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的危害有多严重
黄疸的危害程度因病因不同存在较大差异,轻者可能仅需观察,重者可能危及生命。黄疸本身是胆红素代谢异常的表现,可能由生理性因素或肝胆疾病、溶血性疾病等病理性因素引起。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通常在出生后2-3天出现,7-10天自然消退,多数不会造成明显危害。这类黄疸与新生儿肝脏功能未完善有关,表现为皮肤、巩膜轻度黄染,通常无须特殊治疗,通过加强喂养促进排泄即可缓解。但若黄疸持续超过两周或胆红素水平急剧升高,可能发展为核黄疸,导致听力损伤、脑性瘫痪等不可逆神经系统损害。
成人黄疸往往提示存在基础疾病。胆道梗阻引起的黄疸可能伴随皮肤瘙痒、陶土样大便,长期未治疗会导致胆汁淤积性肝硬化。急性肝炎引发的黄疸可能伴有乏力、食欲减退,严重时可进展为肝衰竭。溶血性黄疸可能出现贫血、血红蛋白尿,大量红细胞破坏可能引发急性肾损伤。恶性肿瘤导致的梗阻性黄疸若未及时解除,可能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妊娠期胆汁淤积症引起的黄疸可能增加早产、胎儿窘迫等风险。
无论成人或儿童,当黄疸合并发热、腹痛、意识改变等症状,或黄疸进行性加重时,需立即就医。日常应注意观察尿液颜色变化,避免饮酒和使用肝毒性药物,保持规律作息。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应增加喂养频率,促进胆红素排泄。所有黄疸患者均应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由医生评估是否需要光疗、药物或手术治疗。
相关推荐
01:25
01:22
03:11
03:10
02: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