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脚心冷怎么回事

24042次浏览

脚心发冷中医认为是由肾阳虚引起的症状表现,而气血不调、体质较差或长期卧床不起久病,患者自身体质较差,也经常性会出现该种症状。另外,若是出现单侧脚心发冷,则可能与静脉曲张、动脉炎等疾病有关,需要注意鉴别。

有些人群经常性会感觉到脚心发冷,即便是在春季或夏季气温较高的季节,该种情况也经常性出现。偶尔一次出现脚心发冷属于正常现象,但若是经常性出现脚心发冷,则需要引以为重。那么,脚心冷是怎么回事?

1、肾阳虚

中医从基础性理论辩证为原则,认为脚心冷属于肾阳不足引起的症状表现。当肾阳不足时,人体四肢、脚心、手心等部位易出现发冷。多数患者不仅会感觉到身体某一部位有些发冷,同时也会伴有腰膝酸软、小便次数增多等其他症状。

2、气血不调

也有一部分患者感到脚心发热,可能是气血不调所致。全身气血不畅会导致血液循环变差,脚心发冷等症状也较为常见。

3、身体虚弱

体质较差长期卧床不起或者是久病,患者身体素质较差,对于外界气温敏感度较高,即便是在天气炎热季节,也会感觉到脚心、手心有些发冷。

4、其它疾病

脚心发冷一般以双侧脚心发冷较为常见,如果经常性出现一侧脚心发冷,则要引以为重,这有可能是静脉曲张、动脉炎等疾病引起的下肢血管血运不畅所致,需要及时做下肢血管多普勒检查确定具体诱因。

相关推荐

天天艾灸会气血两虚吗
天天艾灸一般不会导致气血两虚,但过度艾灸可能引起不适。艾灸具有温经散寒、扶阳固本的作用,合理使用有助于改善气血循环。若操作不当或体质特殊,可能出现燥热、乏力等类似气血不足的表现。
气虚咳嗽的症状有什么
气虚咳嗽临床常见两种情况,一种是肺气虚咳嗽,一种是肾气虚、肾不纳气咳嗽。肺气虚咳嗽的常见症状是咳嗽声音低弱,跟实症的咳嗽不同,实症咳嗽是咳嗽声高亢有力。气虚咳嗽这种虚性咳嗽常常伴有咳声低弱,还会有气短、咳吐大量白色稀痰、痰咳吐无力。气虚的人常常会伴有阳虚,所以会出现怕风、怕冷、自汗、容易感冒、神疲懒言、面色恍白、舌质淡、苔薄白的情况,多数是因为劳逸过度、肺气有伤或者是饮食劳倦、中气有损、土不生金、虚寒内生,多见于慢性咳嗽或者是咳嗽日久、久治不愈。肾气虚,肾不纳气的咳嗽常见症状是咳嗽气促、咳痰不爽、动则气促加重、气不得续、伴有头晕、耳鸣、腰酸、多是由于劳育所伤、精气内夺、肾气亏虚、肾不纳气所致,常常是慢性咳嗽久治不愈,疾病后期的表现。
语音时长 01:38

2021-07-09

102241次收听

气虚如何锻炼
气虚的人本身就有气短、乏力、动则加重这样的特点。中医认为劳则气耗,所以运动以后,短时间可能会有气短、乏力、症状加重的表现,但是长期坚持一定会对气虚有帮助,生命在于运动。气虚的人选择锻炼方式要注意两点:第一就是要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运动量。运动量的掌握以运动以后气短、乏力没有明显加重,没有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为准。随着气虚症状的好转,可以做一些快走、慢跑等相对剧烈的运动。第二个,要结合自身的年龄、所患的疾病、脏腑的功能等情况来选择适当的运动。比如心衰的病人,就不易做剧烈的运动,可以选择散步、气功、八段锦这样运动强度不是很大的运动。慢阻肺的病人要选择能改善呼吸功能的运动,像气功、腹式呼吸训练。膝骨关节病的人不适合跑步、跳绳、爬山等活动,可以选择散步、游泳等运动。从年龄上来讲,年轻人可以运动量大一些,老年人运动量要稍微小一些。
语音时长 01:47

