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佝偻病有什么症状
婴儿佝偻病主要表现为颅骨软化、方颅、肋骨串珠、鸡胸、X型腿或O型腿等症状。佝偻病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导致钙磷代谢异常引起的骨骼发育障碍,常见于3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
1、颅骨软化
多见于3-6个月婴儿,表现为枕骨或顶骨后部按压时有乒乓球样弹性感,是佝偻病最早出现的体征。这与维生素D缺乏导致骨样组织堆积、骨化障碍有关。家长需注意避免用力按压婴儿头部,并遵医嘱补充维生素D滴剂如星鲨维生素D滴剂。
2、方颅
7-8个月婴儿可见额骨及顶骨双侧骨样组织增生形成对称性隆起,使头颅呈方形。可能伴随前囟增大且闭合延迟。这与颅骨骨化中心发育异常相关,需通过骨碱性磷酸酶检测确诊,可使用胆维丁乳辅助治疗。
3、肋骨串珠
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因骨样组织堆积形成钝圆形隆起,排列如串珠状,可能伴随郝氏沟胸廓下缘内陷。这类患儿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建议家长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医生可能开具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配合治疗。
4、胸廓畸形
严重者可出现鸡胸胸骨前凸或漏斗胸胸骨下段内陷,影响呼吸功能。多发生于1岁后未及时治疗的患儿,需进行胸部X线检查评估,必要时使用维生素D2注射液进行冲击治疗。
5、下肢畸形
站立行走后可能出现O型腿或X型腿,伴肌张力低下、行走延迟。与负重导致软骨骺板受力不均有关,需通过下肢全长X光检查分型,中重度畸形需使用矫形支具并配合碳酸钙D3颗粒治疗。
预防婴儿佝偻病需保证每日400-800IU维生素D补充,母乳喂养儿出生后2周即应开始补充。适当进行户外活动接触阳光,但避免强烈直射。添加辅食后多摄入富含钙质的食物如奶酪、豆腐等。定期进行儿童保健检查,发现症状及时就医,避免长期骨骼畸形影响生长发育。治疗期间需每月监测血钙、磷及碱性磷酸酶水平,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