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疾病的护理怎么做
脑血管疾病的护理主要包括生活干预、药物管理、康复训练、心理支持和定期监测五个方面。
1、生活干预
脑血管疾病患者需保持低盐低脂饮食,限制钠盐摄入有助于控制血压,减少高胆固醇食物可降低动脉硬化风险。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预防血液黏稠,戒烟戒酒避免血管痉挛。卧床患者每2小时翻身一次预防压疮,保持会阴清洁降低感染概率。
2、药物管理
遵医嘱规律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预防血栓形成,阿托伐他汀钙片调节血脂稳定斑块,尼莫地平片改善脑部微循环。不可自行调整降压药如硝苯地平控释片的剂量,出现牙龈出血或黑便需立即就医。药物应固定时间服用,使用分药盒避免漏服。
3、康复训练
肢体功能障碍者每日进行被动关节活动3-5次,逐步过渡到主动训练。语言障碍患者从单字发音开始练习,配合图片卡进行交流训练。吞咽困难时采用低头进食姿势,选择糊状食物防止误吸。康复过程需循序渐进,避免过度疲劳。
4、心理支持
抑郁焦虑情绪常见于发病后1-3个月,家属应鼓励患者表达感受,避免批评性语言。参与病友交流会增强治疗信心,通过音乐疗法缓解紧张情绪。认知功能障碍者可使用记忆辅助工具,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情绪稳定。
5、定期监测
每日晨起空腹测量血压并记录,血压波动超过20mmHg需复诊。每3个月检查颈动脉超声评估斑块变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控制糖尿病并发症。出现剧烈头痛、视物模糊等先兆症状时立即平卧,拨打急救电话。
脑血管疾病患者需建立健康档案记录每日体征变化,家属应学习急救技能如海姆立克手法。保持室内通道无障碍物防止跌倒,冬季注意头部保暖避免冷刺激诱发痉挛。膳食中增加西蓝花、深海鱼类等抗氧化食物,每周进行3-5次散步等低强度运动。定期到神经内科随访调整治疗方案,夜间睡眠时抬高床头15-30度改善脑部供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