增加孩子患病几率。建议一定在医生指导下决定是否怀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