2021-07-09

90258次收听

心血气虚怎么治疗
这个问题好像说到了两种情况,一个是心血的不足,一个是心气的不足。如果心血不足,可以根据病人情况,可能会有面色苍白,还有心慌,睡眠不好。这时候可以用一些,比如中药四物汤,现在也有一些成药,还有八珍丸、归脾丸,还可以自己用一些药物,比如当归、熟地、阿胶、龙眼这些,可以适量的多吃。心气的不足病人也会见到心慌,但同时可能会有气短,语音低微,懒的说话,胸闷等,或者活动以后症状会加重。这时候可以吃中成药像四君子丸,人参归脾,人参健脾丸,还有一些补药,可以用像人参、黄芪、党参还有太子参,黄芪这些可以自己泡水,或者适量饮用这些药物,都是可以的。另外可以通过针灸来调整,像针刺,选一些内关穴、神门穴、膻中穴,还有后背,可以用心俞和厥阴俞这些穴,不管是心血不足,还是心气不足,都是可以用这些穴位来调整的,同时注意要平时饮食清淡,容易消化,加强锻炼,增加自身的抵抗力。
语音时长 01:49

2021-06-25

83986次收听

阳气虚的症状有什么
阳气虚的表现,主要是根据阳气损伤程度的不同,会有一些症状上的不同。比如主要是以气虚为主的,可能会见到身体的虚弱、气短,老觉得气不够用,没有力气、语声低微。有一些比较气虚明显的病人,甚至于说话的声音量是很低,而且也懒得说话,脸色是面色苍白,然后有头晕、自汗的情况,容易感冒,并且会有肚子胀、肚子坠的情况。如果这些症状在活动以后,都会有加重的。如果严重的气虚,还会出现胃下垂、脱肛、子宫脱垂、脱垂性的疾病出现。如果是气虚比较明显,或者更进一步损伤阳虚,除了有气虚那些症状,还可以再更加见到一些像腰膝酸软、手脚冰凉,大便是溏泄或者五更泄,还可能伴有男子和女性的生殖系统的一些问题,比如阳痿早泄,比如女子的白带量比较多、比较清稀的情况。所以根据损伤程度的不同,症状是渐进加重的。
语音时长 01:35

2021-06-25

73000次收听

02:47
气虚的表现有哪些
气虚会出现卫外无力,肌表不固容易出汗,出现四肢肌肉失养、周身倦怠乏力等,也可以出现水液代谢失调、水液不化、水液输布障碍,气虚会导致脏腑功能减退,出现脏腑虚弱的征象。肾气虚会出现五脏以及脑髓失于荣养的表现,像神疲乏力、眩晕健忘、腰膝酸软乏力等。肾不纳气会出现呼吸浅促呼多吸少。脾气虚不能运化水谷精微,出现饮食减少、形体消瘦等。心气虚可以出现心悸气短、多汗、神疲体倦。阳气虚可以出现面色恍白、头晕目眩、少气懒言、神疲乏力、甚至晕厥。
02:22
女人气虚怎么调理
气虚常见的原因有:首先是劳累过度,气虚可能会出现长期的大便不成形、慢性腹泻,还会容易感冒,感冒以后不容易好,拖时间比较久。另外女性患者可能还会出现白带多、白带清稀等等表现,劳累过度可以出现气虚。过用苦寒类的药物也可以出现气虚,像治疗便秘长期使用泻药可能会造成脾气不足,苦寒药物使用过多会导致气虚,如果是因为饮食的结构不合理,或者一些药物长期服用导致气虚,把药物停掉,另外改善正常的生活饮食节律就可以了。
02:22
女性气虚的症状有哪些
关于五脏六腑的气虚,常见的是肺气虚、脾气虚和肾气虚。肺气虚主要是出现呼吸状态改变,肺气不足会出现呼吸困难,主要以气短为主要表现。另外,一活动就加重,活动时气短更加明显。另外,还容易出汗,稍微活动就出汗。另外,还会出现脾气虚的表现,脾胃气虚会出现食欲不振、纳呆、不想吃东西、饭量比较小。如果强行吃食物,就会出现腹胀、腹泻、长期大便不成形。另外,身体可能水分比较多,像舌体胖大、舌边有齿痕,严重会出现水肿。肾气虚的表现主要是小便改变、小便频数、小便清长,严重会出现双下肢的水肿。
02:54
气血不足吃什么食补
气血不足如果偏于气虚,如以气短、乏力、不耐劳、容易感冒等症状为主,可以选黄芪、生黄芪这味药,生黄芪是补气最重要的药,补气作用非常强,可以用它炖鸡或者炖瘦肉,黄芪炖鸡很多老百姓都知道是大补,炖完后可以喝汤再把肉吃掉,能够达到补气的作用。如果偏于血虚,可以用桂圆、红枣加米煮粥,如果没有糖尿病,血糖不高可以再加一些红糖。阿胶是补血圣品,具有明显补血的作用,但脾胃虚弱的人要谨慎应用。气血都不足可以用黄芪、桂圆、红枣,把补血和补气的药放在水里煮开,没有糖尿病可以加红糖,达到补益气血的目的。
气虚表现
气虚可见面色黄白,头晕目眩,少气懒言,神疲乏力,甚至晕厥。阳虚除气虚症状外,兼有畏寒、肢冷、自汗、脉沉缓。气阴两虚除上述的气虚症状外,另外还有阴虚的表现,如口干、五心烦热、便秘、尿少、乏力。气虚的病理反映可涉及到全身各个方面。如气虚则卫外无力,肌表不固,而易汗出。气虚则四肢肌肉失养,周身倦怠乏力。气虚则清阳不升,清窍失养而精神萎顿、头晕、耳鸣。气虚则无力以帅血行,则脉象虚弱无力或微细。气虚则水液代谢失调,水液不化,输布障碍,可凝痰成饮,甚则水邪泛滥而成水肿。气虚还可以导致脏腑功能减退,从而表现一系列的脏腑虚弱征象。
语音时长 01:49

2019-09-04

59520次收听

01:55
气虚吃什么药
气虚可以吃黄芪、当归,这些中药可以通过泡茶,或者做成药膳、药粥进行食用,可以提升肾气。气虚的病人主要表现为气短不续,四肢倦怠,面色萎黄,舌胖苔白。如果气虚越来越严重,建议服用中药饮片,中药当中有很多补气健脾的药物都能够缓解气虚的症状,比如四君子汤,就是非常好的补气健脾的方剂,包括党参、白术、茯苓、甘草这四味药,都是共同起到补气健脾的作用,还能够缓解食欲不振、四肢倦怠的表现,同时还有安神的作用。
气虚怎么办
气虚的处理方法是药物、运动、食疗等,这些方法都有补气的作用,所以气息的人群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选择一种方法来调理身体,这样对于气虚引起的身体不适也是有缓解作用的。
女人气虚血虚怎样调理
在日常的生活中,有不少的人都会出现气虚血虚的现象,这可能是因为不正确的生活习惯而导致的,这种现象的出现也需要尽快的缓解,缓解时首先就应该保证自己拥有规律的作息时间,也需要注意饮食的健康,积极的接受体育的锻炼。
气虚的症状
气虚的症状可谓是多种多样,可能会出现倦怠乏力、头晕目眩和萎靡不振等一类不良反应,而且不同脏腑功能气虚的表现也有所不同,肺气虚主要会导致咳嗽,肾气虚会引起腰膝酸软,脾气虚会影响食欲,心气虚则会心悸不安,因此要选择合适的中药和针灸疗法进行调理。
气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气虚可能是纵欲过度、熬夜、睡眠时间过长、易怒、饮食不当等原因引起的。